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与人类文化(18)为什么说存心养性是思孟学派的修身之道?

“存心”、“养性”——思孟学派的修身之道


气功与人类文化(18)为什么说存心养性是思孟学派的修身之道?

思孟学派认为,人的生命是“心”、“气”、“体”的统一。孟子说:“心之官则思。”可见“心”是思虑之意之所出。他又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孟子·公孙丑》)也就是说,“心”和身通过气的作用而形成一个整体,而以“心”为主导。心意和气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说:“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因此,修身之道,需从二途下手:一曰养心,二曰养气。另一方面,思孟认为人之生命受之于“天”,这个“天”,似乎类似于老子的“道”。“天”与人的关系体现为“性”。《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性”,是气功学里的一个重要概念。据此,“性”是“天”赋予人的本性,因而也是“道”(老子的“道”)的属性,类似于老子所说的“德”。凡事循“性”而行,就符合天赋予人的生命运动的根本规律,这就是《中庸》里所说的道。而“天”赋予人的“性”是和人的“心”的活动密切相关的。因此,修身之要就是按照这种道的要求(“率性”)进行心性的修养。

气功与人类文化(18)为什么说存心养性是思孟学派的修身之道?


  
不同于道家,思孟认为“天”赋予人的本性是“诚”。因此人若能时时、处处、事事“思诚”,那么就体现了“天”赋予人的本性,就能使自己达到一种称之谓“中和”的高级的生命运动状态。何谓“中和”呢?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看来,以“诚意”“正心”“养气”“率性”为纲,以“致中和”而“事天”、“立命”为目标,是儒家思孟学派修身之道。而这里又有“自明诚”和“自诚明”的区别,按《中庸》的说法:“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这和佛家的“定”和“慧”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对于修身而言,二者不可或缺。
  
既然“正心”、“诚意”是儒家修身之道,思孟就特别强调“内省”的功夫,这就是《中庸》和《大学》里一再论述得“慎独”。所谓“慎独”,是一种内向的修养功夫,就是时时、处处、时时检点自己的思想、情绪、行为是否合乎“中和”的要求,是否合于“礼”(即“节”)。从气功学观点来看,这与佛家的禅定很相似。只不过佛家禅定是以佛教教义来进行“思维修”,而思孟的“慎独”是按儒家的准则来进行“内省”,而且不仅无事时要“内省”,做事时也要如此,所不同的是他们没有规定一种静坐形式。
  

气功与人类文化(18)为什么说存心养性是思孟学派的修身之道?


至于怎样内向性地做工夫,怎样才能“尽其心,而知其性”,孟子提出了两类方法。一类属于日常生活中的修养功夫,这就是要“不愿乎其外”(《中庸》),要在任何社会环境下都“不动心”,“不失赤子之心”(《孟子·公孙丑》)。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寡欲”,这和老子、管子的说法相似。《孟子·尽心下》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寡欲”才能“不动心”,才能任何时候都不失“赤子之心”。另一类可称为内观养心养气的功夫,就是如何通过内省使人所固有的善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以达到“至诚如神”、“天人合一”的地步。孟子把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求放心”(养心)、“存夜气”(养气)(《孟子·告子上》)。“求放心”,就是把为外物所迷惑的“心”收拾起来,使之趋于纯一,其要在“专心致志”。而所谓“夜气”,就是“平旦之气”,即人自夜至平旦(拂晓)尚未与外界事物接触时的清明宁静之气。这种清明之气的积累,就可以“动志”,就可能使自己纯良的天性得到充分的修养。第二阶段是“思诚”(养心)和“养浩然之气”(养气)。《孟子·离娄下》曰:“思诚者人之道也。”所以通过“思诚”,可以“明性”而“知天”。至于“浩然之气”,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公孙丑上》)养浩然之气就能达于“至诚”。而

“唯天下至诚,未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

这就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地步。在整个内观修养过程中,都要注意“心勿忘,勿助长”(《孟子·公孙丑》),即不要追求,要适中、要顺其自然,但又不要忘记自身的目标,切忌“揠苗助长”。
  
总之,在内观修养和社会实践中,“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心以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就是儒家思孟学派修身之要。


————《气功与人类文化》庞明 著 诚明子 辑录

欢迎读者关注诚明子老师。 头条号 更多精彩继续 ;看完后请分享到你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们来认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造福更多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正心   学派   立命   气功   存心养性   公孙   佛家   孟子   儒家   浩然之气   慎独   养心   至诚   中庸   修养   老子   人类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