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烂石之中的“普度”好茶

生于烂石之中的“普度”好茶


“茶者,上者生于烂石,中者生于砾壤,下者生于黄土”

——《茶经》


每当周围的人都嘲笑他“这么贫瘠的地方,怎么出好茶”,第一批普度茶人周老总会翻开陆羽的《茶经》找到其中一句说:“茶者,上者生于烂石,中者生于砾壤,下者生于黄土”。好茶树也是“逼”出来的,多石贫荒的硬地,正好推动优胜劣汰,激发出强盛的茶力。

普度茶鲜叶就是生长在贫瘠的烂石之中,也许这也刚好能部分解释普度茶优良的品质由来。

1995年,周老机缘巧合之下在泰国清迈和台湾茶师学习制茶,从此皈依了茶门,真正开启了与茶结缘之旅。同年5月在泰国清迈了购买了台13号改良茶树苗、软枝茶树苗转缅甸经湄公河,澜沧江抵达普洱。一路艰辛,树苗曾有30%因温度过高枯死。回来之后开始漫漫的三年育苗之路。

育苗成功后,周老开始种茶、制茶。他的起点不是大叶普洱,而是花了全部身家投在本地不看好的小叶茶上。他有雄心,要证明不光大叶茶种,小叶茶的发源地也在云南。这是世界茶源地(云南确有上千年的乔木型小叶茶树)。

生于烂石之中的“普度”好茶

为了研制只有普度茶才有的特殊口感,周老先生贷款买来了顶级的台湾制茶设备,费尽心思运到了围绕茶山的那苏河,河上没有桥,只有浅浅的水壩,水大时要淌河而过。然后辗转搬上了只有崎岖土路的茶山坡顶,在那里建起了小茶厂。

茶厂视野非常的开阔,三面远山仿佛临近眼前,而背后则是郁郁葱葱的高坡,周围没有一户人家和村子,也没有路。每当鲜叶收进来时,就能闻到满屋的茶叶清香。

做乌龙茶是高强度的工作,做茶的时候都是要二十小时连轴转,不能睡觉。先要翻叶、晾叶,还要放在大的竹编桶里摇转,这就是要把茶摇醒。然后等待青茶可以进炉熏烤杀青,香味弥漫在周围大山的氤氲里。

生于烂石之中的“普度”好茶

之后做茶的工序比较复杂,火候和时间都要掌握得很精准,分毫不差才行,从时间延续上看几乎是一场通宵大战,等到黎明的曙光在东边的大山背后慢慢升起,第一批接近完工的普度茶叶开始静静地散发着幽幽地茶香。

从采青叶开始,到制茶成型,一手一脚全程掌控。不光是普度乌龙茶,普度陈蜜普洱茶也一样(选的都是周围茶山的散种大树青叶)。

在为了制作口感独特和形态精致的普度陈蜜普洱,周老用了相当部分的乌龙茶制作技术,在揉搓过程中还有布套中的包捂,轻微的发酵,结合了相当部分的乌龙茶制作技术,在揉搓过程中还有布套中的包捂,轻微的发酵。

生于烂石之中的“普度”好茶

天道酬勤,普度乌龙和普度陈蜜历经了几年的失败,最终还是试制成功。周老总说:“正所谓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有方,泡之有礼。”好的乌龙茶必须要有深厚的制茶功力,所以普度的乌龙茶和陈蜜可以看到茶型非常之漂亮。

茶冲泡后茶汤从稍有黄绿色转金黄色,清澈透亮,续而橙黄如琥珀色,香气自然,浓而不腻,重而不闷,乃色、香、味俱真。集甘、香、重、滑为一身的好茶。

生于烂石之中的“普度”好茶

茶,生于烂石之中而成上者,人又何尝不是在越艰难的环境中而成为“上人”,普度人不正也是在艰难的环境之下坚持守初心,不辜负每一片从大自然之中采撷下来的茶叶,把好茶从云南的高山云端之上带下来。

这也正是普度茶人的初心,做大自然的搬运工,炒制好每一片鲜叶希望“普度好茶,众生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青叶   湄公河   澜沧江   普洱   初心   泰国   茶树   乌龙茶   茶厂   云南   小叶   贫瘠   台湾   口感   茶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