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语庄周(十)齐物论“止知”(4)生死观




生死观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匡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这句话对生死的认知,我们对贪生求生是一种诱惑?我们对于死亡的认知,或者说我们怕死,难道不像是我们我们自幼流浪在外,而不知道回家?这一句话用的好,是破除我们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的认知是道家的认知,是庄子的认知,也是乐生,和我们传统的认知截然相反,我们读到这样的论述会觉得很难接受,可一旦我们接受了这样的生死观,把生死看做是一体的,我们对这个世界标准又不一样,这或许就是齐物论给我的生死认知。后面描述丽姬,描述梦,就是做了一个形象的对比。

在这儿,我总觉得,这种生死观是一种感悟,是一种悟道,很难通过寓言来说清楚。虽然比喻是好的,我们的执着和丽姬一样,都是自以为,延伸到生死观,不过是大梦一场。可这种转换太难了。似乎是两个世界的认知,很多人总是从字面意思上找答案,可是这种肤浅的答案连自己都不相信。这种情形呢,好像是智者的境界,他们经历过生死顿悟转变认知;如果只是讲道理苦口婆心,倒像是对牛弹琴的样子,所以一些注家说,这些是悟道之语,是少数人的,所以我们看到耶稣都是用比喻,后世呢,忙着不断解读比喻,结果始终还是不明白耶稣说什么。在这儿其实也一样,这是大众眼中的吊诡之言。所以才能发出这样的感慨,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轻轻语庄周(十)齐物论“止知”(4)生死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生死观   晋国   庄周   大圣   耶稣   之子   对牛弹琴   苦口婆心   万世   大众   字面   这个世界   比喻   认知   生死   答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