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西兰,向右转,向左转 我们并非没得选

澳大利亚,新西兰,向右转,向左转 我们并非没得选

由南京禄口机场和郑州6院防疫防线被突破引发的,也是自武汉大流行以来国内所面临的最严重的一次新冠疫情再次成功清零,我国奉行的“零新冠疫情”策略经受住了传染性更强的德尔塔变异毒株传播带来的“压力测试”,也的确让我们学到了更多,那么就是没有什么疫情是不能被控制的。

重要的是,这次疫情从暴发到“清零”历时仅仅只有一个月,在国内几乎所有地区的人们有重新过上了没有病毒,几乎没有特别限制的自由的生活。

用一个月时间、部分地区人们牺牲部分自由的代价换来全国范围内至少几个月(即使再发生类似疫情)的自由生活,难道这种“零新冠疫情”策略真的那么不能容忍,只有每天新增几万乃至几十万感染者(以我国14亿庞大的人口计)的“与病毒共同生活”的日子才是正常的吗?

向右转的澳大利亚

如果有的人仍然向往“与病毒共同生活”的所谓正常日子,我们不妨看看放弃了“零新冠疫情”策略的澳大利亚今天的样子。

实际上除了我国以外,曾经还有新加坡、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同样在消除了2020年初的疫情后采取了“零新冠疫情”策略,换来了长达数月到1年的没有新冠病毒疫情的日子——国内没有新冠病毒的社区传播疫情。

然而,进入2021年6月,随着传染性更强的德尔塔变异毒株的传播,上述国家的防疫策略发生分歧。

这种分歧在大洋洲的两个主要国家之间尤其严重,澳大利亚宣布放弃了“零新冠疫情”策略,转向学习“与病毒共同生活”的缓解防疫策略;而新西兰则仍坚持“零新冠疫情”策略不动摇。

按照7月份制定的新的防疫策略,澳大利亚在放弃“零新冠疫情”策略后,转变到依赖普遍的疫苗接种控制疫情,当疫苗接种率达到70%-80%时,将会重新开放国境线,并取消绝大部分防疫限制。

在此之前,澳大利亚仍将采取相对严格的防疫措施,包括对疫区的封锁。

2021年6月中旬悉尼国际机场和一家隔离酒店的防线被德尔塔突破,尽管当局也很快宣布对疫情的封锁,却放弃了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严密的检测和隔离,开始学会与病毒共同生活。

传染性更强的德尔塔变异病毒在这种政策的护佑下开始乘风破浪在澳大利亚大肆传播。


澳大利亚,新西兰,向右转,向左转 我们并非没得选

截止8月28日,澳大利亚新增病例数达到了1328例,其中本土传染病例1294例,比2020年7、8月份的最高纪录已经成功翻倍。


澳大利亚,新西兰,向右转,向左转 我们并非没得选

由于澳大利亚抗疫政策转变得相当突兀,并没有广泛接种疫苗的长期预案,疫苗订单较其他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全民接种率仅有26%,距离重新开放的80%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这种背景下,相关疫区仍需采取封锁策略,导致澳大利亚呈现了新冠病毒流行和封锁两不耽误的奇葩景象。

比如,悉尼,墨尔本和首都堪培拉等几大城市,本轮疫情中的封锁期限一再推延,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的2个月内一直处在封锁状态。

其中,作为第二大城市的墨尔本,在过去的20个月居然有7个月处在封锁之中

问题是,目前仅有26%的疫苗接种率,要达到70-80%的开放水平,这种封锁日子仍遥遥无期。

而且,根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项建模研究,即便达到疫苗接种目标,澳大利亚仍将付出沉重的健康和生命代价。

如果70%的16岁以上的澳大利亚人完全接种疫苗,60岁及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率达到95%,期间有症状的新冠病例数最终可能会达到大约690万人,其中154000人住院,29000人死亡。

达到16岁以上成年人疫苗接种率达到80%,将可能会有大约25000人死亡,大约有270000例长期COVID病例。

也就是说,澳大利亚放弃“零新冠疫情”策略后,陷入了新冠大流行和封锁两不误的异常尴尬的境地。

挺住,新西兰


澳大利亚,新西兰,向右转,向左转 我们并非没得选

2021年8月17日,新西兰严格的边境检疫/隔离防线也被突破,发现了数月以来首例本土传播病例,并被证实是传染性更强的德尔塔变异毒株感染所致。

仅数小时后,澳大利亚就宣布全国进入封锁状态。


澳大利亚,新西兰,向右转,向左转 我们并非没得选

相对于澳大利亚的宽松,新西兰的封锁以一如既往得严格。


澳大利亚,新西兰,向右转,向左转 我们并非没得选

至此,新西兰成了除我国以外唯一一个仍敢于奉行“零新冠疫情”策略的国家。

新西兰的这种“不合群”表现招致了西方政客和媒体的极力批评和挞伐,尤其是经历了世界上最严重的疫情,绝对无力再度实现疫情清零的英国媒体的抨击尤为激烈。

比如,《泰晤士报》将新西兰称为是一个“神秘的社会主义隐士国家”,称公众“处在COVID监狱中饱受煎熬;英国《电讯报》则猛烈抨击了这个它曾经大肆夸赞抗疫成功典范的国家已经变成了一个“孤立的反乌托邦”。

相对于西方社会的猛烈抨击,新西兰国内无论是公众还是专家则相对一致地支持继续奉行“零新冠疫情”策略。

新西兰公共投票公司Stickybeak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84%的受访者支持目前的防疫策略。

比如,一位28岁的受访者就表示,尽管进入封锁状态很令人讨厌,但仍坚持认为“零新冠疫情”策略是正确的:

“这种封锁日子真的很难,但只要能回到之前我们过着的正常生活,一切都会好起来,目前付出的这些代价是值得的。”

另一位32岁的受访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承认封锁日在的艰难外,特别强调说,新西兰奉行的“零疫情”策略意味着弱势群体和具有潜在健康问题的人也不会被牺牲和放弃:

“相对于今后的社区自由和安全而言,目前的封锁代价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重要的是,新西兰国内的大多数专家也力挺国家的“零疫情”策略。

比如,奥克兰大学一位专门形式疫情建模研究的专家坚称:

“我不认为我们会不可避免地爆发失控的德尔塔毒株疫情。

“努力消除疫情仍然是迄今为止我们可以使用的所有措施中的最佳策略。

“重要的是,在整个地区内消除疫情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能的。我对新西兰再次实现这一目标充满信心。”

“零疫情”策略真的不可持续吗?


澳大利亚,新西兰,向右转,向左转 我们并非没得选

日前,我在“谁与谁共存?人类无奈与之共存的高致病病毒屈指可数”(可惜在发表后又被平台删除了)一文中认为,在人类拥有更多话语权的现代医学背景下,我们无奈被迫与之长期“共同生活”的常见而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疫情其实非常有限,屈指可数,仅有流感、艾滋病和乙肝(部分地区)等,最多在加上结核病。

对于像天花、麻疹、鼠疫、霍乱、水痘、埃博拉、流脑乙脑等等等等危害性大的传染病我们都没有选择“与之共同生活”,相反采取了通过普遍疫苗接种将之根除或隔离在人类社区之外,对偶尔暴发的疫情会向打地鼠一样冒头就打的消除策略。

为什么,我们对于新冠病毒疫情就非得选择与之长期共同生活呢?

有幸,新西兰一位科学家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

他认为,尽管世界各地的多数专家们都认为新冠大流行将会变成像流感一样的(不能消除的)地方性流行病。

但是,为什么不可以假想,我们可以将新冠疫情转变成未来的“麻疹”呢?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自从人类有了对病毒“说不”的权利,我们并没有选择“与麻疹疫情共同生活”,相反我们选择绝不容忍它在社区的传播——每当疫情爆发,我们都会采取公共卫生措施,在尽可能大短的时间内将之消除。

对于新冠疫情,我们为什么不做同样的选择,而是非得认为与之长期共同生活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呢?

向左转,向右看,澳大利亚的教训就在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新西兰   澳大利亚   墨尔本   悉尼   受访者   传染性   疫情   麻疹   防疫   病例   疫苗   策略   日子   病毒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