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语庄周(十)齐物论“止知”(2)




知止


  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啮缺曰:“子不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1 这一段描述下来真的是高人的境界,今天我们是大师泛滥的时代,大师们明明研究的是术,打个卦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是真的导师?或者是道业大成?我们的学习,就是为了知,可知道止才是境界。啮缺者,道不全,因为问道,王倪者,道之端,所以才给我我们各种具象化的解读


2 物理家和数学家说,可见的是百分之四,不可见的世界占九成,在这个世界保持一份谦卑多么重要,按照公式计算出来的不可见世界已经如此之大,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我们的知识足够了呢。


3 实际生活中,也是要如此,这是一种生活的技巧,说得直白点就是会认怂,但是认怂的前提是你认知足够强大,认怂也是止辩的一种方式。如果对这个世界有清楚的认识,对自己也有清醒的认知,认怂可能是最明智的选。你姿态足够低,就不必要设立什么人设,别人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足够击倒你的绝招。


4我们今天处在时代,是信息泛滥,我们以为可以无限地获取知识就足够强大,可老祖宗的智慧告诉我们,如果自己不开悟,没有足够的智慧,越多的知识越让你(蒙卦),也让你固执,并且成为你的负担。如果智慧开了,那么知识就能被善加运用。


5 如果从周易来看,我想能知道止,就能避险,天水讼卦,就是外健内险,如果一个人西装革履,高谈阔论,那我们就知道,这个事情要小心了,因为他是准备从你手里拿东西,这是西方文化和华夏文化不同,今天各种咨询达人,成功达人,告诉你的就是要给人好印象,我开着豪车接送客户,我结交一个人价值千亿万,可是从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常常看到另外结果,外边侃侃而谈,内心设下陷阱,最终就是天水讼,终究免不了官司。知的不断前行,即使知道知止,那么也就能有清醒头脑对未来有个判断。


王倪的回答之中,人在潮湿地方则腰疾容易患病,可是泥鳅最爱的就是这样的地方。人攀爬在树上则容易惧怕,可猨猴悠然自得? 人食猪狗牛羊,麋鹿喜欢吃草,蜈蚣喜欢吃小蛇,猫头鹰乌鸦喜欢吃耆鼠等,然后各种动物喜欢结交不同伴侣朋友,人类觉得西施等是绝世美女,可世间动物看到之后,会觉得怎么这么丑,然后四处逃散。其实就是用具象的解读打破我们的固执,虽然道不能描述,可是道之端的一些事情,王倪做了一个论述。其实庄子也在变相打破我们被灌输的仁义道德的是非,这些认知出于我们的是非,也出于我们的利害,可在境界上,当然希望我们能突破,就像逍遥游提出的至人和神人。


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庄子站到了更高层次,也就是我一开头说的,逍遥游中说行比一乡德合一君已经了不得了,用传统来看,能做到这个层次也是算个圣人了,可庄子后面接着提出来更高的三个标准。庄子没有排斥低层次的论辩,也没有设定统一的标准。追问正味,正色也是如此,庄子不断在为更高的思维提供空间,也为更高空间的前行提供一种可以参照的思考。


轻轻语庄周(十)齐物论“止知”(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庄周   不知利害   周易   民食   西施   天水   麋鹿   正色   利害   庄子   认知   是非   层次   境界   智慧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