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男性不育中药方剂 30年临床用药规律总结

依《内经》论治则,我对近30年治疗男性不育的用药规律进行了总结,并对相关文献进行荟萃。


一、基本方药

熟地黄、枸杞子、山萸肉、菟丝子、全当归、淫羊藿、鹿角胶、覆盆子、川牛膝、车前子,肝经药也,补肝阴血以生肾精,精血相生之故,温补阳气以生阴血,无阳则阴无以生也,其中车前子清热利湿,恐补生湿热,川牛膝活血化瘀,以动助补,行其壅滞;

肉苁蓉、鱼螵胶乃肾经药,以为向导之用,能补肾精也;

淮山药、黄精益气健脾养阴,资生化源,补先天也;

五味子入肺经,金生水也;白茯苓入心安神渗脾湿。本方性温平,含五行之理,既补阴阳气血,又固精血,还兼活血渗湿热,一派温和药中,独得车前之凉。

关键环节在肝,共培欣欣向荣之象,而充肾藏之精,精气足则繁衍不息。该方立法宗旨,符合《内经》原意。


偏阳虚者,加韭菜子﹑巴戟天﹑仙茅;

偏肾阴虚者,入女贞子、旱莲草、龟板胶;

肝肾阴虚者,投白芍药﹑桑椹子;

脾肾阳虚者,加杜仲、肉桂﹑白术﹑人参、黄芪;

肾虚火旺、湿热者,入知母、黄柏、生地黄、泽泻;

肾虚血瘀者,加入川芎、丹皮。


二、常用方药

纵观其临床用药,属于精血亏损者,多以左归丸合五子衍宗丸或六味地黄丸或二至丸或四物汤为主化裁,属于精气虚衰者,常以右归丸合五子衍宗丸或赞育丸为主加减。就上述七个方剂的药物分类、性味归经加以分析,探讨其特点。


常用药物

七个方剂共计用药49种,剔除重复者,实际使用药物29种(按使用频率排列),有熟地黄(5次)、枸杞子、山萸肉(均4次)、淮山药、菟丝子、当归(均3次)、杜仲、鹿角胶、附子、肉桂(均2次)、牛膝、龟板胶、女贞子、旱莲草、白芍、川芎、覆盆子、肉苁蓉、巴戟天、蛇床子、韭菜籽、淫羊藿、仙茅、白术、五味子、车前子、茯苓、牡丹皮、泽泻(均1次)。


补阳药11种

肉苁蓉、巴戟天、蛇床子、韭菜籽、淫羊藿、仙茅、菟丝子、杜仲、鹿角胶、附子、肉桂

《内经》男性不育中药方剂  30年临床用药规律总结

补阴药4种

枸杞子、龟板胶、女贞子、旱莲草

《内经》男性不育中药方剂  30年临床用药规律总结

补血药3种

熟地黄、当归、白芍

《内经》男性不育中药方剂  30年临床用药规律总结

涩精药3种

山萸肉、覆盆子、五味子

《内经》男性不育中药方剂  30年临床用药规律总结

淡渗利湿药3种

车前子、白茯苓、泽泻

《内经》男性不育中药方剂  30年临床用药规律总结

补气药2种

淮山药、白术

《内经》男性不育中药方剂  30年临床用药规律总结

活血化瘀药2种

川牛膝、川芎

《内经》男性不育中药方剂  30年临床用药规律总结

清热凉血药1种

牡丹皮

《内经》男性不育中药方剂  30年临床用药规律总结

性味归经

入肝经18种(兼入肾经14、入心2种、脾、胆各1种),有熟地黄、枸杞子、山萸肉、菟丝子、当归、杜仲、鹿角胶、肉桂、牛膝、龟板胶、女贞子、旱莲草、白芍、川芎、覆盆子、淫羊藿、韭菜籽、车前子;

入肾经5种(兼入肝经2种、入大肠1种),有肉苁蓉、巴戟天、蛇床子、仙茅、泽泻;

入心经2种,有茯苓、牡丹皮;

入脾经2种,有淮山药、白术;

入肺经1种,有五味子;

入十二经1种,有附子。

药物味多甘辛,苦酸咸者少。

性温者20种,性寒凉者5种,平淡者4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车前子   巴戟天   仙茅   熟地黄   女贞子   菟丝子   泽泻   肉苁蓉   牛膝   覆盆子   白芍   川芎   白术   枸杞子   杜仲   方剂   内经   中药   规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