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一饭之恩必偿”,范雎为报恩犯了灭三族之罪

当范雎被打得遍体鳞伤,被扔在茅厕里,被人轮番往身上撒尿的时候。奄奄一息的范雎对看守说:“您如果放走我,我日后必定重重地谢您。”范雎没有食言,他是那种“一饭之德必偿”的人。范雎当了秦国相国,一有机会就报恩:

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

散尽家里的财物,报答所有曾经帮助过他而处境困苦的人。尽自己所能回报别人的帮助,是知恩报恩的良好品质。但范雎因为报恩,做了两件犯了大秦律法的事情,差点被“收三族”。

范雎从魏国逃到秦国应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把他藏起来了,让他改名叫张禄,并引荐给王稽的郑安平。一个是适逢秦出使魏国,用车载他逃离魏国,进入了秦国,举荐给秦昭王的王稽。

读《史记》:“一饭之恩必偿”,范雎为报恩犯了灭三族之罪

《范雎蔡泽列传 》记载,王稽是秦昭王身边传达信息的谒者。范雎担任了秦相之后,王稽曾经对范雎说过一段“弯弯绕”的话:

事有不可知者三,有不柰何者亦三。宫车一日晏驾,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君卒然捐馆舍,是事之不可知者二也。使臣卒然填沟壑,是事之不可知者三也。宫车一日晏驾,君虽恨于臣,无可柰何。君卒然捐馆舍,君虽恨于臣,亦无可柰何。使臣卒然填沟壑,君虽恨于臣,亦无可柰何。"

“宫车一日晏驾”,是说秦王死;“君卒然捐馆舍”,是说范雎死;“使臣卒然填沟壑”,是说王稽自己死。

“君虽恨于臣”,是说您因为我而悔恨。什么事而悔恨?就是您还没报答我的恩情。整段话的意义是:秦王、范雎、王稽不知什么时候死,所以是“三不知。”一旦有一天任何一个人死了,你范雎都会因为没有及时地报答我王稽的恩情而悔恨。

范雎怎么能不知道这“弯弯绕”里的真意思:你赶紧去到秦王那里为我要官啊!

范雎听了闷闷不乐,他怎么能不知道王稽?这样“弯弯绕”索求报答,本身就说明了人品问题。但王稽是恩人呐,报恩就应帮助其实现愿望。

读《史记》:“一饭之恩必偿”,范雎为报恩犯了灭三族之罪

范雎只好硬着头皮入宫向秦王进言说:“不是王稽对秦国的忠诚,就不能把我带进函谷关;不是大王的贤能圣明,就不能使我如此显贵。如今我是相国,爵位已经封到列候,可是王稽还仅是个谒者.....。”

秦昭王倒是很好说话,召见了王稽,任命他做河东郡守,并且允许他三年之内可以不向朝廷汇报郡内的政治、经济情况。

范雎也没忘了保护过他的郑安平,又向秦昭王举荐了郑安平。昭王真给面子,便任命郑安平为将军。

但郑安平哪是将才?长平之战后,郑安平奉命攻打赵国。郑安平的军队被赵军包围,最后带二万士兵投降赵国。应侯范雎自知罪责难逃,就跪在草垫上请求惩处治罪。

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于是应侯罪当收三族。

按照秦国法令,举荐了官员而被举荐的官员犯了罪,那么举荐人也同样按被举荐官员的罪名治罪。“案律,降故者诛其身,没其家。”以郑安平之罪处罚范雎,也应是“诛其身,没其家”。所以,范雎已经犯了灭三族的罪行。

读《史记》:“一饭之恩必偿”,范雎为报恩犯了灭三族之罪

但秦昭王包庇了范雎,不但没治范雎的罪,还下令国都内:“有敢于议论郑安平事的,一律按郑安平的罪名治罪。”同时还赏赐给范雎更为丰厚的食物,为范雎宽心。

无独有偶,又过了二年,王稽做河东郡守,与诸侯有勾结,因犯法而被诛杀。范雎又一次被打脸了,更加懊恼沮丧。不是秦昭王看在“叔父”的面子上,范雎又脖颈发凉了。

范雎的致命错误,混淆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报恩是私事,不能拿国家的官职当礼送。

在举荐官员官员上没有把好德才兼备这一关,没有建立客观的用人标准,不能公正严明,不能任人唯贤。从今天的法律衡量,范雎作为国相举荐王稽与郑安平,任人唯亲,不讲原则,徇私舞弊,犯了渎职罪。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为官者不可不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魏国   秦国   无可柰何   秦王   史记   河东   馆舍   郡守   使臣   相国   知者   沟壑   恩情   罪名   悔恨   美文   官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