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读懂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日常茶礼仪

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喝茶是一种几千年以来舍弃不掉的生活方式。不管是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会泡上一杯,还是和最熟悉的亲戚朋友出去相聚的时候泡上一杯,茶在社交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人感觉到温和亲切。一杯茶泡开了,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也就慢慢被拉近了。

别看喝茶就是简单的一冲一泡,然后每人一一饮这么简单,其中蕴含的待客茶道无不体现在整个喝茶过程中的细节之处。像我们去茶馆里喝茶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倒茶艺师那种举手投足见泡茶时营造出来的典雅祥和的氛围,这是在长期礼仪训练和不断实践中才能有的一种气质和技能。但是在我们平时的饮茶中,大可不必这么严谨,多是随性自然的喝茶,如果有一些细节能够注意的到,并且做的很好的话其实在喝茶的过程中能让人的体验感更强,传递出礼貌和重视,主人的品德也能得到客人的认可。

所以,喝茶是能够体现出人们对生活的态度。注意一些生活中得体的茶礼仪的话,能够让我们发现很多我们以前不曾发现的惊喜,生活反而变得更加的丰富,在喝茶的过程中,与人交往也愈加舒服。

几点读懂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日常茶礼仪

几点读懂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日常茶礼仪


一、喝茶环境—茶席的安排

喝茶的时候,首先让人有感的就是茶桌上茶具的摆放和茶具的样式,因为整个泡茶的过程都是要在茶桌上完成的。泡茶时的茶桌可大可小,可以简单也可以奢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干净、整洁。如用不到的茶具可以暂时先搁置在茶桌之外。

在桌面上如果能用一些花器等装饰品稍微的点缀下,颜色、材质花些心思,精心的搭配一下,让茶具与茶席融为一体,尽量不要喧宾夺主,这样呈现出来的效果会更好。

二、茶具清洁—不留水渍和茶渣

茶具呈现在眼前的时候,要给人感觉到干净明亮的感觉。杯子里不能出现茶垢、杂质、指纹等异物附着。有很多的人喜欢那种经过好多年岁月洗礼的老茶具,这当然是没问题的,只要什么不要残留着让人感觉不悦的水渍或者茶渣就行,主要还是担心那些异物会滋生细菌,影响我们的健康。

几点读懂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日常茶礼仪

几点读懂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日常茶礼仪


三、避免触碰到别人茶具

泡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拿别人的杯子时,尽量不要让自己的手指触碰到杯口,这样会让对方感觉到不适。

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准备个杯垫,把茶杯放置在杯垫之上,不仅能让茶杯更稳,也能固定位置,避免把茶杯碰到的情况发生。

四、留出时间让客人赏茶

在准备泡茶之前,主人可以先让客人欣赏茶叶的外形、色泽和让客人感受一下茶的干香。让客人更充分的认识到这款茶,这样可以体现出主人对于客人的一种重视,并非随意准备。

几点读懂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日常茶礼仪

几点读懂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日常茶礼仪


五、不可直接用手取茶

在取茶的时候应该使用竹子或者木制的茶匙取茶,切记用手直接抓。如果在没有茶匙的情况下,可以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者茶杯轻轻抖动,让茶叶落入泡茶容器中。

六、分茶细节注意

给客人分茶的时候,要特别的注意不能把茶水溅出来,分茶要做到每位客人的茶水量是一致的,以示茶道公正平等,并无厚此薄彼之意。

分茶过程中,茶杯要要放置于客人的右手前方,以便客人拿取。斟茶时注意不能太满,七分满为最佳状态,暗寓着“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话说“茶满欺客”,有赶人走之意,另外茶水太满也容易烫到手,不方便品饮。

几点读懂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日常茶礼仪

几点读懂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日常茶礼仪


七、最后为自己添茶

泡茶人要有一个习惯性行为,等所有人的茶都添上了,再最后给自己添茶。并且要随时关注每一道茶汤的变化,以便及时去调整泡茶的要素没更好的呈现茶汤的滋味。如果茶汤泡到出现了水味,应该及时的换茶。

八、及时给客人调整茶杯

在给客人倒茶,有时候难免会不小心把茶渣倒进去,所以如果发现客人杯子里有茶渣,应该及时替客人重新洗下茶杯或者换一个杯子。客人的茶喝完后,主人应尽快的往杯子里续茶。

另外,客人要是暂时不需要的情况,可以在杯中留半杯茶,或者直接示意不需要添茶,需要注意的是,喝茶时尽量不要吮吸茶汤发出声音。

几点读懂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日常茶礼仪

几点读懂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日常茶礼仪


九、擦拭茶具

喝茶的时候不需要时刻的整理茶具和茶台、自然舒服就好,不然很容易被人误会主人想送客了。

有一些泡茶、分茶的讲究,更多适合功夫茶的泡法,如果是大杯泡就简单得多一些,但同样也要注意茶具的干净整洁、啊方便取用、以礼相待。每一个细节都要让人觉得舒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礼仪   日常   茶汤   水渍   茶匙   茶道   异物   茶具   茶杯   茶水   舒服   客人   主人   细节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