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弱者在逞强,强者在示弱(惊人)

1

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道德经》中提到: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什么意思?有真知的人未必知识广博,知识广博的人未必都拥有真正的智慧。

告诉你一个真相,往往喜欢自吹自擂的人实际上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真正具有真才实学的人绝不会自吹自擂。

《资治通鉴》:弱者在逞强,强者在示弱(惊人)

就好像,你看你家那水桶,一个装满水的水桶很充实,如果你盖上盖子摇它,它不会叮当响;相反,一个半桶水的木桶,你盖上盖子摇它,它总是叮当响。

那些真正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就像那装满水的水桶,他们内心很充实,不会自吹自擂,不会叮当响;而那些实际上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就像那半桶水,总是喜欢自吹自擂,总是叮当响。

在电影《天道》里告诉人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方式,那就是逆向思维,这个绝对让你受用一生。

世间99%的人是顺人性,而只有1%的人是逆人性;99%的人遇到问题总是争着去想,而只有1%的人会反着去想,正话反说;当99%的人无脑式或被人教唆式扑在金钱上去赚钱的时候,而那1%的人却选择沉下心专注去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值钱。

你仔细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会发现,人在面临未知的世界时,弱者普遍感到很无力,很无奈,所以需要凭借或抓住一些东西来达到内心的平衡,就像一位马上就要掉落悬崖下的人,ta需要抓住或凭借一种东西给ta心理上的安慰与满足。

《资治通鉴》:弱者在逞强,强者在示弱(惊人)

逢人喜欢证明自己很厉害,普遍喜欢装B和做表演,总是在逞强,目的就是吸引比ta更弱的人来认可ta,吹捧ta,夸赞ta,标榜ta,希望付费向ta学习,ta为了不得罪这些比ta弱的人,留住这些人的芳心,所以宁愿一直说这些比ta弱的人爱听的话,夸赞的话,吹捧的话,然后把这些聊天截图,收钱截图,别人夸赞ta的截图聊天保存下来,去发朋友圈继续装B,发你就好好发,大大方方的发,让人不能理解的是还要把跟自己聊天截图对话的这个人要屏蔽了,不让这个人看,这就是我说的在做表演,也不愿意指出这些人的弱点,缺点,需要修正的点和批判性的批评,这些人实质上内心比较脆弱,只能从外界别人那里获得来平衡自己内心的东西,你吹捧我,我吹捧你,所以双方都只是在低水平的重复而已,而自身还得意洋洋,产生幻觉感觉自己在进步。

他们希望付出后马上就要看到回报,收到金钱,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穷人思维。

其次,弱者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发怒,遇到ta认知对称的事物就表示赞同,遇到与ta认知不对称,对立,相反的事物,观点,言论就喜欢指点江山,做杠精,喜欢攻击别人或者添油加醋,火上浇油,他们总是不安分,心静不下来做事,很难控制自己,稍微努力一下就容易感动自己,就想要马上告诉全世界,或发个朋友圈,你看我都这么努力了,你还不给我个赞吗?结果现实生活依旧对ta虽远必诛。

真正的强者是不会逢人就想要证明自己很牛逼,他们相反都在向别人示弱,而是不断证明如何让别人认为ta自己本身就很牛逼,与其证明自己有多厉害,不如去找出别人厉害的点相互学习去证明别人牛逼。

他们总是在默默的付出,相对柔弱,谦卑,平易近人,相对平和,默默的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从来不求回报。他们靠自身散发出来的能量与力量,自身的才华,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别人。至于别人买不买他的服务或课程,那都是采取自愿而已。

这些人普遍内心本身都很强大,所以他们不需要外界的凭借来标榜自己,即使没有鲜花与掌声,没有人鼓励,认可,称赞,他们还是继续追逐自己的理想,继续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继续努力创造价值,一切都在继续,永不停止,即使有掌声与鲜花,他们也不会迷失在掌声与鲜花中,他们穷困时选择独善其身,不高攀谁,也不嘲讽,贬低谁,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他们显达时不会被功名利禄冲昏头脑,依旧低调谦卑修学,让自己保持清醒,保持饥饿,不断更新与进步,即使天下人都负他们,他们也不负天下人。

《资治通鉴》:弱者在逞强,强者在示弱(惊人)

强者示弱,这是强者在打破与克制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规律,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最佳的方式。

你看那老虎,狼,豹子不愧是草原之王,它们虽然是强者但是却愿意示弱,它们不会轻易去攻击它们目标中的猎物,而是有足够的耐心,它们可以为了一只猎物躲藏在一个地方很久很久,下笨功夫,愿意吃苦,不会为了逞一时之强而耽误大事,专注,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实力与行踪,只待时机成熟后,扑上去死死咬住猎物不放。

《资治通鉴》:弱者在逞强,强者在示弱(惊人)

如果它们总是见到其它动物显摆自己,证明它很厉害,那猎物见到它都被吓跑了,估计它们早被饿死了,干大事,实现大的目标,吃大肉,只是为了一时的冲动,一时的逞强,一时之得,却要付出更大代价,失去美味佳肴,那还能是草原之王吗?草原个锤子呢,估计生存都难。

真正的强者,他们的信心,信念,内心的平衡是自己身上的价值,以及自身的才华,智慧与能力给的。

那从人性角度出发,弱者从逆人性层面来讲应该是越是弱者,越要沉得住气,延迟满足感,坚守长期主义,越要专注,越要刻意练习,潜龙勿用,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到极致,不鸣则已,鸣就要一鸣惊人,沉下心,扎下根,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去探索自己的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正确去认知,评估自己的优劣势等,从而在人生中撕破一道道口子来实现人生破局。这是弱极而强的规律。

而99%的弱者却恰恰相反,反其道而行之,在顺人性,总是在逞强,与人相争,想走捷径,不愿意下笨功夫,不愿意去做需要很久才能看到收获的事情,做了想要立刻看到回报的,只想干大,赚大钱,今天做做这,明天做做那,却不想去做细微,艰苦的小事,小细节,不愿意提升自己的价值,积累财富慢慢变富,只想要一夜暴富,躺着赚钱。这是弱极而衰的规律。

由此,我得出一个辩证思想:弱者总是在逞强,强者总是在示弱。

自古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2

秦王派使者通知赵王愿意在黄河外的神池和好相会。而赵王不想赴会,廉颇,蔺相如就建议说:大王若是不去,就显得赵国懦弱而又胆怯。

《资治通鉴》:弱者在逞强,强者在示弱(惊人)

于是赵王决定前往,由蔺相如跟随。此时秦王与赵王饮酒,喝到一半时,秦王请赵王演奏乐器,赵王便演奏了,蔺相如请秦王表演敲击瓦盆的音乐,秦王却不肯。此时,蔺相如说:在5步之内,我脖子的血就可以溅到大王。

此时秦王左右的卫士,想用刀刺死蔺相如,蔺相如怒目呵斥,左右人都畏缩,不敢行动,秦王只好非常不情愿地敲了一下瓦盆。于是赵王回国后,加封蔺相如为上卿之职,地位也在廉颇之上。

此时,廉颇说:我作为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蔺相如本是下层小民,只以能说善辩而位居我之上,在他下面我感到羞耻,忍不下这口气。便宣称,我遇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而蔺相如听说后不愿意和他相遇,每逢上朝,常常称病,不愿和廉颇去争排列顺序。出门在外,远远望见廉颇的车驾,便令自己的车回避,蔺相如的门客下属,都感到十分羞耻,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的威严比得上秦王吗?回答说:比不上。

蔺相如又说:面对秦王那么大的威势,我都敢在他的朝廷上下斥责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虽然无能,难道偏偏怕廉将军吗?我是考虑到强暴的秦国之所以还不敢侵犯赵国,只是因为我和廉颇将军在,如今我们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我所以这样避让,是先考虑到国家的利益,而后才去想个人私怨啊。

《资治通鉴》:弱者在逞强,强者在示弱(惊人)

廉颇听说了这番话,十分惭愧,便赤裸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来请罪,两人从此结为生死之交。

秦国攻打赵国之初,魏王征求群臣对此事的对策。大家都认为秦国进攻赵国是对魏国有利的事。但是作为孔子的第六世后人的孔斌却一再反对,并且不断忠告魏王,秦国是个贪婪暴虐的国家,一旦战胜了赵国,必定要把矛头转向其他国家,现在你也不明白,赵国一旦灭亡,灾难就会降临魏国的道理。

魏王听说孔斌贤明,便派使者携带黄金绸缎,聘请他为相。

但是孔斌却说:如果大王能够采纳我的方针,我的方针可以为大王安邦治世,即使让我吃蔬菜,喝凉水,我也愿意,如果只是让我穿上一身贵服,给以丰厚俸禄,那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魏王哪里会缺少一个老百姓呢。

使者坚持要请,孔斌才前往魏国,魏王亲自出城迎接,拜他为相。孔斌便撤换了一批受到宠幸的官员,代之以贤才,剥夺去不干事者的俸禄,转赐给有功之臣。

这就是历史上的负荆请罪和孔斌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真正的强者,有功德的人都在向别人示弱,不争一时之口舌,不逞一时之得,不逞一时之快,不逞一时之强,不逞一时之功,能以人人,社会,国家的大局为重,而把自身私怨与利益放在最后,最后反而他们收获的更多。

而弱者正好与之相反,反其道而行之,最后反而自食其果,一无所获。

3

为什么强者总是在示弱呢?其实是为了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历史上有个规律就能解释,是什么规律呢?就是中国伟大革命家鲁迅先生提出的“包围定律”

鲁迅在《而已集·扣丝杂感》中写道:无论是何等样人,一成为猛人,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透。其结果就是“猛人”变得昏庸,所谓“猛人”,鲁迅举出,能人,名人,阔人的例子,总之就是身居高位或有一定影响的人。一般来说地位越高,包围越厚,包围越厚,越难打破。

《资治通鉴》:弱者在逞强,强者在示弱(惊人)

包围定律就是告诉人:警惕位高者身边的人们,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近你,未必就是好事。

这就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人总是想成名,但是真正成名了后又害怕出名,人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动物。

人们普遍喜欢强盛,但是《道德经》有很多地方却在强调柔弱胜刚强的重要性。

其中《道德经》中提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什么意思?了解强盛的道理,却能安然处于柔弱的位置,做天下的溪谷,容纳万物;做天下的溪谷,自身就能具备常理与正德,归回婴儿般纯洁的状态。

还有在《道德经》中提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什么意思?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柔软,而死后则身体僵硬;草木生长时非常柔弱,而死后则变得干枯。因此,坚强的东西都属于死亡的一类,而柔弱的东西都属于存活的一类。

所以,军队过于强大就会走向灭亡,树木长得过于高大就要随大的 压力。强大的一方其实往往处于劣势,而柔弱的一方往往拥有不明显的优势。刚强则趋向于死亡,而柔弱却趋向于生存。这个辩证的思想来自老子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和感悟。柔弱,代表着拥有能动性和灵活性,在 明知不可敌的时候退让,是为了保全自己;而刚强则不退,不退则容易受到损伤,严重时甚至会消亡。回归到做人而言:凡事争强好胜,永不低头,往往容易受到伤害;凡事谦和忍让,看似柔弱、低下,实则符 合“道”的理念,也是能够长生久存的原因。

水为什么能利而不害,利万物而不争呢?因为水是最柔弱的东西,但就是这么一个柔弱的东西,它能适应任何环境,它装在瓶子里就是瓶子的形象,它装在袋子里就是袋子的形象等,这就是说水于无形。

水那么一个柔弱的东西却可以常年累月不停地滴水把坚固的石头都能打穿,这是多么伟大的力量啊。这就是柔弱胜刚强,水滴石穿的规律。

《资治通鉴》:弱者在逞强,强者在示弱(惊人)

很多人对于古人说的“内圣外王”的认知都是错误的,它真正的含义是内强外柔,反着来的,需要逆向思维去理解。

所以弱者总是内柔外强,内心很脆弱,需要用外在的强大来标榜自己,来让自己的内心达到平衡。

而强者是内强外柔,他们内心很强大,外在相对平和安静,平易近人,情绪稳定。

最后,祝你精进呀。我们高处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魏国   秦国   道德经   秦王   弱者   强者   自吹自擂   真才实学   资治通鉴   刚强   美文   柔弱   包围   规律   惊人   内心   东西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