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青春期儿子过招


跟青春期儿子过招



青春期就像是分娩前的阵痛,不痛孩子就生不出来,不作孩子就渡不过去。


又像是生疹子,一辈子总得生一次,要真不生不出来,那不更麻烦?


理是这么个理,搁谁谁都懂。


但看见猪跑,跟吃到猪肉,还是不一样;落在自己头上,跟听别人诉苦,还是有差距,而且是很大的差距。


就像是李亚鹏说的,他早就知道李嫣是天生唇腭裂,也早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亲眼看到孩子的那一刻,那种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理上的打击,还是让人难以承受。


知道跟明白,隔着一条街;明白跟做到,隔半个地球。


跟青春期儿子过招


儿子有点早熟(可能是因为从小看书有点多)。去年年初,刚过10岁生日没多久,就急吼吼地一只脚迈进了青春期。


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呈断崖式变差。


那些之前行之有效的办法,游刃有余的套路,统统不再奏效。


一开始还抱着幻想,这只是间歇性不正常,过阵子就好了。过阵子果然有了变化,变得……更不正常了。


有时候看着这个孩子,会觉得很恍惚。


又熟悉,又陌生;又懂事,又不懂事;又像是来找我报恩的,又像是来找我寻仇的。


木法淡定了。


跟青春期儿子过招


于是我开始重新观察他。


他确实有了一些变化。


没有了小孩子的那种可爱,声音也不再稚嫩;长了点小胡子,个头也蹿了不少;有些壮,还有点胖。


不能再把他当做一个小孩子了,也不能硬来了。否则你推他一把,他原地不动,你还折了手。


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事,不能干。


跟青春期儿子过招


然后,开始学习。


听了樊登的《解码青春期》。又买来书继续学习,还做了拆书稿,跟群里的小伙伴一起做了几次读书分享。


跟青春期儿子过招


有用吗?有的。


问题解决了吗?并没有。


还是会时不时烦躁,经常性头疼。一会儿觉得自己很委屈,不该受到这待遇;一会儿又觉得自己很失败,挫败感一直DuangDuang锤脑袋。


说实话,跟很多强势严厉的虎妈相比,我算是很佛系、很宽容、也很理性的那一类妈妈了。(真不是自夸,确实是这样)


所以他这样,让我很伤心。


我觉得他是在故意刺激我。有种人善被人欺,付出得不到回应,亲妈得不到尊重的失落感。


跟青春期儿子过招


如果你跟他说,你们班那个谁谁谁,又努力成绩又好,真是让人羡慕。


他绝对不会附和你,然后知耻而后勇,而是一堆乌七八糟的废话等着你,以前滚翻、后滚翻、不滚不翻泼皮赖的路子,跟你不停掰扯。


跟黑人比白,跟白人比黑;跟外地人比方言,跟美国总统比说中国话。


这个心态啊,真是好得不得了;那个脸皮厚的啊,不担心会得抑郁症。


经常是,我这边一堆愁云,他那边嬉皮笑脸。


还问:“亲,还有啥指示?”


我说:“你可以闭嘴吗?”


跟青春期儿子过招


目前双方实力如下:


他11,我44;


他抛物线左半撇,我抛物线右半撇;


他还在长个,我正在缩水;


他青春期已经来了,我更年期马上到了。


综合评估,他占优势,我占劣势。不能硬刚,否则倒霉的那个,一定是我。


跟青春期儿子过招


没集中营,也没矿;既没绝对权力,也没绝对资源。要挟不了他;


不能打,再说真打也打不过;


偶尔示弱,博一下同情也还行,但老用这招也就不灵;


循循善诱或威逼利诱,适合那些乖乖的老实孩子,像这种皮糙肉厚抗击打,经验丰富并形成一定反侦察能力的,根本就不管用;


单招单打,多招混打,能勉强维持一阵子,但也不是长久之计。


黔驴技穷只是个时间问题,早点还是晚点,取决于对方level的提升速度。


跟青春期儿子过招


想了想,还是决定提升自己的境界。


御娃之术有涯,而修身境界则无涯。


还是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提升境界中去。


要不,生命就更有限了。


跟青春期儿子过招


找平衡,不找落差


青春期的猛烈程度,就像是妊娠反应。


大夫都说了,只要妈妈反应大,怀的肯定就是个好孩子。(当然啦,不是每个好孩子,妈妈都会反应大)


青春期既然这么猛,那肯定是个好孩子。


心里默念100遍“好孩子”,然后想,既然是好孩子,那只要仔细找,优点肯定还是有的。


跟青春期儿子过招


不管剖腹产,还是自然产,都是要痛一痛的。


凭什么人家痛,你就不痛。既然要痛,长痛不如短痛,晚痛不如早痛。


青春期来的早,那说不定滚蛋的也早。就跟生孩子一样,早点生,身体恢复地还快呢。


接纳了,认账了,也就躺平不难受了。


跟青春期儿子过招


别的孩子再好,那也是别人的孩子,不会白给你,再说白给你也不会要。


自己的孩子再气人,那也是自己的。再说哪有没有优点的孩子,使劲儿扒拉扒拉,总归还能发现仨瓜俩枣的。


那些特长太明显,履历太耀眼,看了让人添堵,听了让人生气的,赶紧在心里默念拉黑吧。


还是要多跟同病相怜的小伙伴们聊聊天,聊着聊着,心理就平衡了。


跟青春期儿子过招


一个二十多年的闺蜜,让她闺女气得心脏难受,躺地上半天缓不过来。问我,你说该怎么办?我心想,你算是问对人了。


虽说不能帮你彻底解决问题,但绝对能提供强有力的共情能力。来吧,说说你的不幸,也顺便缓解一下我的痛苦。


朋友圈的一个小伙伴,经常分享跟儿子的逗比日常。但有一天她跟我说,其实“好笑”跟“咆哮”,都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只不过,更愿意分享的,还是“好笑”。


一个初中生的妈妈跟我诉苦。说跟孩子说十句,他都不回一句,气得她大吼一句:“你倒是吱一声啊!”然后就听到初中生慢吞吞地回了一声:“吱”。


跟青春期儿子过招


什么,这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么干治标不治本,纯属是自我麻痹?


NoNoNo,还真不是。


推拿治不好病,你去推不推?火锅解不了愁,你还吃不吃?“吐槽”都有大会,“共情”难道就不能也成立个互助小组?


这个组织,可真是太有必要了。


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几句简单地吐槽诉苦,会成为别人多大的精神鼓舞;你甚至都不会想到,那个平平无奇的安慰小天才,原来就是自己呀!


跟青春期儿子过招


心理学找依靠,心态上找平衡



心理学还要看看的,尽管知行未必能合一;哲学最好也读读,尽管可能会看不太懂。


心理学方面,可以看看武志红。


他未必是写得最好、最深刻、最经得起推敲的,但一定是阅读门槛最低、理解难度最小、实操最易上手的那一个。


《为何家会伤人》《梦知道答案》,看这两本就够了。


不用读太多,因为这个东西,最重要的就是理念。理念改变思维方式,只要捋顺了这个,也就一通百通,触类旁通了。


跟青春期儿子过招


哲学方面看得不多,推荐本水木丁的吧。


《我想要不卑不亢的面对这个世界》


这是作者对荣格的一本书,确切地说是一篇论文的解读,它对于我们认识自我,了解他人以及跟这个世界的关系,都非常有启发。而且作者写得很有意思,阅读门槛也不高。


跟青春期儿子过招


亲子教育类的,也可以看看。推荐两本:


王小骞的《妈妈知道怎么办》和凌想的《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


王小骞这本,更适合家有年龄较小孩子的父母。因为她的女儿还不到6岁,很过过程她并没有经历,这一部分,我想会随着她的女儿的成长而不断丰富和延伸。


凌想老师的这一本,非常理性温暖。她的儿子目前上初中,可以说她已经参与了孩子成人前2/3的人生,很多案例分析和自身感悟,都十分值得借鉴和学习。


之所以说是借鉴,是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即便某个理念或方法适合绝大多数,但对于那些极少数,仍然是不适用的。


所以,还是要酌情使用。


跟青春期儿子过招


要有信念感



章子怡说,做演员要有信念感。我琢磨着,这当妈也得有信念感。


要坚信,更年期一定会到来,青春期也一定会滚蛋。


而且来的早,肯定滚的也早。


约莫着,几年后的娘俩,一个在更年期的风口浪尖,另一个是青春期的大势已去。


跟青春期儿子过招


祝自己好运吧!


也祝跟青春期正面交锋的爸妈们:


身体健康,牛年大吉!


凡事想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





棕妈:

初中英语老师,11岁男孩妈妈;

半个读书达人,一年读个几十本;

半个电影狂人,一年看个几十部;

心理学感兴趣,青春期耗力气;

码字跟家务,是唯二的解压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中国话   青春期   儿子   滚翻   好孩子   抛物线   这个世界   初中生   美文   更年期   心理学   信念   境界   理念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