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墨中医经方河山(一)风又起(学中医2)大分类


今日不去综合中西新医术,而予志中医,“然今独力扬中医者,因此学衰微,仅保余喘,行将废灭,故特发挥其独擅之长”(汤本求真)


斋墨中医经方河山(一)风又起(学中医2)大分类

大分类

我这儿先来说几大分类,从这交叉的分类之中,对于经方医经有个区分。


《尚书》上说,伏羲 、神农、黄帝不同时代的经典是三坟,很多人当成上古神话,如果你相信这个历史的传承,有可以传承的,有不可以传承的;相信有文字的传承,也一定有语言的传承方式;相信有适合大众的传承,也一定有秘传;那么你的框架体系就相对比较包容:


1 以伏羲传承下来的是易文化,到周朝是周易,到了后世是儒家的孔子易,之后是汉易和宋易,虽然都是周易,但是内容却发生了变化。

2 以神农的传承来说是本草文化,到了商朝的伊尹汤液经,到东汉时候为仲景伤寒论

3 以黄帝为代表,传承的是道统文化,从黄帝之学到老子之学,还有管子、列子、庄子慢慢融合成黄老之学;而在医学上就是上古时期的古道教到后来的岐黄之学。

斋墨中医经方河山(一)风又起(学中医2)大分类

以历史时期讨论医学而言,我们通常接受有证据,或者是相关的,一个阶段就是汉唐医学,一个是宋朝后开始的儒家中医。其实以大历史来说,就是你了解过口述文化,会有四个大的时期划分。

1 从上古到夏商时期,神农伊尹汤液经和岐黄医家的思路就不同,可能在那时候,很多医术相当成熟。岐黄体系有神气五治,也有形骸五治本草体系下汤液经方也已经有一套完善的体系。


2西周到秦朝,上古时期医巫一体,巫负责医;春秋之时,医巫分途,这个时期大约是融合时期,神农伊尹汤液经属于秘传的范畴;而岐黄医家体系,按跷、导引、祝由、宗信在夏商流行的神气治法已经开始消失,整体体系注重的是形骸


3 到了汉唐体系,虽然我们说有仲景,实际上汤液经方到仲景,大都是秘传,即使王叔和传承伤寒经方,可在汉唐之中,孙思邈说过还是秘传。而这个时候,是岐黄医经的高峰期,魏晋道学,把周易象学体系融入到黄帝内经中(有删减)。


4经历过唐朝后期的战乱,加上五代十国,医学体系被打散,汉唐的质朴经方体系大多失传,宋朝开始儒家经学指导一切。这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时方体系,也就是占据中医主流,甚至说九成空间的中医,也就是我们现在口上常说的“中医”,这个里面的主流又是金元四大家体系和明清温病体系


经方经历过秘传,经历过仲景之后名存实亡的断代,明清的儒家中医开始仿唐造汉,以内经方式解读伤寒,伤寒重新成为一小众精英追求的显学

斋墨中医经方河山(一)风又起(学中医2)大分类


医学史家给出的体系是三大流派黄帝针灸,神农本草,素女脉诀黄帝针灸传承的是《灵枢经》,神农本草家传承的《神农本草经》,素女脉诀传承的是《难经》。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最终成为医经派和经方派,这个体系呢,就是主流思路,具体到范围上不同而已,纯粹伤寒家认为医经派和经方派区分明显;学院派折中说内经指导了伤寒;时方派内觉得大家都是在内经指导下,时方和经方都是并列的经典。



当前因为中医市场的兴起,各种叫法多起来内经派,伤寒派经方,本草派,日本古方派,学院派,温病派,时方派等真的是鱼龙混杂。而因为经方的有效性,效果远远高于一些时方的补药方式,一时间成为显学。同样随着市场经济的呼唤,内经学派开始和所谓道医、道学结合,走出来了一条讲求精、气、神的康庄大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时方   本草   周易   儒家   中医   秘传   内经   伤寒   河山   汉唐   神农   黄帝   上古   时期   体系   医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