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万宗不离其道

一个人大的格局与胸怀都是深邃的天道,格局决定人生的全局。

《道德经》:万宗不离其道

看一个人有没有格局,就看ta穷时追求什么?看ta飞黄腾达时不取什么?

没有“道”的人,即使把他们放入再高的圈子,接受最高等的教育,不是说他们就有格局了,格局就大了,也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取得多大成就。

那些接受了最高等教育,含着金钥匙,处在名流阶层的人,成为败家子的也有不少,取得大成就的也只是少数而已。

相反,那些从小处在底层,在穷苦家庭长大,甚至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取得大成就的也很多。

因此,任何时候不要放弃提升自己,立大志,走大道,人可以穷,但是脑袋不能贫,人穷有大志,先暂且不说这个大志能不能实现,这就是一种大格局。

未来在儿女快要懂事事我就要告诉儿女一句话:人接受高等教育,不是为了在你飞黄腾达后爱慕虚荣,嫌贫爱富的,一定要回报社会。

只有当一个人的大志,理想投身于社会,与人民大众,社会,国家相结合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实现你的人生价值,人离不开社会,具有社会属性,人的个人志向与社会相结合后形成社会价值,你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什么是格局?处在低处时,能向上看,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处在高位时,能向下看,不爱慕虚荣,嫌贫爱富,平常心待人处世。

万众不离其道,你若不偏道,你就能得道;你若不从大道,便会入邪门歪道。

8:常德之道

《道德经》: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xi),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这一节老子指出,上天有好生之德,也有中庸的平常心,既然这是天都在遵守的规律,那同样人也要去遵守,这里的“常”指恒常。

可以看出,这里老子主要讲善与信,那什么才是真善呢?

有道的人要与那些不同的人群交流,带着无私和一颗平常心对待,以成全他们为理念,去引导他们遵从道,最后反而会成全自己。(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对于善良的人,有道的人善待他们,对于不善的人,有道的人也善待他们,这才是真正的德善,凡是有条件的善都不是真善,德善。

《道德经》:万宗不离其道

为什么呢?如果行善你非要看条件,看环境,那就不是行善,也不是真善,德善,而变成了把“善”当做交易,而交易就是等价代换。

那些慈善家,行善不要回报就是一种德善,一种真善。凡是付出不要回报的都是行善,因此,喜欢不是行善,是占有,而爱是行善,是付出。

那你可能会问,对不善的人也要行善吗,万一伤害我怎么办?不是的,我们说的行善行是你不为私利,无条件去帮助他人,而且帮助他们的形式多种多样,畏首畏尾,胆怯的行为其实都是不善,同时让别人损害自己也不是善行,对于一些不善的人,你要知道这个人不善不是自己的问题,一定是我们的社会还存在问题,因此,对于这些不善的人,无道的人,那有道的人,也要行善,替天行道,给他们一些批评与教育,让他们及时醒悟,放下屠刀,回头是岸,这也是一种善行。(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对于守信的人,有道的人信任他,对于不守信的人,有道的人也信任他,这才是真正的讲信用。这个和前面那个分析的思路是相通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就是说老子是教你,不要把别人到底有没有信用当做你信任别人的前提,怎么理解呢?在生活与工作中,你可能遇到,有的人认为这个人有信用,我就信任这个人,那个人没有信用,我就不信任那个人。这种认知也是错误的。

为什么呢?信任人是人与生俱来的操守,就像你刚来到这个世界,睁开眼睛后,你面前的这个男人和女人,你根本不知道是谁,于是你就天天哭,用哭来保护自己,经过长期时间后,大概到你能说话时,你就张口叫爸爸妈妈。

这其实在说,信任一个人不是短期内就能搞懂的,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你要长期观察,了解这个人的长期一言一行,你不能因为一时这个人没有信用就全盘否定这个人的一切,也不能因为一时这个人很讲信用就掏心掏肺信任这个人,这都是不合理的。

很多人被套路,被忽悠,被哄骗,并不是说你信任别人有错,而是你太大意了,做不到小心谨慎而已。

有道的人在管理自己和别人时会依照道的法则去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会让自己任性妄为,让自己做淳朴纯真的榜样,也能使别人的心思回归到淳朴纯真,慢慢形成习惯,这就是古人云:上行下效。

社会,企业,家庭,学校等组织都是这样,上面的做好榜样,下面的自然而然去效仿。

那人为什么要行善?就是为自己积阴德,积累福报。在人性上,万物都是利己的,而人要达到最大化的利己,就先要利他,这也是道的原理。

正如《周易》中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意思是一个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余福,这个余福能够荫庇子孙;如果造了很多恶事,那这个家族不可能长久,子孙必定遭殃。

人要行善就是传播自己的价值观理念,希望别人接受它,对别人有所帮助,有所启发,但是让别人能自愿接受你的价值观,而不是靠自己推广,强制性放在别人大脑里,强加于别人,那就需要你自己先去做榜样,自己先去践行,让这些价值观成为你的操守,对于认同的人,人家可以去学习,实践,对于不认同的也无需强求,尊重别人的选择就行了。

你是不是也很奇怪,为什么老子把万物的德看得如此重要呢?就先拿人来说,我给你用老子的阴阳之道分析一下呢。

司马光家训里面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意思是别墅财产留给子孙,他们未必能守住;把书给他们,他们也未必能读,不如布施行善,多积阴德,子孙才能长久地受到我们护佑啊。

《道德经》:万宗不离其道

古人为什么重视“积阴德”,为什么要说积阴德,而不说积阳德呢?这就能用老子思想解释分析,老子讲的天道中规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足则阳生,强调人要注重事物“阴(看不见,无)”的层面,阴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

而人们常说的“厚德载物”中的厚德就是人生中阴的层面,因此古人常称人要积阴德。

在做人做事中要保持厚德之性,只要有厚德,人生之阴在,才可以去滋养你的人生之阳,比如才华,人脉,资源等,只有阴阳平衡,厚德才可以去载物,无德就会无物,就算有了意外之物也是承载不住的,反而会带来灾难。

所以,在你没有厚德之前,你应该庆幸自己没有什么不义之财物,否则就是德不配位,非常危险。

而且厚德不是人们所说的好心,善心这些东西,厚德是要求你做到无为,无为就是要求你不可妄为,尊重道的客观规律,不把个人的东西强加给别人或它事。

比如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厚德在哪里体现呢?肯定不是体现在父母生育下孩子,把孩子当做自己私有的,按照自己的愿望,想法,人生模板来教育孩子,不尊重孩子内心真实的意愿,这是自私。而如果站在生命自然规律角度,按照孩子自然而然,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自己去寻找人生的真谛与答案,父母只需要给孩子内在的营养,精神心灵上的丰富,人格上的丰富,至于他们长大要往哪个方向发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热爱来选择就行了,帮助让他们实现独立性,克服人性的弱点不断向前走。

而且孩子要发展的好,还不能任凭孩子任性而为,人想要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热爱是一方面,也要尊重社会,国家的政策,发展形式,社会,国家发展需求等客观规律,将孩子的热爱,理想与社会结合,融入社会,形成社会价值,为社会,国家解决问题,这样人的发展才有前途。

9:死亡之道

《道德经》: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求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i)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这一节,是老子讲人的生死,教人如何正确地面对生死问题,我们都知道哲学都在解决人类中比较抽象的难题,但对于生死问题,很多哲学还不是理解的很深刻,其中老子哲学唯独在这一节讲了生死的大道,道家常说:凡是存在的即是有限的。世界,宇宙都是有限的,那人的生命,不止人的生命,万物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没有天生就长寿,或短寿一说,人的寿命都是道在规制着的,而人对人生的态度也影响着生命的长短。

老子先解释,人出世叫生,入土为安叫死亡,万物都是这样,没有谁能避免。(出生入死)

世间长寿的人,大约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大约占十分之三;人活着,却在死亡之地行动的人,也占十分之三。

为什么呢?先说短命的十分之三,就是因为这些人为了追求长生而养护自己的生命,以至于过分追求奢侈的物质享受与欲望,违背了生命的规律,从而糟践并缩短了自己本该长久的生命。

那世间十分之三长寿的人,听说那些真正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任意行走也不会遇到猛虎、犀牛等野兽,在进入打仗的队伍中也不会被武器伤到;犀牛这样的野兽在他身上无处用角,老虎这样的野兽在他身上无处使用利爪,兵器在他身上无处使用利刃。

这说明人天生具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就像人反应到地震,立马双手抱头,钻到桌子底下一样,坏人拿凶器刺向你时,你会下意识躲避反抗一样。因此,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不会去凶险的地方,除非那些专业的人士有特定的工作,任务,需要做研究等就另当别论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根本没有进入死亡的区域,他本身虽然有人性的弱点,但是却没有让其致命的弱点。

那人为什么没有进入死亡之地呢?就是跟一个人的基本人生态度以及自我保护的本能有关,尊重了生命的发展规律,克制欲望,避免让自己违背客观规律,遇到复杂情况及时做出反应,布局,留下退路,不单独走危险的路,不参加凶险的斗争,就能避免意外发生。

很多死亡都是人为自己造成的,比如不遵守交通规则,在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工作,不遵守安全操作与规章制度,不遵守法律法规,打架斗殴,或干其它无法原谅的违法乱纪的事情等,绝症导致死亡很多都是源于自己的态度,知道病情后,一时接受不了,情绪失常,刺激过大,放纵欲望,不尊重生命规律,抽烟,喝酒,暴饮暴食,无节制熬夜等,这些都是加速死亡的地方。

那有的人可能会反问一句,那过去战乱年代为国牺牲,与敌人斗争的英雄,以及现在守护边防牺牲的人怎么解释?这些也可以用老子思想解释,这些英勇的英雄们,虽然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潜意识,但是这些人却愿意为了保护祖国,保护人民,不怕牺牲自己,进入危险境地,与敌人抗争,他们的人生态度已经超越了我们一般人的人生态度,他们身上已经没有了自我的东西,而是无我,无私,他们甘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更多人的生命,让更多人活下去,他们的这种精神是伟大的,无私的,这就是中国精神,他们也值得我们爱戴,尊敬,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平凡造就孤胆英雄,英雄注定不平凡,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名垂青史,他们没有死亡,一直活在人们心中。

《道德经》:万宗不离其道

老子思想中讲“生死之道”,人的生死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像地球在每天转动一样,每个人都会经历,必然存在,天道的规律就是有生必有死亡,不可能存在单方面无限发展下去的东西。就像天道在规制人类一样,不可能全世界都是男人,也不可能全世界都是女人一样。

就像乔布斯在他的《乔布斯传》中,有记者问癌症晚期的乔布斯如何面对死亡时,乔布斯说:死亡是上帝最好的发明。

《道德经》:万宗不离其道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人在处于死亡时,就会进入“无为”状态,什么都做不了,连意识都是模糊的,处于昏迷当中,这样反而人不会恐惧死亡,不会伤感死亡,死亡只是人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自然而然消亡一样,消亡后就进入“无”的状态,至于“无”是什么,就看你怎么去理解了,有的人理解是升天了,去天堂了,有的人理解是投胎转世了,各有各的说法,道法自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死亡又是天道的规律,人必须接受,还要懂得敬畏,因为人的死亡是一件很庄严而伟大的时刻,就像人去世了,人们都很严肃一样,这也是对去世的人一种尊重。

所以,什么是死亡?就是“道”在万物到了暮年,处于痛苦中时,来成全,解脱万物痛苦的方式。之前说了,道不允许世界上存在无限的事物。

最近,在学习《道德经》的过程中,我才发现,老子思想越来越正确,很多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烦恼,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呢?原因就是因为欲望太多,自我妄为,喜欢与别人竞争,比较等,所以,人的一切痛苦与烦恼都是源于自己,如果你能够接受与尊重事物自然而然的发展规律,一切顺其自然,那你还哪里来的苦恼呢?总是按自己的想法,欲望行事,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视而不见,这实质上只是一种假象,让你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活在成功里面,周围一切事物都是按照我的想法进展的,这是多么滑稽可笑呢。

毛主席在《毛选》中多次强调“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也对这句话表示赞同。之前网上就有很多宣传说哈佛大学有一项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是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还是就有很多人开始写抨击,这些人难道不知道,当你看到“研究表明”四个字的时候,不要忘了,这只是研究表明中的其中一个研究而已。

失败是成功之母是具有客观性的存在,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说明你还能客观地审视问题与错误,从失败与错误中总结经验与教训,而那些“自我”主观的人连错误,失败都无法做到客观地去面对,审视,最终只能深陷错误而不自知。

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能够觉察到事物细微的变化,这就是智慧的体现;在平时的做事中,能够保持谦让,谦卑,心静如水,柔中带退,刚中带进,一柔一刚,有进有退,有盈有虚,一张一弛的人,这就是内心真正的强大的体现。

10:成就之道

《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孰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我们之前已经说过,道存在万事万物中,那既然如此,你想要取得大的成就也有道的最高规律作用。

这里老子对“道”、“德”、“物”、“势”在事物存在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

老子讲到,万事万物,因为道的规律而存在与生长,又因为德的规律而得到滋养和发展,又因为与其它物质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形态,形体,最后又因为在合适的环境,趋势作用下长大,有所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孰之,养之覆之)

因此万事万物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尊重发展,发现自己的道,这是顺势而为,也被称为顺道而为;养自己的德,这是立势而为;借或造自己的势,这是造势而为。

《道德经》:万宗不离其道

道之所以被尊重,德之所以被珍惜,势之所以被利用,是因为道生了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滋养了万物,而不加以主宰,不居功自傲;势成就了万物而不持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因此人想要取得大的成就,也要顺其自然规律,怎么理解呢?

比如,你想要取得大的成就,首先,你得找到一个自己热爱,擅长想要开辟的领域,之前我们说过,道存在各个领域,你先找到这个领域中的道,那这个领域才能生发你,有你生存的一席之地,这是顺道而生,也叫顺势而为,也可以理解为战略;找到生发你领域的道之后,你还需要厚德,有利他的胸怀与格局,好的人品,可以吸引更多人愿意跟随你,跟你做事等,不断可持续发展,这是德的滋养,是立势而为;并且也要有与其他事物,环境相互摩擦产生链接与价值,创造,创新形成一个价值形态或形体,这是万物互联,称为造物而为;最后通过万物互联形成的价值形态,借势,造势,形成自己的品牌势能,这是造势而为。

拿巴菲特举例说明,巴菲特作为投资大神,他肯定要具备一个重要能力就是能迅速看明白社会发展的未来,也要能看穿投资领域的未来,就是巴菲特现在投资领域掌握了投资之道,这就是顺道而生,巴菲特为投资而生,也称顺势而为;那为什么当年看懂投资领域的人很多,在投资领域发展的人也很多,为什么只有巴菲特在这个领域有着极致的成就呢?这就是第二个大能力,储存大德,巴菲特是立德人物,他有投资人的大德,有理想,能让众多优秀的人愿意跟随,个人综合素质高,没什么不良嗜好,不仅在美国,在国际上口碑,影响力都很大,这是立势而为;其次,光有道与德还不够,还需要可以具体执行落地的与其他事物相互作用与摩擦,形成的价值形态,形体,比如组织,这是万物互联,造物而为;最后是利用各种环境,因素条件,把形成的价值形态,形体相互组合,融会贯通,于是有了品牌势能,形成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势能,这是造势而为。

好,今天就分享到这里,道很抽象,希望你好好消化,祝你精进,下期再见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道德经   阴德   子孙   美文   万物   老子   格局   事物   规律   成就   领域   价值   生命   孩子   人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