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八又叫顺星节,4做3不做,寓意丰衣足食,家人安康

#红红火火过大年#


大年初八又叫顺星节,4做3不做,寓意丰衣足食,家人安康

大年初八是顺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民间传说这一天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也是长辈给儿孙认星星的时候,长辈同时要向儿孙讲“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保持“慎独”的重要性,因为“流年照命星宿”时刻在监视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初八是顺星之日,可以让星宿看到自己的善行。


大年初八又叫顺星节,4做3不做,寓意丰衣足食,家人安康

大年初八有什么习俗?


大年初八又叫顺星节,4做3不做,寓意丰衣足食,家人安康

1大年初八习俗有顺星

在民间,正月初八被称作是众星下界的日子,也是小孩子们认星星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小灯燃烧祭祀,所以顺星也被称作是“接星”、“祭星”。这一天,不管你去不去庙里进香祭祀,都需要在家里举行一个顺星仪式。等到天上的星斗出齐之后,在各家的案头、灶台以及门槛或者锅台等处,都需要放一盏灯,这盏灯也叫做“散灯花儿”。只是现在很少有人知道顺星节这个节日了,也不再有人在家里的案头、灶台、门槛、锅台处放灯祭祀了。

大年初八又叫顺星节,4做3不做,寓意丰衣足食,家人安康

2大年初八习俗有谷日

民间传说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谷日”的习俗是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并不吃煮熟的谷物。这种习俗蕴涵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


大年初八又叫顺星节,4做3不做,寓意丰衣足食,家人安康

3、大年初八习俗有放生祈福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说:“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蚌,罗堂前,僧做梵语,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着落屋上,移时乃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罟笋饵所希至。”鸟是吃谷的,会抢夺人的收成,所以这一天要放生(主要是鸟和鱼),表达好生之德,同时也贿赂一下鸟类,让它们嘴下留情。选择放生,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初八是顺星之日,可以让星宿看到自己的善行。


大年初八又叫顺星节,4做3不做,寓意丰衣足食,家人安康

4大年初八习俗有吃汤圆

正月初八在传统中又被称为“顺星节”,而“顺星节”的一大习俗就是吃元宵。古话常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用天上的星星对应地上的人口,天上的星星很多,寓意地上人丁兴旺。在初八这一天吃元宵,就是为了求得星神的庇佑,对星神表示特别的感恩。此外,初八之后,这元宵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十七。

大年初八的禁忌


大年初八又叫顺星节,4做3不做,寓意丰衣足食,家人安康

1,忌观红喜事

古代男女婚嫁很少有选在正月的,这是因为古代有“抬头红”的说法。如果在正月结婚,正是太岁压头。这种做法不利于儿孙绵延,所以在古代很少有人会选在正月结婚,但现在很多人都觉得是一种迷信,所以在正月结婚的人也不在少数。


大年初八又叫顺星节,4做3不做,寓意丰衣足食,家人安康

2、忌打碎器物

大年初八是鸿运当头的日子,如果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的方式就是把碎片用红纸包起来,口中念着“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也可用红纸包上碎片,新年后丢入河中,口吟“撞破瓷,钱银一大堆”。


大年初八又叫顺星节,4做3不做,寓意丰衣足食,家人安康

3、忌有米缸不能空着

大年初八正是聚财之日,这时候很多人家都会把水缸、米缸装满。预示着来年不会断粮。这都是因为在古代生活艰苦,人们经常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所以会在新年的时候把米缸装满,并且最好用一个簸萁将米缸里的米压住,且不能轻易的揭开簸萁,如果随意揭开簸萁,则意为财气外流,对未来一年的财运也不是很好。


大年初八又叫顺星节,4做3不做,寓意丰衣足食,家人安康

大年初八是顺星节,有很多的习俗和传统已经渐渐的被人们所淡忘,但是仍有放生,祈福,点花灯,吃元宵等传统习俗被传承下来,人们都希望来年丰衣足食,家人安康,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感谢阅读,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议,请在评论区留言,感谢您的点赞,收藏和转发。

更多有滋有味的家常菜做法,请关注@围裙妈妈美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年初   安康   锅台   米缸   都会   下界   丰衣足食   星宿   儿孙   寓意   祭祀   正月   习俗   月初   天上   家人   星星   古代   日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