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修心不练功,十年一场空

阳明心学:修心不练功,十年一场空

有位国标舞的老师告诉我,“练舞不练功,十年一场空”。意思是说,只练习各种舞蹈的套路,不练习各种舞蹈的基本功,即使学舞十年,也是白学一场。学“阳明心学”也一样,如果只在文字上打转,不在心上用功,即使学习十年,很可能也是一场空。

王阳明提出,学“心学”的关键是“在心上用功”。 我们不仅要练习“静处用功”,也要练习“动处用功”,还要明确“静处用功”与 “静处用功”的相互关系。

阳明心学:修心不练功,十年一场空

一. 练习“静处用功”

1.何谓“静处用功”?

“静处用功”,即王阳明讲的是“静坐”之法。王阳明1508年龙场悟道之后,1509年赴任江西庐陵知县,途中路过辰州(今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与几位学生相见,并写了《与辰中诸生书》,给他们留下了一番叮嘱。他劝诫弟子“务于切己处着实用力”,他还特别指出,"前在寺中所云静坐事,非欲坐禅入定。盖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拿,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功夫耳"。在这里,“务于切己处着实用力”,指的是务必在自己的心上用功;而 “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功夫”指的就是“静坐”。其中的 “收放心”,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为,“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意思是说,家里的禽畜如果走丢了,人一定知道要找回来,为什么自己的心丢了,人却不知道找回来呢?王阳明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功夫”,即是说,要通过静坐,把丢失的本心找回来。

阳明心学:修心不练功,十年一场空

2.“静处用功”如何操作?

王阳明认为,“静处用功”的操作,关键在于“息思虑”三个字。在《传习录》上卷“陆澄录”中,王阳明对其弟子陆澄说, "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 都消失,光光只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 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王阳明告诉陆澄,你只要通过静坐,平息各种思虑,就能去除心中的各种杂念,找回丢失的本心,做到感而遂通。王阳明的这段话,把“静处用功”的方法与意义都说透了。

阳明心学:修心不练功,十年一场空

《传习录》下卷提到,弟子刘君亮要去山中静坐,王阳明劝告他说:"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汝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如何做到“不厌外物”,“静处涵养”,王阳明没有细说,而庄子的“心斋听息法”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庄子·人间世》提到,颜回向孔子请教游说专横独断的卫国国君的方法,孔子叫他先修炼“心斋” 。“颜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日: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颜回问“心斋”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你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处,专注于听自己的气息,但不是用耳听,是用心听;就深一层工夫讲,也不是用心听,而是用气听。到了这样境界,耳听的作用早已停止了,心息相依,合而为一,心也不起作用了。这时候的心是“虚而待物”,这种虚静的状态即是心斋。

阳明心学:修心不练功,十年一场空

具体如何修炼?庄子提出的“心斋听息法”,大致可分为一个前提条件,三个步骤,一种境界。

一个前提条件:由散乱心转为集中心。“若一志”的意思是,起首做工夫的时候,思想要专一,注意力集中在听自己的气息,不要有杂念打搅。

三个步骤:

第一步,耳听。刚开始,呼吸的进出你都知道,不管呼吸是粗还是细,耳朵似乎都能够感觉到呼吸的出入,这就是听之以耳。

第二步,心听。你听着听着觉得并不是耳朵在听,而是心里感觉到气的出入,这就是从“听之以耳”上升到“听之以心” ,即“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第三步,气听。开始心还能觉知呼吸出入,到一定程度,你的心完全和气息融合在一块,心息相依。这个时候,没有一个“心”在听,只有“气”在听,因此说,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一种境界:“心斋”的境界,“虚静纯一”的境界。到了第三步气听阶段,一切都不听了,一切都不想了,把心空掉了。这时候达到了一种境界,心无念了,清净了,平静了,不动了。以这种“虚而待物”的“不动之心”去应接外物,则可做到“一心不动而觉性常灵”,“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阳明心学:修心不练功,十年一场空

3.“静处用功”的意义是什么?

“静处用功” 的意义,在于去除杂念;找回本心;无事不办。

其一,帮你去除杂念。王阳明说,“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 都消失,光光只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即是说,通过静坐平息思虑,可以让你心中的各种杂念都消失。

其二,帮你找回本心。王阳明说,“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即是说,去除了杂念便可以帮你找回本心,让你那颗迷失在“货色名利”中的心回到“寂然不动”,“未发之中”, “廓然大公”的本来状态。

其三,使你“无事不办”。王阳明说,“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即是说,用你的本心去应接外物,应对面临的事,就能做到“感而遂通”,“发而中节”,就能做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保持一颗寂静不动的心,能让你觉性常灵,无事不办。孔子告诉颜回,去说服卫国君王之前,要修炼“心斋” ,是为了“一心不动而觉性常灵”,王阳明总结平定宁王朱宸濠的经验为“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也是体现了“一心不动而觉性常灵”。正如释迦牟尼在《佛遗教经》中所说,“制之一处,无事不办”。

阳明心学:修心不练功,十年一场空

二. 练习“动处用功”

1.何谓“动处用功”?

“动处用功”,即是王阳明所说的“事上磨炼”之法。弟子陆澄就曾经向王阳明请教:"静守时我觉得自己的一些想法很好,但一遇到事情却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是怎么回事?"王阳明回答说:"是徒知养静,而不用克己功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传习录》上卷),意思是说,这是因为你只知道静坐修炼,却没有在克己上下功夫。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在事上磨炼。

阳明心学:修心不练功,十年一场空

2. “动处用功”如何操作?

王阳明晚年提出"致良知"学说,其学说体系体现为“四句教”。在“四句教”中,“静处用功”与“动处用功”融为一体。其中,第一句讲的是“静处用功”,第二,三,四句讲的是“动处用功”,我们不妨把第二,三,四句看作是“动处用功”的三步法。

第一步,领会“有善有恶意之动”的精义,认识到自己的“动念”可能是善的,也可能是恶的。对于“有善有恶意之动”,阳明的解释是,“有习心在,本体受蔽。”人成为独立体之后,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一些不良习俗的污染,产生私心物欲,即阳明所说的“习心”。这时,“本体”与“习心”并存,因此,感受外物时,引发的意念可能是善的,也可能是恶的。

第二步,领会“知善知恶是良知”的精义,以良知为自家的准则,判断自己的动念是善念还是恶念。王阳明对弟子陈九川说,“尔那 一点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

第三步,领会“为善去恶是格物”的精义,依着良知的判断,实实在在去做,是善念,可为之;是恶念,不可为。王阳明对弟子陈九川说,“尔只要不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 ! 此便是格物的真诀 ,致知的实功 ”。

阳明心学:修心不练功,十年一场空

3. “动处用功”的意义是什么?

“动处用功”的意义,在于让你有事时能“致知格物”,能致良知于事事物物上,使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从而可能使你的人生“稳当快乐”。相反的,不在动处用功,则可能因做事违背天理良心而迟早受到惩罚,其结果是毁了自己的人生和事业。

对此,王阳明在给高足邹谦之的信中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他 说 :“ 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 , 真圣门正法眼藏。往年尚疑未尽,今自多事以来,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 平澜浅濑,无不如意,虽遇颠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没溺之患矣。”

阳明心学:修心不练功,十年一场空

三.明确“静处用功”与“动处用功”的关系

1.“静处用功”是“动处用功”的基础;“静处用功”落实在“动处用功”上才有意义。

通过静处用功,能去除杂念、找回本心,在动处用功时,才能用本心,用良知去判断产生的想法、念头是善念还是恶念,才能依着良知的判断实实落落去做,善则为之,恶则不为。动处用功时,如未能去除杂念找回本心,仍用私欲去作出判断,很可能是纵恶,而不是为善去恶。

相应的,“静处用功”要落实在“动处用功”上才有意义,王阳明说,“人有习心 , 不教他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的功夫,只去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着实,不过养成一个虚寂; 此个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说破。”

阳明心学:修心不练功,十年一场空

2.“静亦定”是“动亦定”的基础;“静亦定” 落实在“动亦定” 上才有意义。

无事“静处用功”时能息思虑,把注意力定在气息上,有事“动处用功”时才能把注意力定在当下之事或眼前之物,才能活在当下,才能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才能做到“静亦定”,“动亦定”。如“静处用功”时未能定在气息上,时不时跑偏,则做事时也难以定在所做的事上,也会时不时跑偏。

相应的,“静亦定” 落实在“动亦定” 上才有意义。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阳明心学:修心不练功,十年一场空

总而言之,修心不练功,十年一场空。学“阳明心学”,我们不能只在文字上打转,而要“在心上用功”。我们既要学会“静处用功”,也要学会“动处用功”,还要明确“静处用功” 与“动处用功”的关系,这样,才能做到去除杂念,找回本心,无事不办;才能致良知于事事物物上,使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从而可能使你的人生“稳当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孔子   无事   恶念   本心   稳当   本体   杂念   良知   用功   美文   弟子   事事   气息   境界   功夫   意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