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连队里的病号饭

《连队里的病号饭》

文/学文


在部队里的每一个连队,都时常有吃“病号饭”的战友,这样的事情当过兵的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在部队里吃“病号饭”是最受欢迎的了,因为在我们入伍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来到军营的,那个年代军营里的伙食说是每天供应百分之六十的细粮,实际吃起来时根本就不够吃,所以,多数粮食还都是粗粮。但是每个连队都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改善自己连队的伙食,比如自己连队种菜、养猪等等,用来改善副食的供应。我记得我刚刚入伍的时候,我们警卫连的伙食标准是,每一个战士每天的伙食费是四角九分伍厘钱,每天只能保持一顿细粮,剩下的就是高粮米掺合一些大米做的二米饭。还有的时候,是用玉米面掺合白面做干粮吃,也可以说还算不错吧。需要吃病号饭的战友,大多是身体出现了毛病,不需要去住院,又不能参加正常的连队工作和活动,经过请示连队的领导,才可以通知炊事班给需要的战友做病号饭吃。

但是有的老兵,到了服役期或者超期服役了,确实不想继续在部队里干下去了,到了三年以上老兵的级别,三天两头的在连队卫生员处泡蘑菇开病假条。凭着病假条就能到炊事班去吃“病号饭”了,那时连队的“病号饭”也没有什么好东西可吃,一般就是面条,或者单独炒个菜,油稍微大一点罢了。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的牙疼得很厉害,一连几天啥东西都不敢吃,而且脸肿得老高,只能喝点稀粥,工作和训练一切都耽误了。这个时候,班长请示连里领导和报告给卫生员,在牙疼期间天天都吃的是“病号饭”。那个时候的在连队里吃的“病号饭”是肉罐头下面条,吃起来还是很香的,也很受欢迎的。

学文:连队里的病号饭


我入伍时和我一起来到警卫连的新战友,有我们黑龙江藉的十七人,有四川藉的十人,其中四川藉的当中有一个人是彝族。他的饮食习惯和说汉语都有他们自己民族的习惯,说汉语也很费劲,一下子和众多的汉语人同吃一样的饭菜,他有很多的不适应。他来到连队里不长时间,新兵训练刚刚开始,他就因为不太适合和大家在一起,吃饭等等一系列的不习惯,又被送回他原来的团下去了,回到有他们一起民族的战友多的连队去了。因为,他来到警卫连,需要炊事班天天单独给他做他所需要的伙食,也就是说比吃“病号饭”,还要难做的饭菜,加上警卫连还没有和他一样的同族人,他很不习惯。每年新兵入伍老兵复员的时,部队里都会进少数民族的兵,尤其是回族兵来了后,连队为了照顾民族风俗,允许少数民族战士自己做饭吃。

当然吃“病号饭”,除了真正身体不舒服的战友,和极少数的少数民族战友可以吃外,连队里的正常人是不允许的,不然那就给连队的炊事班造成很大的麻烦和混乱。有一次,我们班里的一个战友,因为身体不好从部队医院住院归来后,按照医生的嘱咐,需要静养一个时期,这期间的伙食要开点小灶,也就是吃点病号饭。班里的战友们也都很关心照顾他,战友们有时间轮流帮他打饭回来,有的时候他自己也去连队的饭堂自己去吃,但是他所吃的都是病号饭。有时候炊事班还派人送到班里,他自己吃饭时,对炊事班的战友十分的感谢。有一天,连队里都有紧急任务,连队里只留下站岗的一个班在家,还有一位连队领导在家值班,把班里的吃病号饭的战友给忘记了。这个时候,还是炊事班的战友没有忘记,专门派人去给他送饭到班里,因为那天班里的这个战友身体很不好,走路都很费劲,所以他看到炊事班的战友来送饭给他吃,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记得我们在部队里那时候有个规定,副班长都要轮流着到炊事班去值班帮厨,那时到炊事班值班的任务除了帮炊事班做事外,主要还是维持一天的食堂秩序,开饭的时候负责给各班打饭。有时候连里改善伙食,炒得菜好一点,各个班的班长一到吃饭的点,都提着盆早早的就到炊事班来排队了,这时是由值班的负责分菜,到了舀菜的时候只见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嚷嚷着要多添点菜,多捡几块肉到本班的盆里。这个时候大家都看着你了,看你能不能一碗水端平,打的菜是不是一样多,有的时候某个班的班长没有来,新兵来打的,拿回去,老兵班长不满意,一会儿气冲冲的提着盆又找到炊事班来理论,非要加点菜。这个时候这值班的可就要协调了,要么再加一点,没有了就要再炒一点,总是要安抚下去的,有时遇到双方都别起来了。还会闹到司务长那里去解决,但是一般来说很少这样的,因为每个班都是轮流转着到炊事班值班的,闹僵了,下次可是风水轮流转的,不定轮到他们班值班时会怎么样对待我们班哪。

我在部队当了一年多的副班长,每轮到我去炊事班值班的时候,遇到有病号饭时我这值班的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的公私兼顾,多做一点病号饭,大家都“沾沾光”。那时大家都愿意到炊事班去值班帮厨,虽然有时累一点,但是吃的肯定是比在班里好。更何况炊事班是提前吃饭,可以自己在锅里舀菜,想吃多少也没有人管全凭自觉了。其实那时部队的伙食是很差的,虽然有连队伙食委员会,但是伙食标准是定死了的,怎么吃就那几个钱。

后来我被安排后勤当给养员,这时可以说还是很随便一点了,因为给养员是负责连队的副食购买,还有拉粮等一系列操作过程,所以,吃饭自然也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我从部队复员后,无论是什么菜饭都能吃了,一点也不挑食了,这大概也是在部队锻炼的收获吧。回到家里自然是没有病号饭的说法了,只是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家里就会改善一下伙食,而且也随着家庭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生活水平。连队里的“病号饭”这个概念渐渐地远去了,留给我们参过军的人们是一个永久的记忆。

学文:连队里的病号饭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哈尔滨市退休教师。一九七六年一月至七九年四月,四十军直属警卫连服役。七九年四月至八二年十月,守备八师二十三团特务连。八二年至一八年四月哈尔滨市教师,一八年四月退休。爱好文学诗词,书法和乐器,在省市和国家有关媒体发表作品三十多万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病号饭   细粮   卫生员   哈尔滨市   炊事班   汉语   连队   新兵   伙食   少数民族   班里   美文   战友   班长   部队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