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防秋燥、养肺气、补肾气

二十四节气中,白露最具诗意。信手拈来就有李白的“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最有意境的还要数《诗经》中那句老少能吟的“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聊聊数字,写尽了微凉的秋日里,水边芦苇颜色苍青,晶莹水珠凝结成霜,茫茫秋水泛起寒意,诗人静立徘徊思念伊人的场景,让人对秋日多了几分畅想。

白露:防秋燥、养肺气、补肾气

二十四节气中最有诗意的——白露

身在都市,似乎难以得见“秋叶泫露如泣”的物候情节,但当我们用雨刷拭去挡风玻璃上的露水的那一瞬间,也会清晰地感知到已是白露节气了。

白露不光诗意满满,也是重要的养生节气。因为白露初寒,天气冷暖多变,早晚温差大,既容易秋燥伤人,也容易着风寒、拉肚子。这个节气的养生,要注重保暖、谨防秋燥、滋养肺气、补足肾气。

白露:防秋燥、养肺气、补肾气

一、白露身勿露

关于白露的民谚很多,多数与日常起居有关,像“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喝了白露水,蚊子就封嘴”都很生动形象。中医里也有“白露不露,长衣长裤”“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等说法,这是因为,白露之后天气冷暖多变,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夜卧不可贪凉,及时关窗加被,否则极易患上感冒。饮食也要忌寒凉,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白露:防秋燥、养肺气、补肾气

二、白露防秋燥

白露到霜降这段时间是仲秋,也是秋天的第二个阶段。这时候天干气燥,容易耗人津液,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燥结、皮肤干裂的现象,这些都属典型的“秋燥”。饮食上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多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进食也不宜过饱,以免增加肠胃的负担,导致胃肠疾病。

白露:防秋燥、养肺气、补肾气

三、白露宜养肺

秋季主燥,燥易伤肺。白露时节天气转凉,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像蜂蜜、银耳、莲子、白果、山药、莲藕就很滋阴润肺,水果里的雪梨、柚子、石榴、葡萄、山楂、桂圆等对补足水气很有益处。天气转凉,还可以把这些食材组合起来加热食用,熬点百合莲子汤,雪梨银耳粥、莲藕排骨汤、山药枸杞粥、白果莲子粥等,都有润肺清燥、止咳化痰的功效。白露时节,要特别提防燥邪伤人,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注意及时补水,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多吃点温热的、有补养作用的粥食,既能治秋凉,又能防秋燥,对健康大有裨益。

肺主皮毛,能把脾胃的水分输送到全身,最终达到皮肤,也可以把身体代谢的浊液转到肾,通过小便排出身体。所以,爱美的女孩子这时候更不应该穿热裤露蛮腰了,而是应该养好肺气,由内到外地变美,这似乎比贴面膜、做护理更重要。

白露:防秋燥、养肺气、补肾气

四、白露重养肾

白露也适合养肾、保元气。从这个节气开始,天地的阳气就开始向内收敛,而肾是主收藏的,这个时候也开始收纳身体的阳气、准备过冬了。养肾最重要的是把耳朵和腰部保护好。因为肾开窍于耳,耳朵上有密集的反射区,对应到全身的每一个器官,所以经常搓揉耳朵是很好的养生方法。腰为肾之府,腰是肾的家,肾以温为补,所以白露起,穿衣要护好腰,不久坐,经常站起来活动活动,双手背后搓搓腰眼,别让它冻着,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另外,坚持晚上用热水泡脚,让水没过脚腕,时间掌握在15到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养好肾,才好安然越冬。

白露:防秋燥、养肺气、补肾气

白露时节,天高云淡,冷热适度,也是一年中锻炼身体最好的季节。这时候多做些户外运动,老年人可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练练瑜珈,身体强健的中青年可选择跑步、骑行、爬山等运动方式。三两好友,结伴而行,让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气血调和,神清气爽过秋天。

白露:防秋燥、养肺气、补肾气

白露:防秋燥、养肺气、补肾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伊人   阳气   莲藕   白果   滋阴   脾胃   雪梨   银耳   山药   节气   莲子   诗意   时节   身体   天气   白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