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一急性黄疸性肝炎病例思路

诊一黄疸病人,黄即入血,为血分病,又黄疸乃湿热为患,故治从湿、热、血。病史小三阳20余年,自诉多年查体肝功能一直正常,未有不适症状,故不曾治疗。今次就诊,乃半月前突发黄疸,眼目、皮肤、小便皆黄;病势属急,乃湿热实邪;然突发之因,必有正气之虚,以脉应之,所诊左脉弦滑,右脉缓弱,重按无力。是脾胃之虚,不耐久藏之毒。急则治其标,仍以清利湿热为要。患者自觉无明显不适,无上焦之胸闷呕恶,无中焦之腹胀便溏,无下焦之小便涩痛,乃湿热之邪弥漫三焦;湿邪显然,亦无明显之口干、心烦、尿赤,是热邪亦不偏胜。观舌象亦可验之,舌呈淡紫,湿润不干,兼有齿痕,苔呈黄白腻,亦非深黄、厚燥者;故病机当云“湿热弥漫三焦”可也。肝病已现硬化、结节类,定有正气之虚,气虚血滞痰阻乃病之本。观舌象亦可凭。中医云,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祛邪亦是扶正也,湿热不去,愈补愈热,反受其害。

黄疸之标准方,茵陈蒿汤也,清热利湿退黄所必用。即使寒湿偏重之“阴黄”亦不禁忌,酌加附子等温阳即可,如茵陈术附汤之配伍。有黄疸,即入血分之说法,我学于关幼波医疗经验集,深以为然。即入于血分,凉血活血,清热解毒当用。至于痰阻,舌象所成淡润者,即有痰也,所当兼顾,拟杏仁、橘红理气化痰又能醒脾开胃即可。正气之虚,稍稍顾之,取小柴胡之党参,加当归补血汤之黄芪,补气补血活血均在内了。小柴胡主病在少阳之半表半里,亦属肝胆地界也,治少阳经之方亦治少阳脏腑也。柴胡、黄芩少阳之对药,引诸药入肝胆,半夏(用杏仁、橘红代),党参、炙草,亦有小柴胡汤滋味在里面了。最终方如下:

茵陈45g 栀子10g 生大黄6g

柴胡10g 黄芩10g 赤芍10g

丹皮10g 泽兰10g 王不留行10g

银花30g 公英30g 党参15g

白术10g 杏仁10g 橘红10g

黄芪30g 当归10g 炙草10g

试服5剂,待观疗效。

思及中西医结合,中医在现代医疗环境下,是必然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的,不用西医排挤挤兑,中医自己的劣势就很明显了,急诊不行,危重症不敢上,搞的中医好像只能慢性调理了,问题是真正去为人调理体质的大夫少之又少,被卖保健品的大师们挤压的没市场。也有好处,从理论上从急诊上来讲,西医的抢救水平超出中医多少个档次,也能让中医手上少几个冤魂。中医还是有些前途的,在重症上,只要病人还有口气,有点精气神,有点胃气,中医讲了,有胃气则生,是可以尝试的。西医治疗也是很规范,还是得学,得看,见多了,心里才能不慌。我遇见不熟悉的重病号,还是很慌,西医基础也还欠缺的多,还得学。

读书还是要读的,各类的书要看看、学学,有个方子叫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 外科治痈的,活血化瘀凉血解毒,任继学教授在讲真心痛救治的时候,拿这个方子来治心梗,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抢救条件,也是尽人事听天命。给我的启发就是,方子不能学死了,比如看赵炳南外科经验里好多清热解毒活血的方子,我们也可以拿到内科临床上来用。疗效是要验证的,但多条思路,总比事到临头无路可走的强。

我的发文,多是记录临床病例的诊疗思路为主,诊断时所思所想,记录在案,整理一番,对下一步的提高也会有很大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黄疸   茵陈   黄芩   柴胡   橘红   党参   方子   黄芪   清热解毒   湿热   当归   西医   杏仁   正气   病例   性肝炎   思路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