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宠爱孩子”还是“宠溺孩子”?

你在“宠爱孩子”还是“宠溺孩子”?

从小到大,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从小到大我们做父母的,不知给予了孩子多少的关注和心思?是不是觉得自己呕心沥血?都已经很尽力,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了。

若无和谐,孩子不满意,还是有很多可以挑剔的地方的!

你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在宠爱着自己的孩子呢?

在昨日圆方苑的话聊活动中,我还在分享女儿小时候一直是被同学们羡慕,有这么好的妈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兴趣班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不开心有人哄,不被说教,更不要说打骂,要是爸爸再和蔼一点,那简直就是天堂里的孩子了!

很显然这是我的自我陶醉而已!


随着孩子的长大,爸爸妈妈很快就感觉到了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压力,觉得孩子也越来越不配合,做爸爸难,做妈妈就太难了!

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到底哪里没有做到位?

我记得自己走入心理学,初衷是女儿9岁了,不知道如何去理解她、跟她交流?

孩子不满意,自己也难受,有时候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宠爱孩子了。

其实,若是宠爱其实是OK的,因为宠爱是爱嘛,这里不会有评断、埋怨、要求和期望!

在我们的各类心理活动中,每个人的分享中都有希望被宠爱的部分,想拥有父母100%的爱,无条件的爱,所以这里最重要的是无条件!

可是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给出的爱是无条件的吗?很多时候,我们一不小心就走到了宠溺的位置上,宠溺有时看起来好像也没有条件,你要什么就给什么,提出什么要求就满足什么,留意下,这些要求大多都是以物质方面给出的,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

可是,孩子在乎的,其实从来不是物质方面的,只有来自内心真正的爱才能让他们满足!只有这样,才不会有那种被索取的感觉!

一个“溺”字,让孩子和你都没有了自己的空间!

对我们父母来说,去满足物质方面的要求,就容易得多,我们一高兴也很容易用物质来奖励孩子,孩子慢慢的也学会了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来证明父母是爱自己的,寻求父母的认可和关注,可是随着孩子的长大,物质方面的欲望越来越多,父母慢慢的觉得有点不想满足了,因为担心他们以后怎么得了,这不是要变成啃老族了吗?

孩子可不是你想收就能收的,他们开始折腾,这便是父母所说的叛逆了!

怎么办呢,我们需要学习,去理解自己,理解孩子!

我们也许出生在物质不是很丰盛的时代,我们的父母也许是如此这般的表达他们对孩子的关爱,他们没有机会学习,我们可以学习,不需要传承不合适的模式!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一味的满足孩子,这其中背后的心理原因其实是想满足自己:

也许你觉得自己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陪伴不够,自己永远陪在孩子身边,有求必应!

当时物质条件匮乏,我要给孩子以足够!

小时候没机会学习的兴趣,我让孩子都可以学!

小时候哭闹没人搭理,我千方百计平息孩子的哭闹,绝不打骂孩子!

怎么样?我是无可挑剔的好妈妈,好爸爸吧!

可是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他的每一次挣扎,每一次对我们的试探,我们其实都没有看到,因为在我们的眼里,他们只是小时候的自己而已!

所以,对于孩子们的不满意,我们依然觉得这是他们的不知足,不合理,不应该。。。

错误的雪球越滚越大,快要进入青春期或者进入青春期后时,爸爸妈妈们感觉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不知下一步在哪,焦虑着。。。

可喜的是,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是来告诉我们,需要重新选择,问题的出现是给我们带来生命成长的机会的! 只要我们有一个愿意面对的态度!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允许事件已经发生!看看可以从中学到些什么?

我们需要原谅自己的父母!原谅自己!原谅孩子!爱永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宽恕是通往爱的唯一途径!

现在我们这个好妈妈,好爸爸可以做什么呢?

我们先关注自己的情绪,去看看自己需要什么?照顾好自己的需要!不是通过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当你以“孩子离不开你”为理由不去做某些事情的时候,觉察一下,真的是“孩子离不开你”吗?还是“你离不开孩子”?

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不需要委屈自己,因为我们的压抑和委屈必将通过孩子充分展现!

倾听孩子的情绪,去看看孩子需要什么?孩子是一个平等的独立的个体,请尊重孩子自己的需要!

遇到问题时可以多问问自己,我用这个方法,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做好爸爸、好妈妈?还是在真正的满足孩子的需要,真正的看见孩子了,去满足他的需要?

特别提醒的是,习得一种新的生命模式,需要给自己足够的耐心,需要给自己足够的试错与修正的机会!

记得随时都可以寻求专业上的支持,让自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便是行动起来,照顾好自己的需要,让自己得到宠爱,也许就明白了,如何去宠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100%的宠爱!

真正感受到被宠爱的孩子,他给予世界的必定是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孩子   美文   从小到大   挑剔   委屈   小时候   物质   情绪   爸爸   父母   兴趣   女儿   妈妈   感觉   模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