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的科学(二):怎么样才能睡得更好?几点睡最好?

书接上回睡眠的科学(一):怎么样才能睡得更好,应该要睡多久才合理

1.睡眠清醒周期(TheSleep-WakeCycle,又称为醒睡周期)

睡眠品质是由睡眠清醒周期所决定的,而这个周期主要可分为两个阶段:

在慢波睡眠期间,此时的呼吸会变得更平稳、血压会降低外,脑部对于外界刺激也会变迟钝,这会让我们很难一时清醒。但此时脑垂体会释放生长激素,可以刺激组织生长及肌肉的修复,无论对于身体的修复还是新陈代谢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睡眠的科学(二):怎么样才能睡得更好?几点睡最好?

更有甚者,相关的研究人员也发现,慢波睡眠有益于修复免疫系统。也难怪运动员很重视睡眠时间,据传闻RogerFederer或是LeBronJames等职业选手每天晚上都会睡11至12小时。

另外,从一项以史丹佛大学篮球员为主的研究也能体现睡眠的重要性,在研究期间,选手每夜至少睡10小时(平时他们是睡八小时左右),在五周后研究者发现,他们在投篮的精准度以及速度都有明显的进步,像是平均的罚球命中率及三分球命中率分别提升了9%及9.2%、80公尺冲刺耗时也缩短了0.6秒。所以如果你平时有体能需求的话,慢波睡眠可以帮助您恢复体能。

睡眠的科学(二):怎么样才能睡得更好?几点睡最好?

前面提到慢波睡眠期有助于身体的修复,而快速动眼期则有助于提振精神。在大部分的睡眠时间里,脑部是相对不活跃的。但快速动眼期相反,一般来说当我们开始做梦且重组记忆时,就是我们身处于快速动眼期。

在此期间,我们会透过过去24小时的经验与过去做结合,以提升我们的记忆力,也会促进学习以及神经的生长。这时候,体温、血压及心率会增加。尽管如此,身体几乎不怎么移动。

一般来说,一次的睡眠时间会出现三到五次的快速动眼期。没有慢波睡眠期以及快速动眼期的睡眠期,基本上人就开始步入死亡。也就是说,如果您长期睡眠时间不足,会让身体无法有效地修复、免疫系统功能变差,甚至会有“脑雾(brainfog)”的状况

研究人员也发现,睡眠可以帮助降低病毒感染、增重、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疾病以及死亡等风险。

简单来说,慢波睡眠期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快速动眼期能帮助提振精神。随着年龄增长,在睡眠期间这两阶段的时间占比会越来越小,也就是说睡眠的品质及睡眠所带给身体的恢复效果会随着年龄而下降。

睡眠的科学(二):怎么样才能睡得更好?几点睡最好?

2.睡眠状况随着年龄而改变

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就寝到入眠所需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潜伏期(sleeplatency)的增加,而睡眠效率(sleepefficiency,SE),也就是躺在床上真正入睡的时间比例也会随年龄下降。

睡眠周期会随年龄而变化:


20岁

40岁

60岁

70岁

80岁

入眠所需时间

16分钟

17分钟

18分钟

18.5分钟

19分钟

总睡眠时数

7.5小时

7小时

6.2小时

6小时

5.8小时

正常睡眠时间占比

47%

51%

53%

55%

57%

慢波睡眠时数占比

20%

15%

10%

9%

7.5%

REM占比

22%

21%

20%

19%

17%

入眠时间占比

95%

88%

84%

82%

79%

根据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80岁的慢波睡眠时数,比20岁时还少62%,结合前面提到慢波睡眠的效益,也难怪老化的幅度会随着年龄而增加。换句话说,维持良好的睡眠品质,是有助于我们抗老化的一种方法。

3.昼夜节律(TheCircadianRhythm,又称为生理时钟)

睡眠清醒周期是由何种生理现象所调控的?答案是昼夜节律!它是一种以大约24小时为循环周期的生理机制。

在这样的生理时钟内,有几个重要的时间点:

早上六点: 皮质醇水平提升以唤醒脑部及身体

早上七点: 停止褪黑激素的产出

早上九点: 性激素产量达到最高峰

早上十点: 警戒性最高

下午两点半: 协调性最好

下午三点半: 反应最快的时刻

下午五点半: 心血管效率最高且肌力最大

下午七点: 血压及体温最高

晚上九点: 开始分泌褪黑激素

晚上十点: 肠蠕动抑制

半夜两点: 深度睡眠的时刻

半夜四点: 此时的体温最低

基本上这些时间点都是统计而来的,但每个人的生理时钟不可能完全按上面所述,会受到光照、生活习惯及其他因素而有所变动,主要为以下三大项:

睡眠的科学(二):怎么样才能睡得更好?几点睡最好?

4.睡眠调控的双机制理论(又称双历程模式)

在1982年,亚历山大博士(Dr.AlexanderBorbely)在人类神经学期刊上发表这样的一篇理论,他认为睡眠及清醒的阶段,受到了两种机制影响,并称之为双机制理论。

双机制理论之所以那么重要,原因在于它能结合我们现代的外在环境,以帮助我们调整生活习惯,有益于睡眠品质,根据一些睡眠科学家的说法:

在过去的数百年间,人类及祖先们都有晚上睡觉,白天清醒的习惯,或是看天色来安排作息。但是在现代的人类社会,我们大多在室内工作,通常身处的环境都比外面来得阴暗。到了晚上下班回家,我们还得面对电脑(加班或看youtube)或电视,也就是说在白天受到的光照比以前少,但晚上却比以前多,与过去人类习惯的作息相反,甚至影响我们的生理时钟。

睡眠的科学(二):怎么样才能睡得更好?几点睡最好?

所以在接下来,我们会告诉您如何因应这样的改变,但基本上不外乎以下几点:在白天多接触阳光,在晚上减少接触萤幕的时间并减少灯光的刺激。

5.什么时候该上床睡觉?

如果您有八小时的睡眠时间,那要选什么时间上床睡觉比较好呢?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就寝的时间会依据每个人的睡眠品质及结构,而有所不同。

每天晚上,非REM(慢波睡眠)及REM(快速动眼期)的占比会有所改变。在入夜的一开始,是由非REM的阶段为主,但到了接近太阳升起的时候,睡眠周期就以REM为主。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太晚睡,会导致非REM或深度睡眠的不足。至于该什么时候睡呢?关键在于我们的睡眠时间当中,有无足够的非REM及REM的时间。建议可以在晚上八点到午夜12点前就寝即可,但每个人适合的就寝时间都是不同的。

睡眠的科学(二):怎么样才能睡得更好?几点睡最好?

根据科学研究发现,每个人的生理时钟都是不同的,会受基因影响,进而决定您是早起的鸟儿还是夜猫子。所以千万别去挑战您的生理时钟,您应该要做的是去调整并找出自己的就寝时间,然后睡八小时就能帮助您提升隔天的精神状态。

后记:

到底什么时候该就寝才是最好的呢?小时候一到了晚上10点,总会听爸妈说该上床睡觉了。后来长大才发现虽然不完全正确,会随着几个因素影响而有差异。但至少在一两年的训练年资下,发现足够的睡眠时间可以帮助我应付隔天的训练日,睡得好坏也会影响自己的训练品质,包括重量、训练量以及专注力等,进而影响训练的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双机   睡眠   激素   体温   时钟   周期   生理   清醒   年龄   晚上   品质   身体   快速   小时   时间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