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经科学研究证明,可以提升卧推1RM的技巧(下)

七,有时候可以换换不同的握距

要突破卧推的重量,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技巧外,安排不同的握来训练也是方法之一,这是健力专项选手多年来的经验,也有许多研究背书。

研究来源:Effect of Grip Width on the Myoelectric Activity of the Prime Movers in the Bench Press

研究显示,当采用宽握,也就是握距比肩宽数英吋时,主要能刺激大肌群-胸大肌(pectorals),而窄握,也就是略与肩同宽或比其窄时,主要能刺激手臂及肩膀这样的小肌群。透过在练胸日,安排不同握距的卧推,可以有效刺激到每个卧推所需的肌群,甚至突破卧推的瓶颈。

11个经科学研究证明,可以提升卧推1RM的技巧(下)

在训练的安排上,我会建议您在练胸日安排一至两组的宽握卧推,以及在练手臂时安排一到两组的窄握卧推即可

八、手肘的位置也很重要

卧推会伤到肩膀的原因来自于不好的基本功,最常见的原因在于,在推起杠铃的时候,手肘有往两边推的状况,使得前臂在这段时间与地面并非呈最安全的90度夹角。

11个经科学研究证明,可以提升卧推1RM的技巧(下)

此外,研究表明,从护杠者俯视的角度来看,手臂(二三头的部分)与躯干呈45度夹角,再搭配适中的握距(与肩同宽,我自己的话会是小拇指正对外面的力环)

(但不用担心,在动作正确的前提下,窄握或宽握的卧推是不会有受伤的风险的)

研究来源:The Affect of Grip Width on Bench Press Performance and Risk of Injury

九、别再用史密斯机练卧推了

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想把卧推练强(包括深蹲),请远离史密斯机吧。原因很简单:用史密斯机训练,能刺激的肌肉纤维比自由重量来得少。

所以如果您平常常去的健身房没有任何自由重量必备的器械,建议您换别间吧,但如果不行的话,还是可以使用史密斯机(至少比没练还好)。

11个经科学研究证明,可以提升卧推1RM的技巧(下)

ps:事实上,我自己在深蹲跟卧推时也不喜欢用史密斯机,尽管像单关节的器材一样有固定轨迹,但大多史密斯机的轨迹与地面垂直,不符合实际卧推的轨迹,也变成在操作时身体要去配合器械的轨迹。

十、把卧推想成把杠铃推成两半(很像硬拉)

这除了是经验谈以外,也是科学证实的一种技巧。想像一下如果要把杠铃推成两半时,除了手臂向地面方向出力,还要利用两边的肩颊骨往躯干的方向推,加上如果力量要发挥最大,身体也保持稳定才行(就像出拳)。

研究来源:Vertical and lateral forces applied to the bar during the bench press in novice lifters

如此也解释了为何我们哑铃卧推的重量不如杠铃的原因,因为哑铃更需要身体的稳定(左右两边都要顾),更少了双手握杠铃时像凹杠铃那样的横向发力。

十一、始终保持躯干的稳定

正如前面所说,卧推就像打拳一样,如果要出最大的力量,需要巩固躯干(闪电五连鞭的效果要好也要这样XD),这也是为何在看健力专项赛事时,选手举起重量前通常要花十几秒在杠铃下"扭来扭去"的原因了,并非要刻意秀给评审及观众,而是要让肩胛后收,巩胸椎(视觉上像凹腰椎但并非如此,因为如果是真的凹腰椎很容易受伤)


11个经科学研究证明,可以提升卧推1RM的技巧(下)

当然我们平常训练不可能都像专项比赛只做一下,所以为了在每一组发挥最大的力量,每一下都得保持躯干的稳定,再搭配膝盖往前推(也就是Leg Drive-腿驱动)即可

ps:这也是为何卧推要求突破时,很多大神会推荐练腿的原因了

后记:

卧推很难上手的地方,不只是一开始练习时,因为平常生活胸发力的机会很少,使得胸的感受度很难掌握外,卧推的起杠、有无帮忙护杠的人手、腿驱动,甚至是每一下发力时身体是否有稳定,光是少了一项就会对训练有所影响。

当然还有更重要也是这篇文章里面没有提的——时间(经验),训练的经验可以让自己不只是知道技巧而已,还懂得在运用技巧时,身体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史密斯   技巧   杠铃   夹角   哑铃   躯干   腰椎   科学研究   手臂   轨迹   专项   重量   身体   原因   稳定   经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