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跟在牛屁股后面

当知青,讲知青,纪念知青。让我们一起倾听知青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作者:范文发

一年一度的春耕开始了。我们知青从早到晚跟在牛屁股后面,在新翻起的垄沟里用鞋踩出脚印,当地社员再向脚印里播撒种子,回过来再用犁翻起的泥土将种子覆盖住,这就是祖辈留存下来的耕种方式,名曰:拉拉稀。由于地薄,翻出的石头或根茎极易拌脚,走出来的脚印歪歪扭扭的不容易直,于是总遭呵斥,我们一听到呵斥脚步就走不稳,越走不稳越呵斥,恶性循环。种豆休息时可以就地燃火烤大豆吃,老乡嘻嘻哈哈吃得满嘴黑灰,我们远远地坐着干生气。

新苗长起来了,间苗是项技术活。尤其是谷子,谷子苗和稗草的区分很难,从早到晚蹲着细瞅,望不到边的一垄地把眼睛都瞅花了。女同学累得跪在地上干活,尤其是近视眼,鼻子也贴着了绿苗,仍出错:拔了谷子,留了稗草。队长生气,社员讥笑,连乳臭未干的十三、四岁的毛头小子双手举着谷子稗草也冲着我们嚷:“那个一个样?这个一个样?拔苗的错,吃饭怎么不会错?”气得个别女同学都落下了眼泪。

进入铲地大忙季节,五点出工干到晚上天黑。朝鲜族使用的锄把短,锄草时得把整个腰弯下来,初次干这活别提有多难受:弯着腰酸,直起来更酸,酸得让人傻笑,休息时干脆横躺在地上!铲地既是耐力活又是技术活,要快准结合,不但要快速将草连根锄掉,同时向外借把力将它挑到垄沟里,草根向上免得下雨复活,又不能铲掉过多的泥土伤了庄稼。我们初次上阵,且按下腰酸不说,这“快准”二字都无法协调掌握,不是锄不干净就是铲去过多的土,还紧赶慢赶地落在后面。

老支书当年打过日本鬼子,他两眼朝天:“这是给鬼子的干活?不是给人民公社的干活?草没动,土全铲光!”我们抚着腰,喘着粗气,听到这阴阳怪气的夸张话有点不服气:“那么铲去多少土才算合适?”

支书仍不正视我们:“铲多少土?难道要拿秤来秤给你们看?”

平时汉语说得结结巴巴的支书竟会摔过来这么一句话让我们都噎住了。周围发出长时间的笑声,我们知青低着脑袋不吱声,俨然是群劳教犯!

“五一”节队里杀了一头猪,集体户分到的猪肉只舍得吃一半,另一半挂在仓库里。谁知第二天就不见了。我们围坐在一起分析着:阿根说自己的一双凉鞋不见了;我说自己的一件塑料雨衣也没踪影了;联想到当地人对我们的挑剔和讥讽心里更是有气。都说贫下中农苦大仇深觉悟高,阶级情谊深似海,在学校也读过《创业史》、《艳阳天》,可英雄人物梁生宝、肖长春们都在哪儿啊?

半年过去了。知识青年身上的些许文明不断在牵就着山野里的生活习俗,山民们对城市的向往渐渐宽解和容忍了知青的短处。各方的长处倒是在慢慢地显露出来。比如,我们活干不好,但思想觉悟不低:山洪暴发,一列知青站成人墙任凭风浪冲打;母牛在山里下了犊,聿农用棉大衣将牛犊裹着抱了回来;编写材料出黑板报打球唱歌更是熟门熟路。当地人呢,实心实肠地帮我们做酸菜打打糕挖菜窖砍柴禾,爱听我们的吹牛爱看我们的东西……于是僵局有了转机。

有一次我替换道游放牛,正巧搭档的老头有病,只有我一个人。早上从牛栏将牛赶上山,明明记得是四十八头;落日时将牛赶回牛栏一数,只有四十七头,少了一头小牛。我估摸肯定是走累了趴在草丛里。我赶忙又上山去寻找。等我在草丛里找到那头小牛时,天已经黑了。

山风阵阵,乱云纷纷,树叶哗哗响。我牵着牛左冲右突找不见下山的道,一时懵了。若在山上呆一夜,八月的天还冻不死;可万一野兽出来怎么办?听说小盘岭上就出现过老虎,于是胆颤心惊!我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惊恐,先坐在石头上稳定一下情绪:想想自己是大人了,应该有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又不是孩子……一想到孩子,脑海里闪出儿时的记忆:曾经看过一本外国的绘画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孩在山里迷路,就寻找山溪顺流而行,终于走到了山下……于是,我立马跳起来,好容易找到一条在月光下晶晶发亮的小溪,顺着溪流,确实是一步步地向山下走去。然而越走树林越密,我与小牛很难通过,心里又是一阵恐慌。打算先丢下小牛自己摸黑下山去叫人又怕回来找不见小牛;若另外再找下山的道,但周围原本熟识的环境在黑夜里已面目全非。无奈,只好呆呆地站着,束手无策,脑子里一片空白。

也就在这时,不远处听到生产队金队长熟悉的声音:“八毛八——八毛八——”

我的名字“范文发”,朝鲜族叫起来很费劲,走腔走调的变成了“八毛八”,平时听见了连自己都会发笑,而现在听来却是绝处逢生般的惊喜!

我大声回答着:“金队长,我是八毛八、我是八毛八——”终于与前来找我的金队长相遇。

金队长埋怨道:“你要把我们急死啊?一个人的走,不会说话的告诉?”

我由于激动,喉咙已经哽咽住了,第一次拉着金队长那双粗糙的大手用力地点着头。多好的队长啊!

矛盾的消除需要时间,友情的建立依靠发现。终于,我们知青与当地人的感情慢慢贴近了:在田间地头,我们一起用废纸卷旱烟;用简单的词汇谈天说地;婚丧嫁娶一起喝酒猜拳、狂歌乱舞。

一年之后,我们都学会了农活,大多数人在插秧铲地、收割赶车上都成了生产队里的一把好手,还是边疆“军民联防”中的主力队伍。我们渐渐地融进了这块黑土地……

知青往事:跟在牛屁股后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知青   山溪   朝鲜族   垄沟   牛栏   技术活   社员   谷子   小牛   当地人   山里   美文   女同学   泥土   队长   脚印   屁股   往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