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听皋陶、禹和舜帝谈话,境界太高,气氛太融洽了

大禹治水成功,带动了农耕经济的发展。大禹还制定了一套邑、国、诸侯的管辖制度与赋税制度,社会安定和平。舜帝与大臣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司马迁创设了一次禹、伯夷、皋陶与舜帝的谈话,让他们畅谈自己的治世理想,其语言纯朴,态度诚恳,读来有很强的感染力。

皋陶(gāo yáo) 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 一职,说理是他的强项,谈话就从他开始。他说:

“信其道德,谋明辅和。”

就是说“遵循道德,就能做到(上)谋略高明,(下)辅助团结。"

禹说:“很对,但应该怎样做呢?”

皋陶说:"哦,要重视自身修养,要有长远规划,使九族亲厚有秩序,众多贤明的人都会辅佐你,威望由近及远。"

禹拜谢皋陶的善言,说:"对。"皋陶接着说:

读《史记》:听皋陶、禹和舜帝谈话,境界太高,气氛太融洽了

“于!在知人,在安民。”

谈话中有很多“于”“吁”这样的语气词,充满着古朴的气息,读到此如身临其境,似亲耳听古人谈话。

皋陶从自我修养谈到了治理天下。要能够了解人,能够安抚民众。

禹说:“吁,都像这样,即使是尧帝恐怕也很难做到。能了解人就是明智,能知人善任;能安抚民众就是仁惠,就会受黎民百姓爱戴。如果既能了解人,又能仁惠,还忧虑什么驩(huān,欢)兜,何必流放有苗,何必害怕花言巧语的奸佞小人呢?"

“有苗”即三苗,与驩兜都是尧时被流放的罪人。

皋陶说:"对,是这样。人的行为要符合九种品德,言论也要符合道德。”他接着说出九种品德是: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治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

宽厚而又庄重,温和而又坚定,讲原则而又谦逊,能干而又敬业,正直而又友善,随顺而又果敢,坦率而又有节制,刚正而又扎实,强有力而又讲道理。

皋陶接着说:“能每日宣明三种品德,并照着去做,卿大夫就能保有他的采邑;每日恭敬实行六种品德,诸侯就可以保有他的封国;能具备九种品德,就可以使有才德的人居官位,官吏们都恪尽职守。对邪淫谋乱的人是要受到惩罚的,用五种刑罚处治犯有五种罪行的罪人。我讲的大抵可以行得通吧?"

禹大加赞赏地说“如果这样行事,一定会行得通。”

皋陶谦虚地说:“我才智浅薄,希望有助治理天下之道。”

一直在倾听的舜帝对禹说:“你也说说你的想法。”

读《史记》:听皋陶、禹和舜帝谈话,境界太高,气氛太融洽了


禹谦恭地行了拜礼,说:

“于,予何言?予思日孳孳。”

“哦,我说什么呢?我只想每天勤恳努力地办事。”

皋陶追问道:“怎样才叫勤恳努力?”

禹说:“就说说我怎么治水的吧。”禹就把如何与伯益与后稷治水的过程说了一遍。

皋陶赞美道:

“然,此而美也!”

“好!这是你做得巨大功绩呀!”

原来古人真表示赞赏用“然!”而不是“彩!”

“美”是赞美极高、极大无以言状的事情。

禹对舜帝说:"啊,帝!要信任您的臣子,臣子有德行,天下人都会拥护您。您用清静之心奉行上帝的命令,上天会经常把祥瑞降临给您。"

舜帝见禹、皋陶都各言志,最后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辅之。...予即辟,女匡拂予。女无面谀,退而谤予。敬四辅臣。诸众谗嬖臣,君德诚施皆清矣。"

“啊,大臣呀,大臣呀!大臣当我的臂膀和耳目。我想帮助天下民众,你们要辅助我。我的言行如有不当,你们要纠正我。你们不要当面奉承,背后指责我。我敬重前后左右辅佐大臣。那些搬弄是非的佞臣,只要君主的德政真正施行,他们就会被清除了。"

禹说:"对。您如果不这样,好人坏人分不清,那就不会成就大事。"

舜帝告诫臣子们说:

读《史记》:听皋陶、禹和舜帝谈话,境界太高,气氛太融洽了

“毋若丹朱傲,维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用绝其世。予不能顺是。”

舜帝说:"你们不要学丹朱那样傲骄,只喜欢浪荡遨游,在陆地上行船,聚众在家淫乱,以致不能继承帝位。我绝不容忍这种人。"

注:丹朱是尧帝的长子,因丹朱不肖,尧把帝位禅让给了舜。

禹说:“我娶涂山氏时,新婚四天就离家赴职,儿子启我也没有尽到抚育责任,因此才能造成治水任务。我帮助帝设置了五服,范围达到五千里,每州用了三万劳力,一直开辟到四方荒远的边境。在每五个诸侯国中设立一个首领,他们各尽职守,都有功绩。只有三苗凶顽,没有功绩,希望帝王您记着这件事。"

舜帝说:“用我的德教来开导,再用你的工作使他们归顺。”

舜、禹、皋陶与尧被称为“上古四圣”,“听”了圣人的对话,令人肃然起敬:

1.境界高远:皋陶的谈话从自身的修养,谈到了知人善任,他的“九德”标准,对于今天来说依然有指导意义。

禹是一个实干家,他的理论渗透在了他的井井有条的管理工作中了。

舜是个难得的好领导,善于倾听是领导干部的可贵素质。在皋陶阐述自己的管理思想的时候,舜没打断、不评价(因为禹已经评价了),还鼓励禹畅所欲言。最后,鼓励大臣们能开诚布公地辅佐自己、匡正自己。没有架子的领导,必然受到下属的尊重。

2.气氛融洽:

皋陶与禹此时都是舜的大臣,他们一个是思想家,一个是实干家,互相欣赏,不邀功请赏。皋陶敬重禹的功德,命令天下都以禹为学习的榜样。对于不听从命令的,就施以刑罚。

他们对舜忠心耿耿,非常敬重,但敢于直言。舜把他们当作左膀右臂,信任他们,是君臣,也是良师益友。他们君臣同心同德,惟愿国泰民安,使德教得到发扬光大。

皋陶“九徳”见诸于《尚书》,是皋陶呈奏的上书。司马迁由此创设了这样一出对话情景,真是有才有心,反映了司马迁对古圣贤的敬慕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史记   实干家   知人善任   都会   帝位   行得通   臣子   耳目   功绩   敬重   诸侯   大臣   品德   融洽   美文   修养   民众   气氛   境界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