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5类失眠,就用这5个新方法

古代医学经典《难经》中说:“人之安睡,神归心,魂归肝,魄归肺,意归脾,志藏肾,五脏各安其位而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您老爱失眠,一定是体内的神、魂、魄、意、志没有好好待在相应的五脏里所导致的。

对于这5类失眠,就用这5个新方法

这5种因素引发的失眠,我都用下面的方法来处理

一、治思虑过度伤脾后导致的失眠

方法:取一粒归脾丸捣碎,填入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早晨取下。思虑过度会伤脾,所以治疗这种类型的失眠,我首先是补脾。

归脾丸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中医名药,最能治疗思虑过度导致的种种脾伤症状。脾好了,当然就不失眠了。

不习惯在肚脐里面填药的朋友,也可以口服归脾丸。

除了外敷或口服归脾丸,您还可以经常到公园里散散步,充分吸收一下树木青草的清新气息,也有助于安眠。因为大自然中草木的气息都含有巽木的属性,能制约属于坤土的思虑,帮助的脾胃疗伤。

二、治悲伤过度伤肺导致的失眠

方法:买些枸杞,取其中一粒捣烂,贴在左侧太渊穴上,外面用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早晨取下。过度的悲伤首先会伤害到我们的肺,对于这种情况导致的失眠,用上面的方法来治疗。

太渊穴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即肺中元气聚集最多的地方,也就是说,肺气都是从此穴源源不断地流出抵达全身各处的。所以,在这个穴位上外贴药物,就能够最有效地促使经络中的肺气回归肺脏中潜藏,以补肺气之虚。

而枸杞子味甘性平,颜色鲜红,在《易经》中,它对应兑泽,是补肺润肺的最佳选择。我把它贴在太渊穴上,其药性便能通过肺经的传导,进入受伤的肺脏。当肺能藏魄时,我们的睡眠自然就恢复正常了。

对于这5类失眠,就用这5个新方法

三、治过于生气伤肝后导致的失眠

方法:买些桑葚子,取一粒黑色的、成熟的捣烂,贴在左侧太冲穴上,外面用医用纱布和胶布固定。不少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心里有火发不出来,老是憋着,于是,晚上就失眠了。这种失眠是怒气伤肝导致的,治疗时,要先补肝。

中医认为桑葚味甘性寒,有补血滋阴、补肝益肾等功效,自古以来就作为敛肝气的良药被广泛应用。而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即肝经元气汇集、留驻的地方。因此,我在太冲穴外贴桑葚子就能补益肝气,修复肝脏,让“魂”回到肝中。

四、治惊恐过度伤肾后导致的失眠

方法:取一小片白参,贴在左侧太溪穴处,外面用医用胶布固定,晚上睡觉时贴,早上取下。人受到惊吓后,不仅会做噩梦,严重时甚至无法入睡。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过度的恐惧使肾脏受到了伤害,以致“志”不能归于肾。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也就是肾脏元气居住的地方,它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的功能。而人参最能补人的元气,对五脏六腑都有益处,所以我一般选用白参搭配太溪穴的方法来治疗“恐伤肾”后的失眠。

其实,不仅情绪过度会使神、魂、魄、意、志不能分别安于五脏,引发失眠,其他像外感邪气、饮食不调、环境变化等因素都有可能让您睡不好觉。

五、治忧虑过度伤胃后导致的失眠

方法:麦芽和麦冬,取几粒麦芽(生熟均可),除去麦壳,只取里面的芽,弄碎,贴在左侧内关穴处,再取一粒麦冬捣碎,贴在左侧神门穴处。都是睡前贴,早晨取下。

《黄帝内经》里面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如果由于暴饮暴食、饮食没有规律或者吃了生冷的食物导致胃气受损,也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对于这5类失眠,就用这5个新方法

总结

引起失眠的因素有很多,文章中只是简单的提到了几种常见的。文章中的调理方法只作为参考,不能照搬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太溪   太渊   太冲   肝气   肺脏   桑葚   麦冬   胶布   肚脐   麦芽   元气   新方法   早晨   晚上   因素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