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扎心的社交真相,是时候该重视了

​1

从古至今,中国是一个非常讲人情的国家,想干大事,关键靠自己,实现靠朋友。


的确,没有朋友,你步履维艰。


其实,我一直好奇,左宗棠为何能让胡林翼、林则徐等这些位高权重、学术高就之人,纷至沓来并全力以赴帮助他?


难道这单单是幸运与偶然?还是背后另有原因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价值逻辑取向、发展历程,又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与意义呢?


胡林翼不仅是最早帮助左宗棠的朋友,还是第一位改变左宗棠人生的人,那你可能好奇胡林翼是怎么认识左宗棠的呢?


一方面,胡林翼老家湖南益阳县与左宗棠老家湖南湘阴县相距不远,胡林翼父亲胡显韶是当时益阳县小秀才,而左宗棠祖父左人锦,国子监生,一个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大秀才。


到左宗棠父亲左观澜,是湘阴县的小秀才,举人没考上,只好立馆教授徒弟,靠着学费养家糊口,而胡林翼父亲胡达源,一路过关斩将,考到进士。


可以说,两家之间的差距就是上一代拉开的,胡家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名门,上百亩田地,是个妥妥的大地主,相反左观澜乃乡野教师,靠努力买下15亩耕田为生,生活仅好于农民。


那左观澜与胡达源相识,是因两人同时就读于岳麓书院。加上左宗棠跟胡林翼他们共同的老师是贺熙龄,在城南书院成为校友。


当然,一开始左宗棠并没有与胡林翼深交,他们成为知己是在一次参加考试的会地谈论政治时,发现彼此发表的观点总能碰撞出火花,等说到各自家世后,才知道上辈就是世交。


而胡林翼与左宗棠成为知己,是因气味相近,气质上的迥异,加上性格与才能之间的互补。


2

那说到互补,主要来自他二人不同的教育经历。


胡达源考中进士,担任贵州督学,在今天叫省教育厅厅长,胡林翼从小被祖父胡显韶带大,而能一手调教出一位探花的祖父,自然有能力培养胡林翼。


他一直用“情景式教育”训练胡林翼,那啥是情景式教育呢?


简单来说是,祖父用《四书》、《五经》等其中的历史故事为教育引子,加以引导,讲到重点就踩刹车,让胡林翼自己悟道。


比如,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书中与作者有相似经历,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样做?


正因为这种长期训练,胡林翼思维活跃,号称点子鬼才,并能快速找到对策。


但左宗棠童年成长中刺激过多,造成心气过剩。而胡林翼,在安义顺河环境里成长,心态平和说话,平时加上天资聪明,为人处事宽容大度。


古人衡量交友有三条标准:正直、宽容、见识多。


左宗棠正直,见识宽容;胡林翼宽容见识多,但却正直。


所以两人能够达到完美的结合与互补。彼此都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本能的相互吸引。


3

把有才能的人推荐给珍惜人才的人。


1849年,胡林翼迁到贵州镇远知府,在得知左宗棠挂冠神武,他向云贵总督林则徐写信举荐。


而在此时潜居乡间的左宗棠,已经感染到知识分子的习气,立即扔下锄头,坐在树荫下读完举荐信,非常激动的对胡林翼回信道:


我年底收到您的来信,也知道林大人的爱才之心,你的这份朋友间的真情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我感动不及。


但一直以来,以左宗棠对林则徐的了解,也是知根知底,当时他果断放弃,拒绝进入林则徐的知府。


而拒绝原因是,左宗棠明白,在林则徐的手下,自己只能做一个小官。而他给自己规划的人生目标是,做当代的诸葛亮。


而贺长林在之前就曾告诫他,不要自我限制自己的成就,贪图小官小职。并且左宗棠很明白:强势人物跟从强势人物,人才难以尽情发挥。


就在这种情势下,云南巡抚张亮基改任湖南巡抚,在上任之前,胡林翼抓住时机,赶在张亮基上任之前给他写信,极力推荐左宗棠。


他将上次的推荐语,翻出来精心提炼,全方位评价了左宗棠。并在最后特别强调交待左宗棠的才能中国第一。张大人你若错过,可能你以后不会再遇到这种人才。


如此一来,一个乡下举人被说成才能中国第一,这似乎有点太夸张了吧,但张亮基反倒一点也不反感。


原因是,张亮基和胡林翼是故交,张将军早年做太守时,是胡林翼向道光皇帝极力推荐,所以他才一年内连升三级,坐上云南巡抚,拥有如此成就。


而人心的规律说的是:对你有恩的人,说话越夸张,你自己越重视。


而张亮基当时胆战心惊,因湖南战局危在旦夕,自己初来乍道,再找不到人才,那湖南自身难保,自己的官帽也会挂不住。


于是他三顾茅庐,才把左宗棠请出山。


于是乎,张左联手一年下来,成功碾压太平军,守住湖南。张亮基也因此战功升任湖广总督,一年后张亮基调任山东巡抚,左宗棠告别,赋乡隐居。


不期而遇靠缘分,相互交往靠才华。


1835年,陶澍从胡林翼口中了解到左宗棠,经过了解之后,加深新的印象,如果不是后来的见面,陶澍(shu)不会轻易肯定左宗棠。


陶澍会见左宗棠,一是因胡林翼举荐,二是被左宗棠过人的文采打动。


在那时,很多文人学者都是受父辈的影响,导致他们的成长也会不同。父亲陶必栓,可以说影响陶澍一生。


而陶必栓沉迷于经济海洋,对实学杂书有着狂热的兴趣,他将经学所追求的经国济世的抱负寄托于儿子身上,怀着这一梦想,在陶澍7岁那年,陶必栓带着他跋山涉水,来到岳麓书院。


对陶必栓来说,把奖学金作为求学金,为了能在岳麓书院,当时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圣殿里待下来,他不分严寒酷暑,每天坚持读书,拿奖学金付学费。


因早年跟着父亲四处求学,生活颠沛流离的陶澍,对与和自己经历相似的左宗棠,尤为亲近。在于左宗棠聊天中,他发现在岳麓书院艰难的求学经历,与左宗棠在城南书院古城的求学过程,极为相似,两人都偏爱读杂书。


最后经陶澍提拔,让民间文才士子左宗棠在大清帝国庞大的关系网与纵深的历史感中,找准了位置。


正所谓,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因此陶澍也破格提拔左宗棠,把他举荐给林则徐。


12年后,林则徐约见左宗棠,湘江谈话,将自己毕生的积淀与经验,倾囊相授,同时也为后来左宗棠做事做人埋下基点。


4

如果说,陶澍给左宗棠的是“虚”,那林则徐给予左宗棠的则是“实”。


当时的云贵总督林则徐,第1次听说左宗棠,是源于1849年胡林翼推荐。


当时他在信中,作出明确回应,林则徐看中左宗棠两点,一是天资与才气过人,二是,懂经世致用学问。


那时,林则徐已经到暮年,留在世上的时日不多,林则徐很清楚,自己不能抱着遗憾孤独离世。


而他的父亲在林则徐出生时,就寄希望于林则徐将来做个清官、能官。


那时,在被农耕文化熏陶的陶澍,左宗棠全都是秀才父亲,亲自手把手教的,而林则徐的老师也是秀才父亲林宾日。


林宾日教学有三个特点,第一,不单追求学问,还注重品格修养;第二,不求死背,不玩体罚;第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所以,读书先做人,做人先立品。


正是由于父亲自由教养,辅助独立思考的教育方法,锻造了林则徐的人格,影响到他后来为官处事。


在林则徐9岁那年,他开始表现不同凡响的志向与兴趣,提笔写下: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渗透出执着的精神与迎难而上的勇气。


在第1次鸦片战争逐渐爆发,道光皇帝明白失利真相,对林则徐下令,希望他回心转意,回到北京。


但当时林则徐,并没选择返回,他在边疆生活三年,已经跳出了个人得失,官场沉浮的短视本能,并以政治家的眼光思考国家民族大义,于是很快察觉到沙俄侵略的隐患。


作为一位坚定的民族英雄,他感到心痛如绞,而缘由不是沙俄即将入侵中国,而是要防御沙俄入侵,整个朝廷上下却找不到事业接班人。


这些年来,与陶澍、胡林翼的通信中,林则徐已经清楚的了解左宗棠,他对农学等既有研究又有兴趣,林则徐决定,让他来担起国之责任,而事业接班人也只有左宗棠是最佳人选。


但令人意外的是,左宗棠当时意外的拒绝接受。但因个人生命、国防之责任耽误不起,他决定放下面子,专程去见左宗棠。


经过林则徐的三顾茅庐,真心诚意打动了左宗棠。


于是,1875年5月3日,左宗棠统帅八万七千西征军驻扎肃州大营,一路向西,收复新疆。


也正是由于胡林翼,陶澍,林则徐从不同的侧面,给予左宗棠绝大帮助,有了这些支持,左宗棠从才能到机会,逐渐步步高升。


当然,在为人处事,接人待物,左宗棠有句名言:居心宜直,用情宜厚。说的是对待朋友内心要正直,态度要坦诚,感情要深厚。


最后,你会发现,行文都是贯穿交友方面的16字方针,我总结为:交友,始于共情,忠于人品,陷于才华,共于互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湘阴县   国子监   沙俄   益阳   巡抚   总督   湖南   祖父   秀才   正直   美文   中国   书院   社交   成年人   真相   宽容   重视   父亲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