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中医经方的注意了: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麻黄升麻汤证

想学中医经方的注意了: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合病合证之麻黄升麻汤证第357条


想学中医经方的注意了: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麻黄升麻汤证


表部病辩证

一、太阳病

二、厥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15、麻黄升麻汤证 本方含有当归四逆汤、桂枝汤、麻黄汤、建中汤、白虎汤,为复合性方剂。太阳少阳合证

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千金翼》无“寸”字,《玉函》无“而”字,喉咽作“咽喉”,成本同。

麻黄升麻汤方:

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葳蕤(十八铢,一作菖蒲),芍药(六铢),天门冬(六珠,去心),桂枝(六铢),茯苓(六铢),甘草(六铢,炙),石膏(六铢,碎,绵裹),白术(六铢),干姜(六株)。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玉函》、《千金翼》,升麻、当归并作“一两六铢”,天门冬并作“麦门冬”。

案:

汉、晋以二十四铢为两,唐人以四分为两,故唐之一分,即汉、晋之六铢,其量本同。然一方之中,有铢有分,掺改之迹显然矣。

柯氏云:麻黄升麻汤,其方味数多,而分两轻,重汗散而畏温补,乃后世粗工之伎,必非仲景方也。此证此脉,急用参附以回阳,尚恐不救。以治阳实之品,治亡阳之证,是操戈下石矣,敢望其汗出而愈哉?绝汗出而死,是为可必,仍附其方,以俟识者。

丹波氏云:此条证方不对,注家皆以为阴阳错杂之证,回护调停,为之诠释。而柯氏断然为非仲景真方,可谓千古卓见矣。

山田氏云:此条论与方,俱后人之所掺,非乎仲景氏之言,故今删之。

《伤寒选录》云:此药之大者,若瘟毒瘴利,表里不分,毒邪沉炽,或咳或脓或血者,宜前药。

渊雷案:

此不过依附本条之证而为之说,非经效之事实,未可信据。

又案:《外台》第一卷亦载此方,引《小品》注云:“此张仲景《伤寒论》方,是此方出于六朝以前。”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升麻   伤寒论   麻黄   信据   建中   山田   麦门冬   卓见   天门冬   知母   干姜   桂枝   伤寒   当归   千金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