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黄连阿胶汤证之第303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黄连阿胶汤证之第303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黄连阿胶汤证之第303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1、纲领证

5、黄连阿胶汤证

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山田氏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十字,宜从《肘后方》改作“大病差后”四字。卧字下当补“者”字。(案:《千金翼》、《外台》并有“者”字。)盖栀子豉汤证之轻者,大病差后,胸中有余热而烦也,惟病后血液未充,不可徒解其热,故以芍药、鸡子黄、阿胶三物,复其血液,芩连以治胸中热烦也。

元坚云:少阴之极,有下利亡阴,而孤阳上燔者,如心中烦不得卧。(本条)咽痛、咽疮(三百一十三至一十六条),并系上焦燥热,故黄连阿胶、猪肤、苦酒诸汤,皆为润法。盖病既涉厥阴者也,此实悬料之言。然此诸方证,皆以润为主,不似变阳诸证之必要清凉者,知是亡阴虛燥,稍近厥阴矣。

《医学读书记》曰:少阴阳虚,汗出而厥者,不足虑也。若并伤其阴,则危矣。是以少阴厥逆,舌不干者生,干者死(以上引尤),斯言稍是。然似不知少阴之变为厥阴者矣。黄连阿胶汤与栀豉一类,然此以润为主,盖以非邪热壅郁故耳。

渊雷案:

黄连阿胶汤证,非少阴病也,少阴为阳虚,本方证为阴虚。阳虛有急性,有慢性。急性者,死亡最速,用药得当,则病愈亦速,伤寒少阴证是也。阴虚则但有慢性,无急性者,服药亦不能速效,要须美食将养者也。本论以伤寒名书,伤寒以六经分类,本方证无所附丽,姑附于少阴篇,姑谓之少阴病耳。然得病二三日,不当便见阴虚,故山田据肘后改之。又,本方证虽属阴虚,其胸膈则烦热(此非阴虚而热之热),小丹波以为病涉厥阴,犹为近似。我国注家,多以为少阴热邪,则非是。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云三挺。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黄芩二两,《玉函》、成本、《千金翼》、《外台》并作“一两”,当是。

阿胶三两,《千金冀》作“三挺”,《外台》作“三片”。

水六升,《玉函》、成本并作“五升”。

《肘后方》云:时气差后,虚烦不得眠,眼中痏疼,懊恼,黄连四两,芍药二两,黄芩一两,阿胶三小挺,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亦可纳鸡子黄二枚。

《医宗必读》云:黄连阿胶汤,一名黄连鸡子汤,治温毒下利脓血,少阴烦躁不得卧。

《方极》云:黄连阿胶汤,治心中悸而烦,不得眠者。

《方机》云:心中烦而不能卧者,胸中有热,心下痞,烦而不能眠者。

《类聚方广义》云:黄连阿胶汤,治久痢,腹中热痛,心中烦而不得眠,或便脓血者。渊雷案:久痢之“久”字,当著眼,界则不致阴虚,即不宜本方,便血为阿胶所主。

又云:治痘疮内陷,热气炽盛,咽燥口渴,心悸烦躁,清血者。

又云:治诸失血证,胸悸身热,腹痛微利,舌干唇燥,烦悸不能寐,身体困惫,面无血色,或面热潮红者。

《榕堂疗指示录》云:淋沥证,小便如热汤,茎中锨痛而血多者,黄连阿胶汤奇效。

《方函口诀》云:此方,柯韵伯所谓少阴之泻心汤,治病陷阴分,上热犹不去,心烦或虚躁者,故治吐血咳血,心烦不眠,五心热,渐渐肉脱者。凡诸病人,热气浸淫于血分,为诸症者,毒利腹痛,脓血不止,口舌干者,皆有验。又用于少阴下利脓血,而与桃花汤有上下之辨(案:本方心烦为上,桃花汤肠出血为下也)。又活用于疳泻不止者,痘疮烦渴、不寐者,有特效。

渊雷案:

芩连合用,与诸泻心汤同意,故治心烦、心下痞;芩芍合用,又与黄芩汤同意;且鸡子黄治利,见《日华本草》、《本草纲目》,故又治腹痛下利;阿胶止血,故又治血痢、血淋。方意明白,非所以治阳虚之少阴也。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阿胶   黄连   日华   山田   泻心汤   脓血   伤寒论   黄芩   芍药   伤寒   胸中   大病   热气   心烦   千金   心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