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合病合证之甘草附子汤证第34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合病合证之甘草附子汤证第34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合病合证之甘草附子汤证第34条

表部病辩证

一、太阳病

二、厥阴病

三、

四、合病、合证

5、甘草附子汤证

175、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疼烦”,成本、《全书》作“烦疼”,为是。

和久田氏云:风湿相搏者,其人素有湿气,因感冒风邪,以风邪与湿气相搏为名也。骨节疼烦者,关节皆疼也;,引也,自后引痛,谓惊恐与疼痛交并也;不得屈伸句,与骨节疼烦相应;近之,谓手近痛处也;汗出者,风湿相搏也;短气者,呼吸急迫也;小便不利者,气冲逆而不下降也;恶风欲示其重于寻常,故著不欲去衣句,此皆风湿相搏之证也。

山田氏云:此比前条一等重而兼水气者,故小便不利,或身微肿,方中有术,为是故也。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甘草,《玉函》、《外台》并作“三两”。白术,《玉函》亦作“三两”,成本及《金匮》,“汗止”并作“汗出”,无“将”字,“为始”作“为妙'。

山田氏云:“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十一字,古注文掺入,当削之,“为始”二字,成本作“为妙”,是也。

《方极》云:桂枝甘草附子汤(即本方),治桂枝甘草汤证,而骨节烦疼,小便不利者。

《类聚方》云:当有冲逆之证。

《方机》云:治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者,兼用七宝或紫圆。

雉间焕云:治后世所谓痛风、历节风,手近之则痛剧者。

和久田氏云:汗出、短气,乃表证而冲逆急迫,故用桂枝甘草,又有恶风、骨节疼烦、小便不利等证,故用术、附,附子分量多者,以其外证剧,且有内寒也。凡有内寒者,右小腹结聚,腹皮必软弱。

渊雷案:

《外台》第十九卷风湿门,引《古今录验》附子汤,即本方,主疗亦同。方后云:“骠骑使吴谐,以建元元年八月二十六日,始觉如风,至七日,卒起便顿倒,髀及手皆不随,通引腰背疼痛,通身肿,心多满。至九月四日,服此汤一剂,通身流汗,即从来所患悉愈。”

本方不用生姜,既有附子,今加生姜三两。

以上二条,论风湿相搏,乃杂病,非伤寒,故亦在《金匮》痉湿暍篇中。互详《金匮要略今释》。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附子   甘草   山田   注文   伤寒论   通身   白术   桂枝   骨节   湿气   急迫   去皮   生姜   风湿   不利   成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