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为肝之窍!看东西重影,用调肝的方子治好,尽展医风范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昨天,东京奥运会闭幕了。

我们中国人,再次取得了佳绩,得了38枚金牌不说,还差一点掀翻了大洋彼岸某强国金牌榜第一的位置。

我捉摸着,三年以后的巴黎,中国应该可以品尝到榜首的滋味了。

没错。中国人,正在变得越来越自信。

而对于中国的传统医学,我们国人也该有自信。

这份自信,不是靠夺取金牌来形成的,而是源于中医那切实的疗效。

眼,为肝之窍!看东西重影,用调肝的方子治好,尽展医风范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从中,你会感受到,国医的神奇之处。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年纪是58岁。

这个人,大概在10天前,因为劳累,不小心就感冒了。

感冒以后,他赶紧到医院输液。很快,其感冒症状好了大半。

但是,随着其他症状的消失,此人又冒出了一个新毛病。

什么呢?就是看东西影像不清晰,仿佛重影一般。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一对儿一双的。

这是怎么回事?他到眼科去检查,没发现别的问题。又做了脑CT,发现还是没有异常。

既然没有异常,那为什么会出现复视呢?

最后,大夫思来想去,认为这是患者血脂异常导致的。于是,就开始给他降血脂。

但是,降脂药吃了不少,效果一点都没有。

后来,患者彻底失去信心了,开始转投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舌苔白腻,舌质红。细问得知,平时总觉得口干,但又不想喝太多水。平时,则有些头晕。

医家了解这些之后,就问患者,你选择中医治疗,是出于无奈,还是出于相信中医?

如果出于无奈,我治不好你。如果你相信中医,我愿意帮你一试。

患者说,我相信中医。

于是,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柴胡10克,炒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天麻10克,菊花12克,陈皮12克,茯苓15克,泽泻18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分服2次。

眼,为肝之窍!看东西重影,用调肝的方子治好,尽展医风范

结果怎样?患者服用3剂以后,眼前忽然变得清澈,看东西真切了,头晕现象也消失了。接下来,停药,观察三个月,症状未曾复发。

重获“光明”的患者十分欣喜。他逢人就说,是中医重新给了他一双眼睛。

这里,是怎么回事呢?抛开现代眼科学对“复视”的细致解读,我从中医的视角告诉你,患者的问题属于肝经郁热,兼有痰浊阻滞。

啥意思啊?我慢慢给你讲。

你看见没有?此人脉象弦。弦脉,主肝郁。同时,此人舌质又红,说明其在肝郁气滞的影响下,已经出现了郁热。

当然,这还没完。患者舌苔白腻。这说明什么?说明患者有痰浊。

肝郁有热,和痰湿阻滞,为什么同时存在?因为肝郁则脾虚,木来克土。脾土运化失常,于是形成湿浊。

痰湿阻滞,令清阳不升,双目失养。再加上肝开窍于目,肝郁有热,上灼双目。于是,这个人就出现了复视现象。

当然,所有这些,都是从纯中医的角度来说的。不相信中医,或者说质疑中医的人,可能对此嗤之以鼻。这没有关系。在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下,你可以对任何一方表示怀疑。

现在,问题找到了,我们就去解决问题:疏肝郁,清肝热,化湿浊。我们再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方子:

柴胡10克,炒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天麻10克,菊花12克,陈皮12克,茯苓15克,泽泻18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分服2次。

这里头,柴胡疏肝解郁,黄芩用于清热。党参、白术、陈皮、茯苓、泽泻和法半夏,用于健脾、除湿、化痰。菊花、天麻,清利头目。这其实是小柴胡汤的化裁。

眼,为肝之窍!看东西重影,用调肝的方子治好,尽展医风范

如此,患者身体内环境的症结,就被打开了,他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怎么样?我如此解释一番,你是不是也读懂了呢?

疏肝解郁,化湿泄浊,治好了西医一筹莫展的复视。这虽然不能说明,中医比西医强百倍,但至少可以说,中医有时候能解决西医无法解决的问题。

回到我开篇所说的问题里去。中医,作为祖国的传统医学,它还是有价值的(虽然它也有糟粕)。我们总说,要建立中国人的民族自信。而中医学,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应该获得更多中国人的信赖,同时帮助国人恢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这份自信的建立,源于中医临床的切实疗效,源于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质朴和实用。

不过,话又说回来,看东西重影,复视,这绝对不是可以忽视的现象。一旦出现,我们还是第一时间去医院做详细排查,排除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这是第一步要做的,不能盲目地求中医治疗。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郁热   泽泻   医家   半夏   白术   黄芩   医风   柴胡   党参   方子   陈皮   天麻   茯苓   西医   患者   自信   中医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