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中医经方注意: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葛根加半夏汤第33

想学中医经方的注意了: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兼证葛根加半夏汤证第33条


想学中医经方注意: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葛根加半夏汤第33


表部病辩证

一、太阳病

二、厥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五、兼证

6、葛根加半夏汤证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胃肠为津液之策源地,在肠之津液被迫,则下注而为利。在胃之津液被迫,则上逆而为呕。各从其近窍出也。下利者,得麻桂之启表,葛根之升津,而利自止。呕者,犹恐升津之力助其逆势,故加半夏以镇之,皆非所谓合病也。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赵刻本生姜作二两,今据可发汗篇及成本改。白沫,《玉函》作上沫。

葛根汤虽能运输消化管中之水液,然水在胃而不下降者,因胃无吸收水分之能力,必加半夏以止呕降逆,使水液下达于肠,然后葛根汤能成其运输之功也。

《本草经》但言半夏主心下坚,胸胀咳逆。《别录》以下,始言主呕逆,今西医用为镇呕剂,功效大著。或云,有脑病证者不宜用。《本草》谓半夏有毒,得姜则解,故今人皆用姜制半夏。盖半夏之黏液中,有一种苛涩之味,刺激人之喉咽故也。古方既多与生姜同用,又有甘草、大枣等甘味,包摄其苛涩之味,即无刺激咽喉之弊,故不用姜制,但洗去其黏液可矣。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葛根   伤寒论   半夏   本草   刻本   源地   古方   津液   麻黄   黏液   大枣   白沫   甘草   生姜   中医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