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栀子豉汤证之第76-2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栀子豉汤证之第76-2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栀子豉汤证之第76-2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1、纲领证

3、栀子豉汤证

76、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成氏云:心中懊恼而愦闷,懊恼者,俗谓鹘突是也。

刘完素《伤寒直格》云:懊恼者,烦心热躁,闷乱不宁也,甚者如中巴豆、草乌头之类毒药之状也。

丹波氏云:此似后世所谓嘈杂。

《医学统旨》曰:嘈者,似饥而甚,似躁而轻,有懊恼不自宁之况,皆因心下有痰火而动,或食郁而有热,故作,是也。

渊雷案:

心中懊恼,即虚烦之剧者,反覆颠倒,即不得眠之剧者。无论剧易,皆栀子豉汤主之。夫既经发汗吐下,则毒害性物质之在表者,已从汗解,在上者,已从吐解,在下者,已从下解,其虚烦不眠,非因毒害性物质,乃由脑部、心脏部之充血,阳证机能亢进之余波也。

何以知是充血?以其用栀、豉知之。栀、豉皆称苦寒药,夫药之寒温,非可以温度计测而知也。能平充血症状,抑制机能之亢进者,斯谓之寒。能治贫血症状,兴奋机能者,斯谓之热。《本草》于栀、豉,皆云味苦寒,故知其病为充血也。

何以知充血在脑与心脏?因不得眠是脑充血症状,虚烦懊恼是心脏部充血症状也。

既是充血,则其病为实,今云虚烦,何也?因吐下之后,胃肠空虚,无痰饮食积相挟为患,异于胃实结胸之硬满,故谓之虚耳。若阴证之虚,岂得用栀、豉之苦寒哉?少气,即西医所谓呼吸浅表,亦即东洞所谓急迫,故加甘草。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千金方》云:栀子豉汤,治少年房多短气。

《肘后方》云:栀子豉汤,治霍乱吐下后,心腹胀满。

《圣济总录》云:豉栀汤(即本方),治虾蟆黄(黄疸之一种),古上起青脉,昼夜不睡。

《小儿药证直诀》云:栀子饮子,治小儿蓄热在中,身热狂躁,昏迷不食。大栀子仁七个,槌破,豆豉半两,上共用水三盡,煎至二盏,看多少服之,无时,或吐或不吐,立效。

《方极》云:栀子豉汤,治心中懊恼者。

《方机》云:治心中懊恼者;烦热,胸中窒者;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下后烦,心下濡者。此烦与桂枝汤发汗后之烦不可混。

《类聚方广义》云:此方,栀子、香豉二味而已,然施之其证,其效如响,设非亲试之于病者,焉知其效。

渊雷案:

栀子治上部充血,略同黄连,又能利小便,故治发黄。香豉则兼有退热解毒之功,故本方证有身热不去(八十一条),而《金匮》以治六畜鸟兽肝中毒也。《药征》云:栀子,主治心烦也,旁治发黄;香豉,主治心中懊恼也,旁治心中结痛,及心中满而烦。《气血水药征》云:香豉,治肿脓之水,盖栀、豉相伍,专主心中懊恼,热而不实者。

张氏《集注》云:旧本有一服得吐止后服七字,此因瓜蒂散中有香豉,而误传于此也。张锡驹《伤寒直解》云:栀子豉汤,旧说指为吐药,即王好古之高明,亦云。《本草》并不言栀子能吐,奚仲景用为吐药?此皆不能思维经旨,以讹传讹者也。如瓜蒂散二条,本经必曰吐之,栀子豉汤六节,并不言一吐字,且吐下后虚烦,岂有复吐之理乎?此因瓜蒂散内用香豉二合,而误传之也。

渊雷案:

栀子豉证而呕者,加生姜以止呕,可知栀、豉决非吐剂。煮服法中得吐以下六字,必后人所增也,当删,以下四方仿此。

《名医类案》云:江应宿治都事靳相主,患伤寒十余曰,身热无汗,怫郁不得卧,非躁非烦,非寒非痛,时发一声,如叹息之状。医者不知何证,迎予诊治,曰:懊恼怫郁证也。投以扼子豉汤一剂,十减二三,再以大柴胡汤下燥屎,怫郁除而安卧,调理数日而起。

和久田寅叔《腹诊奇览》,载松川世德之治验云:邑民金五郎之妻,年二十五,下血数日,身体倦,心烦微热,服药不见效,予与本方二帖,下血减半。妇人喜,复乞药,与前方数帖而痊愈。

又云:岳母某君,踬而损腰,尔来下血,小腹微痛,服药无效。余以为此病,由颠仆惊惕而致者也,乃进本方数帖而痊愈。

又云:月洞老妃,年七十佘,鼻衄过多,止衄诸方无效。予问其状,颇有虚烦之状,因作本方与之,四五日后来谢曰:服良方,衄忽止。

又云:柳田长助,年八十许,一日鼻衄过多,郁冒恍惚,乃与本方而愈。

渊雷案:

《本草纲目》,栀子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松川氏诸案,皆其验也。栀子治血证,世鲜知者,故表而出之。


栀子甘草豉汤方

梔子(十四个,擘),甘草(二两,炙),香豉(四合,绵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千金方》云:栀子甘草豉汤,治食宿饭、陈臭肉,及羹宿菜,发者。

《方极》云:栀子甘草豉汤,治栀子豉汤证而急迫者。

《时还读我书续录》云:栀子甘草豉汤,治膈噎食不下者。

松川世德《治验》云:伴藏之妻,产后下血过多,忽唇舌色白,气陷如眠,脉若有若无,殆将死,乃以栀子甘草豉汤,加芎䓖、苦酒与之,半时许,尽五六帖,忽如大寐而寤。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生姜(五两),香豉(四合,绵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方极》云:栀子生姜豉汤,治栀子豉汤证而呕者。

松川世德《治验》云:松川村兵藏,便血数月,服药虽渐愈,而色泽不华(原文云身体无色),面上及两脚浮肿,心中烦悸,头微痛,时时呕,寸口脉微,乃与栀子生姜豉汤而愈。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栀子   瓜蒂   本草   千金方   伤寒论   苦寒   伤寒   急迫   甘草   生姜   机能   懊恼   心烦   症状   心脏   心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