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花香到天亮,四时目明随梦来

吾忘堂之明目枕

文 ▏白沙

一枕花香到天亮,四时目明随梦来

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时,考古人员发现,汉墓主人的手中握有两个香囊,内装草药。另外,在一旁的椁箱中又发现了四个香囊、六个绢袋和一个绣花枕,里面均有草药。经中国中医研究院和湖南省马王堆汉墓中医药研究组共同鉴定,这些草药为辛夷、花椒、桂皮、高良姜、佩兰、藁本等,皆为芳香类药物,含有挥发油,外用可以消毒、杀菌。据古籍记载,古时人们常收集这些带香气的花草药物,或制香囊随身佩带,或作为枕用,以避瘟、去秽和香身。

一枕花香到天亮,四时目明随梦来

唐代冯贽著《云仙杂记》记载:以药为枕,可老而不昏,宁王宫中多用之。

古代的医学、养生、膳食典籍中,均多有药枕的论述。

有关药枕的医学古籍,如唐代的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元代宫廷医家许国祯所著《御药院方》,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代吴尚先所撰的《理瀹骈文》,清代鲍相璈所著的《验方新编》等。

关乎药枕的养生古籍,如宋代蒲虔贯所著的《保生要录》,还有《老老恒言》与《遵生八笺》等。

关于药枕的膳食古籍,亦如元代太医忽思慧所撰《膳食正要》等。

《保生要录》中录有“治头风目眩”的药枕方,“若枕旬日或一月耳中微鸣是药抽风之验”。

《御药院方》中记录的“神枕法”,在《膳食正要》中也有记载,“枕百日”,“面有光泽”,“而身尽香,四年白发变黑,齿落重生,耳目聪明,神方验秘,不传非人也”……

《理瀹骈文》中的“健身丁公枕”可“疗百病,延年益寿”。

清朝德龄郡主的回忆录——《清宫二年纪》中记载:“慈禧太后每年秋天,用含苞初放、色泽鲜明、朵大丰满的菊花,晾干后装入枕中,其枕中部开有一云朵状的孔,香味由孔溢出。慈禧极爱此枕,认为它既可明目清心,又能保健防病,一物而两用。”

一枕花香到天亮,四时目明随梦来

当下,世人用眼甚多,沉溺于电子产品——手机诸类,不可自拔,以致视力受损,干涩昏花,实为常见。因非一日之损,人纵有觉知,亦不以为害,故皆轻之。然日积月累,无可救药矣。

吾忘堂制明目枕,有明目清心之效,此乃“日有损而夜睡相补”之法,常有亲友相求,皆受益于此。未几,口碑渐起,求者亦多,遂制成礼品,健康相送也。

明目枕方,源于《邓笔峰卫生杂兴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亦收录此方。方以苦荞皮、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菊花等五味,“同作枕,至老明目”。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亦在于炮制。吾忘堂继承祖方秘法,精选中草药,以古制称重,以古法炮制,参以《老老恒言》、《遵生八笺》,结合人体力学与现代科技,让你一枕花香到天亮,四时目明随梦来。

——END——


关注头条号“澄知文化”,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本文为“澄知文化”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中国中医研究院   佩兰   李时珍   本草纲目   骈文   马王堆   香囊   汉墓   院方   元代   膳食   草药   唐代   古籍   花香   药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