打破“次元壁”,品牌为何钟爱虚拟偶像?

打破“次元壁”,品牌为何钟爱虚拟偶像?

洛天依、一禅小和尚、“我是不白吃”...这些名字你一定不陌生。

随着VR、AR等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偶像不仅以“二次元”世界的纸片人形象存在,还以三维动画的立体姿态参与到开演唱会、主持节目、直播带货、客串“导游”、与粉丝互动等现实世界中,日益“活”起来。

打破“次元壁”,品牌为何钟爱虚拟偶像?

一、“虚拟偶像”正崛起

2007年,凭借一曲翻唱自芬兰波尔卡舞曲的《甩葱歌》,世界上第一位虚拟偶像——初音未来,一经面世便火爆全网。

打破“次元壁”,品牌为何钟爱虚拟偶像?

本质上说,虚拟偶像是技术催生的产物——尽管她拥有着葱绿色双马尾、纤细的漫画腿,但初音未来的本质,开始其实是一个以语音合成程序为基础的音源库。

其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初音未来逐渐打破传统声、光、电的局限性,利用全息影像技术,举行了第一场个人演唱会,“真实”地站在了粉丝们的面前。

现如今,初音未来在全世界已经拥有了数以亿计的粉丝,不亚于任何一个真人偶像,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二次元文化。

打破“次元壁”,品牌为何钟爱虚拟偶像?

2015年,在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上,李宇春翻唱了中国第一位虚拟偶像的歌曲——《普通DISCO》。而这位虚拟偶像,就是如今广为人知的洛天依。

打破“次元壁”,品牌为何钟爱虚拟偶像?

2017年,一款面向年轻女性用户的恋爱手游《恋与制作人》发布,游戏中的4位主人公——李泽言、许墨、白起、周棋洛,作为“虚拟偶像”的代表又一次成功出圈。

打破“次元壁”,品牌为何钟爱虚拟偶像?

同年,随着《全职高手》动画版的播出,叶修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火的电竞网游小说男主角,以“虚拟偶像”的身份,为粉丝们带来了全新的惊喜。

打破“次元壁”,品牌为何钟爱虚拟偶像?

随着新消费力的崛起,粉丝们对虚拟偶像的支持,与现实中粉丝追星别无二致,代表着年轻用户对多元文化与时尚潮流的需求,也证明了“虚拟偶像”背后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

二、打破次元壁,品牌营销再升级

对于很多追捧的受众而言,虚拟偶像是一个全新的内容载体,有着完美的人设、不变的容貌、更易与粉丝亲近等特点,让他们更容易代入自己的情感。

而随着技术的开发,创造“虚拟偶像”也不再仅是动漫和游戏品牌的特权,更是出现了品牌自发原创虚拟偶像的案例。

打破“次元壁”,品牌为何钟爱虚拟偶像?

比如肯德基创造了虚拟版的“上校爷爷”,从一脸慈祥的老爷爷摇身一变成了时髦性感的帅大叔,形象一出炉,就在社交媒体上刷出了火爆的话题度。

打破“次元壁”,品牌为何钟爱虚拟偶像?

屈臣氏的“屈晨曦”,作为品牌的“虚拟偶像”代言人,现身在各类传播渠道和市场活动中,无疑为品牌IP化营销升级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打破“次元壁”,品牌为何钟爱虚拟偶像?

欧莱雅上线了首个有中国血统的虚拟偶像“欧爷”作为品牌代言人,其年龄设定 24 岁,中法混血,有美妆一哥、宠粉狂魔、公益达人等身份标签,愿景是致力于让所有人拥有美。与之前推出的“M姐”,共同构成了欧莱雅男女两位品牌虚拟偶像。

打破“次元壁”,品牌为何钟爱虚拟偶像?

显然,品牌如此钟爱创造虚拟偶像的原因,一方面是基于营销价值的考虑,另一方面是基于成本的考虑。

从营销价值的角度看,随着二次元文化在国内日渐受欢迎,其粉丝群体也日渐增多,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虚拟偶像的影响力也随之不断扩大,营销价值持续增加。

品牌通过联动二次元形象,有助于迎合年轻一代群体,从而挖掘新的消费群体,实现产品市场的开拓。

三、品牌缘何钟爱“虚拟偶像”

虚拟偶像存在的意义,让大众与偶像之间不再是崇拜与被崇拜,模仿与被模仿的关系。

粉丝们在与虚拟偶像的亲密互动中得以建构主体性地位,获得心理和情感需求的满足。而这是现实中的偶像难以做到的,因而受到网民尤其是年轻人的热烈追捧。

打破“次元壁”,品牌为何钟爱虚拟偶像?

品牌可以任意改变虚拟偶像的外观、设定、说话内容,使之与品牌高度配合;虚拟偶像只需要与媒介进行融合,带到短视频、直播、电竞等领域消费者的视线中,即可达到大范围的品牌曝光。

打破“次元壁”,品牌为何钟爱虚拟偶像?

另外,与真人明星相比,品牌自己创造的虚拟偶像在可塑性、可能性和可控性方面有三大明显优势。

更高的可塑性:作为互联网原生的虚拟人物,虚拟偶像的人设就如同一张白纸,能够更好地塑造成品牌需要的样子;

更多的可能性:由于先天的虚幻标签,使得受众更容易接受天马行空逻辑与情节,让虚拟人物具备了更强的可操作性;

更强的可控性:近年来,真人偶像“人设崩塌”的事件历历在目,品牌容易受到明星时不时爆出的丑闻牵连。相比之下虚拟偶像行为可控得多,输出什么内容完全看运营方怎么操作。而且,作为品牌专属的虚拟偶像,与品牌的联系也更加紧密,能够承担更多与消费者沟通的职责。

打破“次元壁”,品牌为何钟爱虚拟偶像?

总而言之,通过粉丝的意志,虚拟偶像的人物设定趋于完美,粉丝也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和依赖感。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推进,虚拟偶像将会以多种类型呈现,带给粉丝更多的情感投射和心理认同,符合青年群体的心理需求。

而如今的品牌营销逐渐往IP化方向靠拢,虚拟偶像IP在周边开发的空间和可能性上则拥有更多可能,一般也不会“塌房”。

打破“次元壁”,品牌为何钟爱虚拟偶像?

本文部分内容参阅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偶像   可控性   品牌   可塑性   中国   真人   可能性   群体   粉丝   需求   价值   未来   人物   更多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