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秦始皇”名号、郡县制、历法、服色,朝堂讨论热烈

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秦俘虏了齐王建,宣告六国全部被消灭,“秦王初并天下”。统一后的国家怎么治理?《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由秦王嬴政召集的一次重要高级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丞相、御史、廷尉与博士等。

嬴政首先总结了平灭六国的过程与原因,他把灭六国的性质定性为“兴兵诛暴乱”;胜利的原因,一是“赖宗庙之灵”祖先庇佑;二是“六王咸伏其辜”,咎由自取。

读《史记》:“秦始皇”名号、郡县制、历法、服色,朝堂讨论热烈

接着嬴政给大家提出第一个议题: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与博士们讨论后提出建议: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从这里我们看到“命”“令”的差异:“命”是口头命令,“令”是书面命令。命必服从,令须遵循。

嬴政对“泰皇”的名号不甚满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制、诏、朕)如议。”

这时,有臣子禀奏:应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刚名号“皇帝”的嬴政,说:“朕听说太古有号,不用谥号;中古有号,死后按其行为加谥号。如这样,就是儿子评价父亲,臣评价君,非常不合适,朕不采纳。从今天起,废除谥号的方法。

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始皇”的名号就是这么来的,他代表了无上荣光,前所未有;他寄予了希望,世世相传,无穷无尽。

第二个议题:历法、服色的确立

古代阴阳家称帝王受命五德。一般用五行相克来推演比如:夏禹木德→商汤金德→周文王火德。

秦始皇经过推演,认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水克火,应为水德。因此历法进行了相应改变:

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

秦代夏历十月为新年伊始。

受水德影响的还有国家的基本颜色。水色为黑色,所以秦朝皇帝朝服、大臣官服,旄、旌、节各类旗子的基本色都是黑色。

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

母亲河黄河改名“德水”,作为水德的源头。

第三议题: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山河一统,自上而下实行怎样的管理体制?

丞相王绾认为:诸侯刚平定,燕、齐、荆地远,应给分封皇子进行管理。

始皇意下不甚满意,就让群臣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大多数人都说封诸侯好,只有廷尉李斯陈述了不同意见,他说:“周文武分封子弟同姓很多,后来亲属关系疏远,互相攻击像仇人,诸侯国之间互相讨伐,周天子不能禁止。现在海内一统,应设郡、县。这样天下没有二心,这是使天下安宁之管理体制。”并强调不应再设诸侯。

始皇接着李斯的话说:“天下遭受战斗不休的痛苦,就是因为有诸侯王。天下刚定,又重新设立诸侯国,这是在培育战争啊,想求得安宁,岂不是太难了吗!廷尉的意见正确。”

所以,由此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等官职。

读《史记》:“秦始皇”名号、郡县制、历法、服色,朝堂讨论热烈

第四个议题,销兵器,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为了表示不再有战争,会议决定,收集天下兵器,集中到咸阳,熔化铸成十二个金人,重各千石,当置在廷宫中。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与买卖公平,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具,要求全国统一施行。

所有的马车两车轮的间距要相等;

写书信或文章时用相同的文字。秦标准文字是小篆。

读《史记》:“秦始皇”名号、郡县制、历法、服色,朝堂讨论热烈

统一后的秦朝疆域:

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这时的大秦帝国如日中天,但有谁会料到日暮残阳会来得那么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历法   临洮   名号   秦王   史记   郡县制   廷尉   服色   谥号   秦代   度量衡   秦朝   丞相   议题   诸侯   美文   皇帝   热烈   文字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