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合病合证之第112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合病合证之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第112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合病合证之第112条


表部病辩证

一、太阳病

二、厥阴病

三、

四、合病、合证

9、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太阳厥阴合证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10、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脉经》、《千金翼》,上并有字,无字。《玉函》亦无必字。

钱氏云:火迫者,或熏,或熨,或烧针,皆是也。者,要挟、逼胁之称也。以火劫之,而强逼其汗,阳气随汗而泄,致卫阳丧亡,而真阳飞越矣。

方氏云:亡阳者,阳以气言,火能助气,甚则反耗气也。

山田氏云:此条卧起不安,乃前条(谓百一十二条也)胸满之外候。前条论柴胡证而被火攻者,本节论桂枝证而被火攻者也。前言八九日,此言脉浮,其义可见矣。此证虽云亡阳,然而末至汗出、恶寒、四肢厥冷之甚,故无取乎姜附剂也。

渊雷案:

此条之亡阳,与附子四逆证之亡阳,意义稍异。所亡者是肌表之卫阳,而其人适阳盛者,于是胸腹内脏之阳,上冲以补其厥失,冲气剧而胸腹动甚,有似惊狂者。卧起不安,即惊狂之状也。

此条因火劫桂枝证而亡阳惊狂,百一十二条因误下柴胡证而胸满烦惊,表里虽殊,其趣则一,故皆于本证方中加牡蛎龙骨,以治惊狂。

本方去芍药者,胸满故也。二十二条云: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山田氏云,“卧起不安,乃胸满之外候”,是也。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方极》云: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汤,治桂枝去芍药汤证,而胸腹动剧者。

《方机》云:惊狂,起卧不安者,或火逆烦躁,胸腹动剧者,及疟疾而有上冲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汤主之,俱兼用紫圆。若有胸胁苦满之证,则别有主治矣。

方舆輗云:不寐之人,彻夜不得一瞑目,及五六夜,必发狂,可恐也,当亟服此方,蜀漆能去心腹之邪积也。

渊雷案:

彻夜不得眠,即所谓卧起不安,故本方治之。须知仲景书所举证候,为用药、处方之标准,推而广之,可以泛应变化无方之病情。

《方函口诀》云:此方主火邪(案出《金匮•惊悸吐衄篇》),故汤火伤烦闷、疼痛者,又灸疮发热者,皆有效。牡蛎一味为末,麻油调,涂汤火伤,火毒即去,其效可推而知也。

《本草纲目》云:蜀漆乃常山苗,功用相同,今并为一。

《续药征》云:蜀漆,主治胸腹及脐下动剧者,故兼治惊狂、火逆、疟疾。

渊雷案:

此证惊狂、卧起不安,由于冲气上逆,胸腹脐下动剧,故用桂枝以降冲逆,用龙牡、蜀漆以镇动气。《本草》谓蜀漆主胸中痰结吐逆,亦因冲气而痰饮上逆也。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常山   山田   本草纲目   本草   火伤   伤寒论   麻黄   火攻   桂枝   胸腹   柴胡   疟疾   芍药   牡蛎   龙骨   不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