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中医经方的注意了: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桂枝加附子汤

想学中医经方的注意了: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兼证桂枝加附子汤证第20条


想学中医经方的注意了: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桂枝加附子汤


表部病辩证

一、太阳病

二、厥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五、兼证

3、桂枝加附子汤证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发汗之法,当使遍身絷絷微汗,不可令如水流漓。遂漏不止,即汗出如水流漓也。凡发表药分量失当,服不如法,或药不对证者,则生二种副作用,曰伤津,曰亡阳。

伤津者,血浆被分泌过多,体内营养液因而不足也。亡阳者,体温被蒸散过多,细胞之生活力因而衰减也。

盖汗液出自血浆,汗出多,则血浆被分泌,而营养液之来源竭矣。细胞之营生活,须赖适当之温度,故体温以三十七度为无病。汗出多,体温之蒸散亦多,则温度不足,而细胞之生活力衰减矣。然营养液之来源,由于饮食水谷,须经消化、吸收种种作用而后成。

此种作用,则赖各脏器细胞之生活力。故律伤而阳不亡者,其津自能再生,阳亡而津不伤者,其津亦无后继。是以良工治病,不患津之伤,而患阳之亡。阳明病之津液干枯,津伤而阳不亡也,撤其热则津自复。少阴病之津液干枯,阳亡而津不继也,回其阳则津自生。若不知回阳,但喜甘寒生津,岂知滋腻之药,用于阳证,则不能减热,用于阴证,则不能运化。

桂枝加附子汤之证,伤津而兼亡阳也,仲景则回其阳而已,不养其津,学者当深长思之。

汗漏不止,其人恶风者,桂枝证仍在也。小便难,是伤津之证,水分尽泄于皮肤,则无以下输于膀胱也。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是亡阳之证,而其理稍赜。盖微急难以屈伸,因四肢之运动神经失养之故。神经所以失养,因津液缺乏,不能输达于四肢之故。因体温最难达到,则病至逆冷,必先从四肢之末端始。古人心知此理,故以四肢之温凉,候体温之盈绌,而谓四肢为诸阳之本。其实,四肢非体温之策源地也。今津伤而阳又亡,则体温最难达到之处,津液亦最难输达,是以病变不在他处,而在四肢,故曰,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是亡阳之证也。

又通常所谓亡阳者,其人汗出如雨,脉细如丝,手足逆冷,神色萎悴,急者三四小时可以致命,是为虚脱,西医必注射强心剂。若是者,宜四逆汤、附子干姜汤之类,非桂枝加附子汤所治也。

余于此条亦云亡阳,乃因文字上便利,与虚脱之亡阳,实轻重不侔,严格言之,则当曰阳虚。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赵刻本甘草作三两,今从《玉函》改。

《方极》云:桂枝加附子汤,治桂枝汤证而恶寒,或肢节微痛者。

渊雷案:

此方以桂枝汤畅血运,敛汗,即所谓调和营卫也。以附子恢复细胞之生活力,即所谓回阳,所谓温经也。附子为兴奋强壮药,能兴奋全身细胞之生活力,起机能之衰弱,救体温之低落。

李氏《纲目》引虞抟云: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

案:细胞生活力之作用,各随其所属脏器而异。附子之效,若非兴奋全身细胞之生活力,岂能无所不至,如虞抟所言乎?然阴虚之甚者,独任附子,危险亦甚。盖原浆虽由生活力以滋生,生活力亦借原浆以发动,此即阴阳互根之理。若原浆亏损已甚,遽用附子刺激其生活力,兴奋一起,阴津未及滋生,先有竭涸之虞,必须大剂养阴药,引之以附子,或有万一之望耳。

以上所论,因附子而顿发其义,至桂枝加附子汤之证,本不甚剧,不过津液略伤,阳气微损而已,若真正伤律亡阳,又非此汤之所主矣。

又:此条药证相对,丝丝入扣。汗漏者,桂枝芍药附子所主;恶风者,附子桂枝生姜所主;小便难者,桂枝附子所主;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附子芍药甘草大枣所主。学者于此等处,最宜体味。

《本事方》云:有一士人,得太阳病,因发汗,汗不止,恶风,小便涩,足挛曲而不伸。予诊其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予曰:在仲景方中,有两证,大同而小异,一则小便难,一则小便数,用药稍差,有千里之失。仲景第七证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十六证云: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一则漏风小便难,一则自汗小便数,或恶风,或恶寒,病各不同也。予用第七证桂枝加附子汤,三啜而汗止,佐以甘草芍药汤,足使得伸。

渊雷案:

许氏所谓第七证者,即本条。所谓第十六证者,下文三十条是也。三十条当主何方,尚难论定,许氏以小便难,小便数,恶风、恶寒,辨其异,亦不足据。至谓脉浮大为风为虚,则因袭陈言,于审证用药上,无所取则,学者但观其驾守仲景法,取效神速,斯可矣。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附子   桂枝   原浆   伤寒论   津液   芍药   脏器   血浆   大枣   去皮   甘草   生姜   体温   细胞   兴奋   中医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