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志强丨访闽东苏区井冈山——寿宁含溪瓦窑坪村

文/苏志强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上祭奠亡故先祖的节日,故称为中元节。

福建省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宁德联络处的几位同志,他们的父辈都是来自1949年南下入闽参加解放福建的十兵团的军队转业干部,他们的父辈也都是共和国开国将士,这些老革命后代的身上都是流着红色的血液,始终谨记使命,不忘老一辈革命的初心,继承父辈的优良传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之际,根据闽东红色文化的特点,福建省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宁德联络处多次组织各种活动方式,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

苏志强丨访闽东苏区井冈山——寿宁含溪瓦窑坪村

2021年8月22日上午,苏志强、赵银珠、陈志强、林冬福等山东南下福建干部历史研究会宁德联络处同志,在福建省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宁德联络处主任苏志强先生的带队一行10人,在中国传统的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2021年8月22日,赴闽东革命老区,原闽东苏区革命根据地,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被誉为闽东苏区井冈山村的瓦窑坪村,寻访叶飞、范式人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

苏志强丨访闽东苏区井冈山——寿宁含溪瓦窑坪村

在中央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时期,在闽东开展武装革命斗争,叶飞、范式人等闽东红军独立师,中央闽东临时特会,1935年至1936年在寿宁县瓦窑坪村召开会议的遗址:当年红军宣传标语、红军洞等寻访红色革命文化遗址。寻访随行人员中,许多都是叶飞上将率领的十兵团,1949年大军南下入闽,参加解放福建、建设福建的老部下,这些人的父辈们,大多都是新中国的开国将,这些老革命后代与父辈一样流着红色的血液,在中华传统的中元节之时,前往当年在闽东红军独立师开展武装斗争的地方,寻找红色记忆,以此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对老一代革命前辈的怀念,以及不能忘记他们不怕流血牺牲,勇于担当,敢于为国捐躯的精神及家国情怀,以此方式向父辈们表达怀念之情。

苏志强丨访闽东苏区井冈山——寿宁含溪瓦窑坪村

来自闽东革命老区工作的红色文化爱好者,高祖顺,林星,陈围发,叶祖兴,叶贵梅,王立普等,红色文化爱好者,以及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战斗闽东苏区牺牲的部分红军烈士后代,也一起陪同参加了本次寻访活动。

①寿宁含溪瓦窑坪村,现自然村貌:

②寿宁县含溪瓦窑坪村,现保存1935年时期,闽东红军留存的宣传标语

苏志强丨访闽东苏区井冈山——寿宁含溪瓦窑坪村

福建宁德寿宁瓦窑坪红军标语

瓦窑坪红军标语,位于寿宁县南阳镇含溪村瓦窑坪。瓦窑坪村共有三座民房,其中二座有红军标语。1935至1936年,中共闽东特委、闽东独立师在含溪岗垅一带活动。

苏志强丨访闽东苏区井冈山——寿宁含溪瓦窑坪村

苏志强丨访闽东苏区井冈山——寿宁含溪瓦窑坪村

红军标语墨书在两座民房的二层楼上板壁,至今留存有当年时期的数块署名“红军宣”、“军务宣”的未署名的红军宣传标语。

苏志强丨访闽东苏区井冈山——寿宁含溪瓦窑坪村

中共闽东苏区特委遗址

中共闽东苏区临时特委,闽东红军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村,福建省寿宁县含溪——瓦窑坪村,于2003年2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志强丨访闽东苏区井冈山——寿宁含溪瓦窑坪村

中共闽东特委含溪旧址


苏志强丨访闽东苏区井冈山——寿宁含溪瓦窑坪村

革命年代:1935一1936年时期 座落地点:寿宁县南阳镇含溪村

简要介绍:包括含溪闽东特委旧址:瓦窑坪红军标语、瓦窑坪红军洞等。

中央红军长征后,闽东苏区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局势十分严峻。1935年5月,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委员叶飞在含溪瓦窑坪召开紧急会议,重新建立中共闽东特委,下辖霞鼎等4个中心县委和14个县委,领导闽东地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斗争。


闽东的“井冈山”红军根据地———含溪瓦窑坪村

现存完好的闽东红军宣传标语(红色文化遗迹)座落于闽浙边区的福建寿宁南阳镇:含溪行政村瓦窑坪自然村,该村座落于福建省与浙江省边区的大山深处,在闽西的中央红军长征,继续留下在敌后开展武装斗争,以陈毅等领导一批红军仍留在南方各地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一1936年5月叶飞、范式人等人,在与中央失去联系后,继续领导闽东红军游击队在闽浙边区开展斗争,1935年5月(现寿宁南阳的含溪行政村)瓦窑坪自然村为根据地,在群众的支持下,坚持武装斗争。1935年5月在叶飞、范式人等闽东特委员,在寿宁含溪村瓦窑坪召开会议,并将闽东特委临时改组,在未与中央取得联系之前,作为闽东特委的领导继续开展对敌斗争。


位于寿宁的含溪瓦窑坪自然村,是闽东红军的井冈山:该村庄原有建筑主要有三座大房子,一号大房屋因火灾被毁,现存完好的房屋有2号、3号木制建筑楼房,1935年红军在此活动时期的宣传标语有多片,现在仍然保在房屋木板墙体中。瓦窑坪自然该村,现有人口80余口人,该村隶属于含溪行政村辖属自然村。现存于瓦窑坪自然村的红色文化遗产,红军宣传标语,红军洞,都是属于非常珍贵的红军文化遗产,但让人的感觉当地政府部门对其重视程度尚不够,对投入保护的力度尚未到位,该村经济发展状况不乐观,当地的群众生活仍然处于贫困与落后状况。据福建省政府的资料介绍,自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内是县县基本实现通高速,乡镇村村基本实现通公路。当我们亲临实地到到含溪村的瓦窑坪:曾被誉为“闽东红军的井冈山”村时,另我们略感遗憾是,瓦窑坪,为闽东苏区,为闽东红军,为中国早期革命,做出卓越贡献的村庄,至今为止,尚未通路,那怕为便于保护瓦窑坪:红军宣传标语、红军洞等红军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范围:红军标语:瓦窑坪村2号、3号厝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行政级别:村

含溪村是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南阳镇下辖的行政村庄。含溪村与官洋村、花岭村、铁场村、南阳村、坝头村、东吉洋村、龟岭村、下房村、赤陵洋村、南岔村、洋边村、溪南村、秀洋村、含头村相邻。自2019年6月6日起,寿宁含溪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寿宁县含溪瓦窑坪村现状:

瓦窑坪村,隶属于寿宁县南阳镇含溪行政村辖属下自然村范围,自然村环绕于青山绿水之中,生态自然环境优美,是闽东红色文化遗产,重点保护范围,适合于农作物的种植与闽东红色旅游资源,但因地处于山区,又远离行政乡村,行政村与乡镇政府未能足够重视,曾被誉为闽东苏区的井冈山,现瓦窑坪仅仅是人口不足100人的自然村,故至今为止,此村里尚未有通往村庄的交通道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时期,1935年红军在瓦窑坪村庄的根据地,就是居住在村里的三座落房屋,至今保存的红军宣传标,希望当地政府部门及行政村在实现乡村振兴,平衡发展的同时,尽快实现乡村,村村通路,尤其是不能忘记革命老区人民,希望政府部门对瓦窑坪红军红色文化遗产,加大保护和重视,特别是对该处红色文化遗址:周边环境缺乏监管,瓦窑坪村的红军洞等文化遗址,令人遗憾的是,福建省在之前早就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的今天,而我这次赴寿宁县南阳镇含溪村,访寻闽东苏区的井冈山——一瓦窑坪村时,才知道这个曾经为中国早期革命而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瓦窑坪人民为革命成功,曾做出过巨贡献的闽东苏区村庄,至今还没有开通乡村道路,就算是有一条乡村机耕道路,至今也没有,确实让人深感遗憾啊灬灬!

早在2017年8月31日,含溪村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公布清单其中。


中共闽东特委含溪(瓦窑坪)旧址

中共闽东特委含溪旧址年代:1935年座落地点:寿宁县南阳镇含溪行政村辖属自然村(瓦窑坪)简介:包括含溪闽东特委旧址、瓦窑坪红军标语、瓦窑坪红军洞等。中央红军长征后,闽东苏区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局势十分严峻。


在含溪行政村辖属瓦窑坪自然村范围附近,有中共闽东特委含溪旧址、寿宁西浦景区、寿宁南山风景区、下党村、犀溪漂流等旅游景点,有寿宁高山乌龙茶、寿宁高山茶、寿宁茶叶、承天村乌龙茶、黄独等特产。

福建省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

苏志强供稿

2021年8月23日

苏志强丨访闽东苏区井冈山——寿宁含溪瓦窑坪村


[作者简介]:苏志强,男,中共党员,1960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市,祖籍山东济南章丘。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福建宁德市国有资产监管委员会《建筑工程项目》评审专家组委员,山东南下福建干部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山东省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齐鲁姓氏文化与家风研究会的副会长、齐鲁苏氏文化与家风研究会会长,福建宁德山东商会创会会长,宁德市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创会长,宁德市建筑工程中级职称评审委员。


主要履历:1976年在山东老家章丘插队知青,1982年返城在福建宁德市商业局属企业工作,历任科长、部门负责人、企业法人等职务。1997年在福州大学就读,2007年在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班学习。历任政协福安市委员会委员,政协宁德市委员会委员。2020年8月退休,现兼任宁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瓦窑   寿宁   井冈山   苏区   寿宁县   宁德市   宁德   特委   南阳   自然村   福建省   福建   标语   红军   美文   红色   苏志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