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证明自己”,你留意到了吗?


无处不在的“证明自己”,你留意到了吗?

朋友之间聊天,当对方在诉说遇到的不爽或者问题麻烦时,我们会不会很想给出建议或者应对方法?

一般情况下,对方会有什么反应呢?

是不是会否认你的建议和方法,说

“我的试过了,不管用”

“你不了解我的情况”,

“不适合我,对我没有用”

或者“岔开话题”

或者“开始辩论”

说着说着情绪就上来了,激动起来了,很容易不欢而散,说着有着那种越行越远的感觉!

为什么呢?

我很好心的呀,想帮你呀,都是为你好呀,自己心里也特委屈!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走错方向了,南辕北辙,越卖力,越起反作用!

一方面,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倾诉,需要被倾听,而不想被告知做得不对或者不好的地方;

另一方面,给出建议的一方很容易掉进“证明自己”的陷井,看看我知道的比你多,做得比你好!

这里需要细微的自我觉察能力,也许是自我心灵成长的魅力所在吧!

前日参加了朋友组织的稻田读书会,有人聊到老公不配合自己带俩儿子一起去爬山的要求,一直希望的全家开心户外运动的氛围未能形成。

我便迫不及待问她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想让她去看她自己的强求和控制的沟通模式,几个回合下来,她情绪上来了,说我都没有听明白她想表达的,很多方法她都试过了,旁边的朋友也提醒我,我赶紧收声。

当天晚上圆方苑例行的话聊活动中,cissy老师也提到了证明自己的话题,很巧的是话聊刚刚结束,组织读书会的朋友便跟我私聊,提醒我说话不要太直接,容易伤人。

功课敲门敲得好及时!我回想了当时的过程,开始反思。

在一帮陌生人中间,我依然展现以往的模式(指出对方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法等以展现自己的所学所用),熟悉我的朋友,特别很多又一起研习心理学,也许就能理解,也就不太在意,都会去做自己的功课。可是这次读书会的情景不一样,很多朋友还是第一次见面,很感激这位朋友,及时直接点醒我!

复盘了整个过程,我看到了自己对对方的评判有:看不到自己的问题,不愿意改变,也有嫌弃她的部分等等。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情景我自己的回应和建议其实也是一种强求和控制!没有去看到她的需要,去理解她的感受,传递出去的都是评断,对方自然很难接受,也很难受!

还有我自己在面对老公孩子和身边的人时,也有很多的控制和合理化,夹杂着委屈、牺牲等等,对自己也有嫌弃和觉得做不好的部分。

看到了这些,便让自己再次去感觉这种自我嫌弃,自己不够好,没有价值的感觉。当穿越这一波波情绪后,便尝试放下自己无处不在的证明,还有无价值的部分,去看到自己本身存在的价值,其实不再需要去证明什么,去接受有价值和值得的礼物,将感恩的光送给自己,送给读书会的朋友们。

做完功课,感觉不再纠结于自己的过往,身心都有了放松!

所以,若我们能觉察到自己在证明时,去看到自己的评断,看到自己在设法通过抓取外在的东东来证明自己的好,放下它,接受和原谅自己,寻回自己本身就在的价值!便无需再证明了!

跟朋友们相处时,便会多了很多包容和理解!

最后引用圆方苑导师郑礼庄老师的心语,以求共勉!

无处不在的“证明自己”,你留意到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东来   人时   读书会   美文   无处不在   功课   情景   委屈   情绪   不好   老公   自我   感觉   价值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