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外敛阳气,内敛心性,补气清肺,美味接秋

前一天还在苦夏,一转眼就立秋了。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按农历讲,立秋,应该算是下半年的开启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秋,和立春、立夏、立冬一样,都是一个完整季节的引领,自古就是一个有仪式感的时间节点。

立秋:外敛阳气,内敛心性,补气清肺,美味接秋

外敛阳气,内敛心性、补气清肺,美味接秋

秋,应该是沉静的。有些像莲藕,听任荷叶春天满塘碧透,无问荷花盛夏绽放摇曳,我只兀自在池底迎来自己的饱满成熟。

在秋天,成熟的不应该只是果子,还应该有心智。年轻的心还可以向这个世界卖萌索爱,而到了秋天的身心,应是更为深刻的与爱、为善。

立秋起,天渐凉,热渐消;昼渐短、夜渐长,万物到了阴阳转换的大节点。夏天的养生方式,放到秋天就不合时宜了,需要重新调整养生方式。

那么,秋天该怎么过呢?《黄帝内经》中早就给出了答案——皆以“收敛”为主:

“秋”和“收”相伴而生,收,是丰收,也是收敛。我们的身体,在经历了春天的生发、夏天的长养,已经储存了满满的阳气,这些都是在为秋冬季积蓄能量。秋天的养生,应顺应天时,以“养和收”为原则,早睡觉、不折腾,以养阳气;静心节制、不喜不悲,内敛心性;养护好身体,减少秋冬疾病的发生。

立秋:外敛阳气,内敛心性,补气清肺,美味接秋

内敛阳气——戒生冷

立秋的时候,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即使天气还在延续夏天的暑热,也一定要把冰凉的瓜果冷饮戒掉,把空调的温度调高,不过度消耗身体的阳气,为接下来的秋冬两个季节打好基础。

内敛阳气——缓运动

立秋起,锻炼身体也尽量选择消耗量较小的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打坐等运动,动作要平缓温和,练至微微出汗、身体温热就可以了。撸铁、跑马、竞技体育等剧烈的运动,并不适合秋天。最推荐在“阳光下健步走”,这是最适宜秋季的“补阳排湿大法”,同时还能适当调节身体的水分,晚上能睡得更深、更沉。

立秋:外敛阳气,内敛心性,补气清肺,美味接秋

内敛阳气——早睡早起

另外,收敛阳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睡觉,规律从夏天的“晚睡早起”,变成“早睡早起”,入秋,夜晚会偏凉些,早点入睡,可避免寒气入体;早起,可以收纳天地阳气,让身心舒爽,不让阳气耗散得太快。早起的运动,还能让一天神志清爽,阳气升起。

外敛心性——不悲不喜

人也要开始收起夏天炽热的心性,心志平静,不轻易悲秋,从容平和,不急不燥。我们要顺应气运,不让身体再做无谓的消耗。

立秋是阴阳转换的阶段,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则开始死去,万物开始由生命的成熟顶端走下坡,花木逐渐凋零,生机顿失。阴阳交替的节气,人的情绪也容易跟着自然界的萧瑟走下坡路,产生悲伤、烦闷的心情,所谓的“伤春悲秋”就是从立秋始。这个节气,人体容易随着情绪的变化得各种疾病,所以要特别注意调理心情,收敛性情,不大悲,亦不大喜。

推荐:按少府穴,生欢喜心。

少府穴很好找,在手掌面,第四、五根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处。心经、气血在此聚集,这个穴对于泻心经热有很好的效果。每天坚持按摩3-5分钟,有助清心除烦,不但可以治疗立秋烦闷引起的失眠,对于手脚发热,莫名恐惧、焦虑、恼怒以及眼睛红赤等症状也有帮助。

立秋:外敛阳气,内敛心性,补气清肺,美味接秋

补气清肺——黑白通吃

夏天养生重养心,秋季养生则转为养肺为主。肺气在秋天最旺,功能最强,但也最容易中患呼吸系统的疾病,人容易得感冒、咳嗽、肺炎、哮喘等。秋天应该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在大自然中洗洗肺,迎接秋收和冬藏。

从养生的角度讲,秋天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辛辣发散的食物,多吃阴补的鸭肉,少吃燥热的羊肉,可以适当吃些润肺的食物,比如:红色黑色的桑葚、黑木耳,大枣、枸杞子;白色的白萝卜、山药、百合、银耳、雪梨、莲藕等等,健脾补虚,滋阴润肺。

立秋:外敛阳气,内敛心性,补气清肺,美味接秋

立秋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民间有句老话,叫做“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因为在漫长而且炎热的夏季里,人们常常因为天气过于炎热食欲不振,总会感觉体虚无力。而秋天到了,就是人们进补的好时机,老百姓把“立秋”当成节日来过:

美味接秋——各地立秋吃什么

1.北京、天津、河北一带讲究“吃肉贴秋膘”。立秋这一天,即使再普通的老百姓家也会想办法炖一锅肉,想办法把夏天丢掉的膘给赶快补回来,这就是民间流行的“吃肉贴秋膘儿”。现在日子好了,不需要“肉”御寒,好不容易减下去的肉,得严防死守防反弹。

立秋:外敛阳气,内敛心性,补气清肺,美味接秋

吃肉贴秋膘

2.北方民间穷苦人家“立秋吃茄子”。因为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就是茄子了,旧时穷人家即使年节也没有肉吃,也要把茄子作为“贴秋膘”的替代品,就当补了膘。听着心酸,如今日子好了,茄子已经成为“刮油消脂”的蔬菜,但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在很多地方还是流传了下来。,中医认为,茄子性凉、味甘,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宽肠利气等功能,所以在这个季节吃些茄子能降火气,除秋燥。

3.山东人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其实立秋吃豆渣是源于豆渣的养生作用,因为吃豆渣对于秋季预防腹泻是有好处。

立秋:外敛阳气,内敛心性,补气清肺,美味接秋

豆渣:防秋季腹泻

4.江浙一带流行“啃秋”——吃瓜。立秋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而瓜类通常寒凉,立秋吃完这一口儿就封嘴儿了,之后就不宜再吃瓜了。

立秋:外敛阳气,内敛心性,补气清肺,美味接秋

啃秋吃西瓜

5.东北人立秋吃饺子。东北人过节也爱吃饺子,立秋的饺子还有“抢秋膘”的习俗——谁抢到别人碗里的饺子,谁就会身体健壮。

6.山西人立秋喝粥。最会过的要数山西人了,山西人习惯在立秋这天吃小米粥,听着有点节俭,细想也最是养生的,可以调养夏季暑热带来的肠胃损伤,养好肠胃好过冬。

立秋:外敛阳气,内敛心性,补气清肺,美味接秋

俗话说“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立秋时节,瓜果梨桃上市,民间还有“食秋桃”的习俗,每人吃一个桃子,吃完后把桃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总之,各种习俗传达着人们对生活、对时间、对爱的思考与感受,由着这些外在的形式,告诉我们的内心:邂逅自己,沉淀自己,善待自己,在平和与感恩中收获,在坚定和喜悦中给予。

立秋:外敛阳气,内敛心性,补气清肺,美味接秋

立秋:外敛阳气,内敛心性,补气清肺,美味接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阳气   立秋   心性   东北人   桃核   豆渣   补气   节气   茄子   肠胃   早起   秋季   美味   秋天   夏天   民间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