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中医经方的注意了: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桂枝新加汤62

想学中医经方的注意了: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兼证桂枝新加汤证第62条


想学中医经方的注意了: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桂枝新加汤62


表部病辩证

一、太阳病

二、厥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五、兼证

7、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玉涵》、《脉经》、《千金冀》,并无“各一两”及“三两新加”七字,是。

《金鉴》云:发汗后,身疼痛,脉浮紧,或浮数,乃发汗未彻,表邪未尽也,仍当汗之,宜桂枝汤。今发汗后,身虽疼痛,脉见沉迟,是营卫虚寒,故宜桂枝新加汤,以温补其营卫也。

山田氏云:发汗后,诸证皆去,但身痛未除者,是余邪未尽之候。其脉沉迟者,过汗亡津液也,故与桂枝以解未尽之邪,增芍药、生姜,加人参,以补其津液。其不用附子者,以未至筋惕肉瞤、汗出恶风之剧也。

张氏《集注》云:曰新加汤者,谓集用上古诸方,治疗表里之证,述而不作,如此汤方,则其新加者也,亦仲祖自谦之意。

渊雷案:

身疼痛,脉沉迟,颇似少阴证,少阴非新加汤所能治。即药以测证,知此条乃太阳伤寒发汗太峻,病未解而津已伤也。伤寒本有身疼证,今因大汗伤津,血中液少,血管不得不收缩,以维持血压,于是肌肉不得营养而拘挛,故疼痛益甚。血液少而血管缩,循环系统之机能衰减,故脉沉迟。加芍药者,弛放血管,疏津液之流委也。加生姜、人参者,兴奋胃机能,浚津液之源泉也。用桂枝汤者,治其未解之太阳,即五十八条更发汗宜桂枝汤之义也。不用附子者,律伤而阳不亡也。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杨,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方极》云: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治桂枝汤证,而心下痞硬,或拘挛,及呕者。

《方机》云:发汗后,疼痛甚,脉沉迟,或痹,或四肢拘挛,心下痞塞者,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主之,兼用太蔟或应钟。

《续建殊录》云:一老父,大便不通者数日,上逆目眩,医与备急圆,自若也,因倍加分量投之,乃得利,尔后身体麻痹,上逆益甚,大便复闭。更医,医诊而与之大剂承气汤,一服得下利,复5帖,下利如倾盆,身体冷痛,不能卧,大便复结。又转医,医作地黄剂服之,上逆尤剧,面色如醉,大便益不通。于是请治于先生(吉益南涯)。先生诊之,心下痞硬,少腹无力,即与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服之三帖,冲气即低,大便快通,经二三日,冷痛止而得卧。二旬之后,诸证悉去而复常。

《麻疹一哈》云:松田蔀妻,年三十余,发热二三日,身热顿退,口鼻清冷,四肢皆微厥,脉诊难以摸索,头出冷汗,时或呕逆。按其腹状,心下痞硬,脐腹拘急甚,自言经候不来者两月,因与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其明,蒸蒸发热,偏身汗出,虽疹随汗出,而拘急未安,兼与浮石丸(汤本氏云:方中有芒硝)。三四日所,经信通利倍常。疹收后,前证复旧。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桂枝   自谦   山田   之义   伤寒论   附子   津液   芍药   伤寒   生姜   人参   机能   大便   血管   疼痛   中医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