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搞的青春期,其实大家都一样


难搞的青春期,其实大家都一样



棕妈与你



共度生命中的5分钟


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


当看到他人在朋友圈晒心情,秀恩爱,很容易就会心理失衡,各种不爽、不痛快、不舒服;


但看到有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或是遇到了什么糟心事儿,那顿时又会心理平衡很多,甚至还会生出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嘿,其实我还不赖嘛,也没那么惨嘛,至少比那个谁谁谁还强点嘛。


这就是人性,哈哈。


前不久看华少的《今晚九点见》。


那一期的嘉宾是林依轮。


印象中的林依轮,除了长得帅、事业成功之外,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林依轮太太是那种温润贤淑型的智慧女性,两人感情很好,两个儿子也培养很优秀。大儿子曾上过《变形记》,这个儒雅绅士又多才多艺的孩子,在当时收获了一波好评。


他们这个家庭,几乎是攒齐了所有我们想得到和看得见的美好,太完美了。


难搞的青春期,其实大家都一样


但就在那一期节目中,林依轮跟华少谈起了自己的大儿子。


他说,前两年,这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很少跟父母交流,几乎是什么事都跟你反着来,经常在家里发脾气,情绪激动了还哭,说什么“你们谁都不关心我,你们谁都不爱我!”


那段时间,这孩子折腾得他们夫妻俩都不太敢靠近,家庭气氛很是紧张。


后来又看了一档汪涵的节目,其中有一段是汪涵跟林依轮在车上聊天。


然后林依轮又聊起自己的小儿子,说小儿子最近也进入青春期了。往往是跟妈妈在房间里待上没多会儿,就不欢而散,一个气的冒烟(儿子),一个伤心得抹眼泪(妈妈)。


你看,这么完美家庭的孩子,他们的青春期也是这么的烈火烹油,那咱们普通家庭的孩子,碰到这架势,也就心理平衡,没啥啦,毕竟都这样嘛,对吧。


就像是那个段子——把你不开心的事说来听听,让我开心开心。哈哈。


然后就心理平衡了,舒坦了,敞亮了,不难受了。


难搞的青春期,其实大家都一样。


难搞的青春期,其实大家都一样


言归正传,回到青春期各个阶段的特点。


15~16岁:“为什么我不能”阶段


特点:叛逆、冒险、勇于尝试


生活焦点:追寻自由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怀疑生活应该远不止他们看到的、经历的那样。而且,随着他们个人经历的增加,会越来越多地质疑权威的建议,即使是善意的建议。


成年人的作用:帮助孩子树立价值观


随着自由的增加,青少年的冒险行为,甚至是自我毁灭的行为有可能会升级。这时我们需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个人行为准则,做好应对失败和不良后果的引导。


关键行动:获得其他成年人的帮助。


创造机会。让孩子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价值观的成年人。


主动出击。即使孩子把你从身边推开,也要争取他们的信任。给他们写卡片;给他们发信息;出其不意地带他们出去吃午饭。腾出时间陪他们一起高高兴兴地玩。


始终如一。帮助孩子建立明确的规则,对孩子说明你的期待,以及违规的后果,言行要始终一致。防范是关键。


谈论情感问题。不管他们是否开始谈恋爱。他们肯定有关于恋爱的观点。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在一个没有压力的情境下和你谈论他们的恋爱观。


寻找冒险的机会。不要限制他们的经历,相反,设法寻找机会,鼓励他们去体验,让他们置身于充满挑战的情形中,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


在这个年龄……


他们会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因此,多问孩子问题;


追寻自由是他们的行为,


因此,尽可能让他们自己选择。


难搞的青春期,其实大家都一样


研究表明,他们正在经历下面这些变化……


生理上:


晚上11点前很难入睡(这是生理原因)。


每天需要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和1个小时的活动时间。


女孩很有可能已经达到了成年人的身高和身体发育程度。


男孩可能会经历青春痘增多、声音变化,以及性梦。


心理上:


聚焦、回忆、组织信息的能力逐渐增强。


热衷于谈论全球问题,并且可能会谴责成年人的做法。


过于在意自我,可能认为“每个人都在看我”。


喜欢冒险和耸人听闻的经历。


好奇心强,喜欢刨根问底,对超自然现象感兴趣。


人际关系上:


对恋爱关系可能变得更加“投入”。


对性越来越感兴趣(据报告,美国41%的人有了性行为)。


对约会暴力和强奸的敏感性增加(16岁)。


可能会抑郁,这几年是青少年自杀事件的高发时期。


渴望获得自由、尊重,希望担当重任,喜欢与愿意聆听自己想法的成年人交谈。


情绪情感上:


选择让他们觉得更有信心,而不是规则。


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具体的赞美。


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个人倾向以及行为方式。


需要别人的帮助来应对极端的情绪。


寻求刺激的情感经历。


容易迷恋自我伤害、酣酒、色情信息等。


这时,距离他们高中毕业,大约还有156周……


难搞的青春期,其实大家都一样


16~17岁:“我如何才能变得重要?”阶段


特点:标新立异、理想化、不切实际



生活焦点:卓尔不同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更加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及自己和同伴有什么不同。他们常常对更为宏大的社会事业感兴趣,并且渴望为之做出贡献。


成年人的作用:帮助孩子培养才能


这是充满压力的一年,孩子的自由和责任有时会相互冲突。父母需要帮助他们发现机会来测试他们的兴趣,拓展他们的能力,并更好地识别他们的独特之处。


关键行动:识别孩子独特的才能和性格特征,把孩子的潜能激发出来。


让其他成年人也参与进来。邀请一些值得信任的成年人,来帮助你发现孩子独特的才能和性格特征。


发现孩子有消极行为时,告诉他们:“你现在的所作所为可不像你自己。”通过指出孩子的行为违背了他们自己的价值观,来劝阻他们的消极行为。


不要扼杀他们的梦想,即使孩子的想法看起来不现实,家长也要明白,他们是在追寻自己的梦想。


父母的职责已经变了,明白你的角色已经从空中交通管制员变成了教练。


在这个年龄……


他们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因此,多问孩子问题;


追寻自由是他们的行为动机,


因此,尽可能让他们自己选择。


难搞的青春期,其实大家都一样


研究表明,他们正在经历下面这些变化……


生理上:


晚上11 点前很难入睡(这是生理原因)。


每天需要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和1个小时的活动时间。


女孩很可能已经达到了成人的身高和身体发育程度。


男孩可能会继续长高,肌肉块继续发育,体毛以及胡须会继续生长。


心理上:


能敏锐地洞察一些复杂的问题。


喜欢冒险和耸人听闻的经历。


有投机心理和理想化的倾向。


很难做长远打算。


智力不断发展,能理解似是而非的、夸张的、含沙射影的说话方式。


人际关系上:


对恋爱关系可能会变得更加“投入”。


对性越来越感兴趣(据报告,美国54%的人有了性行为)。


关心控制、责任、自由之类的问题(不管是个人方面的,还是全球性的)。


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整天忙忙碌碌见不到人。


情绪情感上:


把幽默看作积极沟通的一面。


对“我是谁”这个问题不再像以前那么纠结,可能变得比前几个阶段更加诚实。


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


可能很难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时距离他们高中毕业,大约还有104周……


难搞的青春期,其实大家都一样


17~18岁:“我将来做什么?”阶段


特点:关注未来、积极主动、对未来有畏惧心理


生活焦点:毕业


在这一时期,青少年已经开始厌倦高中生活,他们一般会表现出对学校相关活动不感兴趣。他们转而对高中之后的生活充满了好奇。


不过,就在期盼将来的同时,他们也很焦虑,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


成年人的作用:关注他们的选择


对于这个年龄的青少年来说,没有什么比“你能做任何事”更令他们欢欣鼓舞的,没有什么比“你没有选择”更令人沮丧的,这个年龄的青少年大多介于两者之间。


因此,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做出积极、实际的选择,为将来做好准备。


关键行动:


让孩子平静下来,告诉他们没必要现在就弄明白整个人生。


关注孩子的“蹒跚学步”。帮助他们确定最初要走哪几步。


与孩子讨论事业方面的兴趣。帮助他们调查、测试这些兴趣。


不要急于于帮助孩子摆脱困境。让他们自己学会如何应对困境,如何改正所犯的错误,这能让他们为将来做好准备。


孩子即将享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因此,找个合适的时机,移交那份自由,让他们学会自己做主。不过,在他们自己处理很吃力的时候,可以继续给他们提建议。


在这个年龄……


他们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因此多问孩子问题;


追寻自由是他们的行为动机,


因此,尽可能让他们自己选择。


难搞的青春期,其实大家都一样


研究表明,他们正在经历下面这些变化……


生理上:


智齿可能开始长出(17~21岁)。


晚上11 点前很难入睡(这是生理原因)。


每天需要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和1个小时的活动时间。


女孩很有可能已经达到了成人的身高和身体发育程度。


男孩身高会继续增加,肌肉继续发有,体毛以及胡须会继续生长。


心理上:


可能会过于浪漫化或者危言耸听,把情形看得过分严重。


对时事以及社会问题很敏感。


能够解决情形复杂、步骤繁多的难题。


人际关系上:


对性越来越感兴趣(据报告,美国64%的人有了性行为)。


很少有空待在家里。


在个人决定方面,想要自己做主。


能尊重别人的意见并且能够妥协。


和成人待在一起时,感觉更自在了。


情绪情感上:


情绪上变得更稳定,但是仍然需要父母的支持和照顾。


通常在某一个特别感兴趣的领域做得很好。


看重对自己坦诚。


个人兴趣方面,常常有创造性的想法。


这时距离他们高中毕业,大约还有52周……


难搞的青春期,其实大家都一样


终于盼到头啦,长舒一口气,哈哈哈。


咱们的《解码青春期》,也就此告一段落啦。


难搞的青春期,其实大家都一样


当然,这不是全部。


还有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方法指导,本来想选几个跟大家分享,但考虑到战线拉得太长,很容易进入疲态。


另外也考虑到,这些案例跟我们的国情会有些不太搭,所以就先讲到这里。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买来这本书,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和学习。


好了,这本书要跟大家说再见了,接下来分享的是王小骞的新书《妈妈知道怎么办》。


难搞的青春期,其实大家都一样


咱们下次见。


棕妈:

初中英语老师,10岁男孩妈妈;

读书达人,每年阅读书目200+;

电影狂人,每年贡献票房2000+

(暂时贡献不了了);

心理学感兴趣,小毛头hold得住;

人类灵魂的小裁缝,擅长自黑的不辣妈

难搞的青春期,其实大家都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青春期   可能会   美文   价值观   成年人   青少年   生理   情绪   年龄   兴趣   阶段   小时   孩子   心理   机会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