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那些瞬间的执着和顽强(随笔)

◎童小汐

找回那些瞬间的执着和顽强(随笔)

童小汐书法

如果时间中存在一条隐形的裂缝,或者一只暗袋,时不时地,我感觉自己从那裂缝、暗袋中掉落出来。

时不时地,独自走在路上,我会突然恍惚:我怎么会置身于此呢?还记得自己有了“我”的意识,是在五岁的时候,生活在乡下的外公外婆家,好像我抬起头来,对长辈说,我五岁了。同时恍惚地想着,怎么会有“我”呢?“我”怎么会存在这里?初窥生命与现象界的奥秘,约莫是从那时开始。后来,我依稀明白了,那是一种宇宙的乡愁。何以置身于此的恍惚,读了墨西哥诗人帕斯.奥塔维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辞之后,我稍明白了。

这篇得奖辞叫《追随现在》,帕斯从自己的童年开始溯及,他提到自己孩时住在墨西哥市郊的一个小镇,一间年久失修的屋子里,那里有丛林似的花园和堆满书籍的大房间,书房如魔窟一般,而花园是他世界的核心;时间与空间,现实与想像,都是纯粹的存在,只消想像,世界可以无限宽广又近在咫尺。然而渐渐地,像我们每个人一样,这份魔力在成长岁月中不知不觉消失了,“我觉得世界正在分裂,我并不生活在现在……那是我被逐出现在的开端……”

读到下一句,我有泫然之感。“我们都曾被逐出现在。”

(亲爱的朋友,我们真的存在着吗?为什么有时感觉并不殷实?是不是错落了什么,或者,根本是被逐出了……)

关于现在,此在,时间,瞬间,场域与诗,西方诗学有“在场”一说,而就我涉猎所及,提到最多的当属法国诗人伊夫.博纳富瓦,可以说,他以作品及论述建构了一门“在场诗学”。在他的《波德莱尔反鲁本斯》一文中,如此定义在场,“在场:关于物质世界的一切重量的梦想。”梦想是有重量的,意即在这具深度的瞬间,我们所遭遇的事物,无一被留放在我们感觉的事物之外;然而,当我们朝世界投入一次次的倾注与留神,“在场”却又转瞬即逝,在时空双重维度上,才被照亮,又急急地陷入晦暗。

在《诗与自由》中,博纳富瓦阐述:“这种参与到一个更即时/直接,但也更统一和内在于我们存在的现实之中的印记,即我们所说‘在场’或‘对在场的感觉’时所想要指涉的意思。”

他并指出,这种“不太可能性”同时折射出希望的微光。2007年他获得首届中坤国际诗歌奖时的受奖辞,仅看题目就令人一振,《诗歌是一种绝望的斗争》,他提到一种声音,一种聆听,“这种聆听就是诗歌的原初瞬间”,透过这种倾听与节奏,我们将在场的事物之间重获在场。其后,博纳富瓦出版了《声音中的另一种语言》,在其中阐述了声音,“什么是声音呢……是思想之下某个身体的在场。”

“言语对在场的见证——言语由此完全变成诗——从来只是一瞬间的事。而实践中的诗,与其说它是拯救的结果,不如说它是对诗歌需求的意识,是当诗只成为回忆,甚至连这回忆也被质疑时,我们对于找回它的执着。”

“是节奏唤醒生命中那些被压抑的需要,是节奏把我们放回世界,是节奏在言说一个真正的生命。”(《诗歌是一种绝望的斗争》)

是的,不太可能,但这种不太可能性折射希望的微光。透过诗的内在节奏,我们竟可以被放回世界,好多次被“逐出现在”的此在,留住瞬间——“在场”总是让我们才刚望见光的果实,就急急坠入晦暗的渊面,但就在那瞬间,言语变成诗,唤醒了生命中那些被压抑的需要,以自身,言说一个真正的生命。最微妙的是瞬间性——博纳富瓦呼吁,让我们关注些瞬间,这些闪现的刹那;其师巴舍拉定义,诗是“瞬间的形上学”。

我一直相信,人可以靠着那些瞬间而活。一如我最爱的帕斯截尔纳克言,人活着,不是一辈子,不是几年几月或几天,而是几个瞬间。对于博纳富瓦那些话,我尤其感动是,诗,与其说它是从时间废墟抢救出来的结果,不如说是,我们对于找回它的执着。或许正出于这种执着,诗人总妄想以留下作品与永恒做抗争,明知何等难为。或许正因如此,阿赫马托娃在暮色苍茫中,扬起她那优美的颈项,说,“没有诗,我们也可以活下去。”

因为找回那些瞬间的执着,艰困,顽强。

帕斯.奥塔维奥在《追随现在》中道,起初他并不明白自己写诗的动机,似乎是一种难以定义的内在需求推动着;他后来他知道了,他之被逐出现在,与写诗有一层祕密的关系,“诗歌眷爱着瞬间刹那,试图让它再限于诗中。因此,诗把刹那抽离出时间的流程,把它转化为静态的现在。”渐渐他更发现了,现在是一切存在的根源,追寻现代,其实就是回归源头,“就这样,我发现了,诗人是世世代代律动的脉搏。”

诗是瞬间的形上学,博纳富瓦认为这些瞬间与闪现的刹那是诗性的原子,能为之实践一门新型的形上学。无独有偶,爱尔兰诗人希尼说,诗篇作为延续性的元素,带着考古学发现物的那种气息与确真;即使是碎片,重要性不会随被埋葬之地的重要性而减小。所谓诗性的“原子”,我认为可以再分解为更细微的“质子”,可以在缝隙中写诗,甚至在缝隙之光里雕刻爱。我多么爱“考古学发现物的那种气息与确真”这句话,挽留瞬间之诗,缝隙之诗,竟能成为一种性灵确真的考古学,只消回顾,地上岁月如玫瑰酿酒。

虽然,时不时有种何以置身此地的错幻感,仿佛从时间的暗袋中掉出,但胸口莫名酥痒,搓揉却掉出碎片:白薄荷,蓝亚麻,小鹿犄角的遗光。我所诗写的对象,周身散发古迹光泽与薄膜,性灵气味与确真感,桧木香气,可以哭一场的鹅毛笔。浸过古河流,成为发光的泡绵,仅仅凝视就能暖手,指间滴下温泉水。

不那么形廓分明,却足以招唤性灵的确真,许多碎烁的灵启瞬间,呼出此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执着   墨西哥   瞬间   性灵   考古学   缝隙   美文   顽强   恍惚   诗人   诗歌   随笔   节奏   刹那   声音   感觉   时间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