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白虎汤证之第219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白虎汤证之第219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白虎汤证之第219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1、纲领证

2、白虎汤证

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 (又作枯,一云向经),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甚,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面垢”上,《玉函》、成本并有“而”字。“面垢”二字,《千金翼》作“言语向经”四字。赵刻本无“甚”字,今据《玉函》补。

山田氏云:此证虽以三阳命焉,腹满、身重、谵语,皆属阳明内热之病,故不发汗,不和解,唯用大寒以挫其壮热也。若其发汗则谵语甚者,由津液越出,大便燥结也。如斯者,当议大小承气汤也。若其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或自汗出者(案:此句误辨见拙案)。大便未硬,其里未实,而下之颇早故也。如是者,急可救之,宜通脉四逆汤。厥阴篇“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痉湿暍篇曰:“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不利者,死。”可见下后额上汗出者,果为虚寒危急之证矣。按病证口不仁,寒热痛痒并不知觉之名,辟诸不仁人,路视人之患难,恝然无介于心,是以谓之不仁。《素问•痹论》云:“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巢氏《病源》云:“搔之如隔衣不觉知,是名为不仁也。”程氏《遗书》云:“医家以不认痛痒,谓之不仁。”人以不知觉、不识义理为不仁,譬最近,是也。

柯氏云:里热而非里实,故当用白虎,而不当用承气。若妄汗,则津竭而谵语。误下,则亡阳而额汗出、手足厥也。此自汗出,为内热甚者言耳,接遗尿句来(案:此说是足正山田之误)。若自汗而无大烦、大渴证,无洪大浮滑脉,当从虚治,不得妄用白虎。若额上汗出、手足冷者,见烦渴、谵语等证与洪滑之脉,亦可用白虎汤。

雉间焕云:口不仁者,渴而舌上干燥生苔,故言语不利,且不知食味是也,加之以谵语、遗尿,自汗、身重,乃白虎证也明矣。为非白虎证者,余未得其说。

渊雷案:

诸家释口不仁甚析,而不及面垢。惟《金鉴》以为阳明主面,热邪蒸郁,故面垢,则亦言其因而不言其状。面垢者,皮脂腺分泌亢进,故面色垢晦,即后世所谓油妆也。温热家以面色之光沽垢晦,辨伤寒温热,而不知面垢之本是伤寒阳明证,可谓疏矣。

此证腹满、谵语而不可下者,必因表热炽盛,正气犹有祛病外向之势,故不主承气而主白虎也。白虎虽为淸热之剂,其效犹偏于走表。昔贤谓石膏质重气轻,专达肌表,有以也。身重、遗尿,皆因神经受热灼而麻痹之故。

自汗出为本条证用白虎汤之标准,故冠以字。此句当接遗尿句看,柯氏说是。山田与手足逆冷句连读,以为误下后之或然证,则句末字不可通矣。此证若无汗者,可择用葛根芩连汤、黄连解毒汤之类。

又,“发汗”以下十七字,尾台氏以为后人注文。

本论言合病者,为科四,为条七:曰太阳与阳明合病,主葛根汤者二条(三十三条、三十四条),主麻黄汤者一条(三十七条);曰太阳与少阳合病,主黄芩汤者一条(百七十九条);曰阳明少阳合病,主大承气者一条(二百六十一条);曰三阳合病,主白虎汤者一条;不出主方者一条(二百七十一条)。

合而考之,所以名为合病之故,殊无显明之证候,前贤注释,辄云:“太阳阳明合病者,太阳之脉浮、发热、头痛、恶寒,与阳明之喘渴、胸满、烦热、不得眠等证,同时均病。”(程氏、《金鉴》等)“太阳少阳合病者,谓有太阳之发热、头痛、项强、脉浮,又有少阳之口苦、咽干、目眩、耳聋、胁痛、胸满也。”(《金鉴》、汪昂、山田等)“阳明少阳合病者,阳明病目痛、鼻干、不得卧,少阳病胸胁痛、耳聋,两经病证各见一二证便是:(张兼善,《金鉴》)。

虽然,考之经文,则葛根汤但云自下利,葛根加半夏汤但云,麻黄汤但云喘而胸满,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但云自下利、若呕,大承气汤但云下利、脉滑数、有宿食,而无两经相合之证。如旧注所云者,征之实验,则葛根汤但治表闭项强,其兼下利者,表解则利减。麻黄汤但治表闭,黄芩汤但治下利,大承气汤但治痞满燥实。苟施之两经相合之证,如旧注所云者,曾无一验也。

且如本条所举,壹是皆阳明证,其主白虎汤,尤足征表证已罢。百七十七条云:“伤寒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可以见也。而《金鉴》犹云:“三阳合病者,太阳之头痛、发热,阳明之恶热、不眠,少阳之耳聋、寒热等证皆具也。”斯真不念思求经旨者已。

又如百三条、百九十七条、二百二十九条、二百三十七条,皆具三阳之证,而经文皆不称三阳合病。更征之方药:柴胡桂枝汤当治太少合病,大柴胡汤当治阳明少阳合病,大青龙汤当治太阳阳明合病,桂枝加附子汤、麻附甘草汤、麻附细辛汤,当治太阳少阴合病。桂枝人参汤,当治太阳太阴合病。而经文用以上诸方者,皆不称合病。

由是言之,有合病之证者,不称合病。称合病者,乃无合病之证。是知合病云者,古医家相传有此名目,仲景沿而用之,其本义已不可知。注家取六经病证为释,徒乱人意,无益于治,甚无谓也。惟吉益氏《类聚方》一切域去不取,吾以是佩其卓识。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葛根   山田   承气汤   谵语   伤寒论   痛痒   医家   麻黄   半夏   寒热   黄芩   桂枝   伤寒   经文   手足   太阳   白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