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溺水,早已退隐江湖20载


迟发性溺水,早已退隐江湖20载

什么是迟发性溺水?

看到有人又在“科普”有关溺水的错误说法。

迟发性溺水,早已退隐江湖20载

简单来说,迟发性溺水是一个过时的错误医学概念,早已退隐江湖20载。

所谓迟发性溺水,曾经指这样一种现象:

溺水幸存者在获救数分钟到几天的时间后,再次出现持续咳嗽,呼吸困难,脸或口唇变为蓝紫色或白色,或异常疲劳、昏昏欲睡等症状。

有人将这些症状称为“溺水反应”,因而将这种现象称为继发性溺水(Secondary drowning)或延迟性溺水,与原发性溺水(Primary drowning)相对应。

这种所谓继发性溺水现象极其罕见,而且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一直没能确定。

有人提出了三种可能的假说认为,但凡发生溺水,无论如何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水被吸入肺内,这些水在肺部可以引发如下三种反应:

有研究,哪怕少倒每公斤体重1~2毫升的水进入肺部,都有可能引发敏感者的上述反应,这就是所谓继发性溺水现象。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一统溺水江湖之前,有关溺水的定义和相关概念五花八门。

就所谓继发性溺水来说,有人也称为延迟性溺水,迟发性溺水,或者二次溺水;又或者“串行”称为“干性溺水”。

然而,不管怎么称呼,这种极其罕见的现象都不符合主流溺水定义的要素。

溺水的定义

当前,国际主流医学界普遍接受的溺水定义是2002年世界首届溺水大会上给定的,指“由于浸没或者浸入液体造成呼吸障碍的经历过程”(Drowning is the process of experiencing respiratory impairment from submersion/immersion in liquid )。

为了在世界首届溺水大会上统一溺水的定义,一个专家组对1966年到2002年的医学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在43篇文章中共发现了20个不同的溺水定义,13个濒临溺水定义,以及13个相关术语,经过专家委员会的协商,最终确定的了上述溺水定义。


迟发性溺水,早已退隐江湖20载

这份综述于2005年公开发表在《复苏》杂志上。

在此之前,这一溺水新定义就已经被WHO(2005年),美国CDC(2004年)和美国红十字会等权威机构所采纳。


迟发性溺水,早已退隐江湖20载

为此,WHO还发布了一份“政策与实践”指导专论,


迟发性溺水,早已退隐江湖20载

进一步明确了溺水的这一新定义。


迟发性溺水,早已退隐江湖20载

2014年,WHO发布的溺水全球报告再次明确了溺水这一定义的唯一性。


迟发性溺水,早已退隐江湖20载

溺水,曾经混乱的定义和分类

在WHO一统溺水江湖之前,医学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溺水定义和相关概念,简单来说大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


迟发性溺水,早已退隐江湖20载


原发vs.继发性溺水;

湿性vs.干性 或吸入vs.无吸入性溺水;

温水vs.冷水溺水;

海水vs.淡水溺水;

主动vs.被动(或静默)溺水;

故意vs.非故意性溺水;

致命vs.非致命性溺水;

浸没vs.浸入性溺水;

住院vs.无住院溺水;

等等

WHO强调,世界上的溺水只有一种,即呼吸道浸入液体界面以下造成的呼吸障碍。

统统被弃用

WHO同时建议废止此前所有有关溺水的定义、概念和相关术语。

也就是说,无论是迟发性溺水,继发性溺水,延迟溺水,二次溺水,干性溺水等等,除目前官方唯一的溺水定义外,其他所有定义概念和相关术语全部都是过时和错误的概念。

换言之,有人最新“科普”的所谓“迟发性溺水”不过是一个陈旧而错误的溺水概念,早已退出溺水江湖近20年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干性   世界卫生组织   江湖   可能会   肺部   美国   医学界   术语   罕见   液体   呼吸   定义   现象   概念   错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