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慢些泄泻、脾气必虚,带你了解脾阴虚不同的解法

五脏的虚证中都有阴虚,脾和胃也不例外,但脾和胃的阴虚有其一定的特点。

脾阴虚有什么特点?

首先脾阴虚的基础病机是脾气虚,当脾脏一虚,每以气虚为先,气虚为主,如若脾气虚而经久不复,则脾阴。可以随之而亏虚,或脾气虚导致脾阴虚,由阳虚而发展到阴虚。

所以,一旦出现脾阴虚,往往同时存在脾气亏虚。

其次是脾与胃相合,不可分割。原发病位或在脾、或在胃,一旦出现阴虚,脾与胃常常相互为病,或者兼见阴虚。

腹胀、慢些泄泻、脾气必虚,带你了解脾阴虚不同的解法

脾阴虚证也可继发于肺阴虚、肝阴虚或肾阴虚证

反之,脾胃之阴先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日久也可导致肺、肝和肾的虚证。

脾阴虚的主要症状:食欲不振,食后脘腹部痞胀不适,大便易溏或干结难解,神倦乏力,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久则形体日益消瘦。

兼胃阴虚者:胃脘嘈热,口干欲饮水,舌红或光或剥。

慢性泄泻,脾气必虚

慢性泄泻,脾气必虚,长期不愈或素体阴虚者,常易导致脾阴亏虚。由于脾胃的运化需赖肾阳的温煦,故在脾气、脾阴俱虚的情况下,尚可兼有肾阳不足的。所以可见晨泄,完谷不化,畏寒喜暖,甚则面肢浮肿。此时不仅肾阳亏虚,脾阳也可受损。

腹胀、慢些泄泻、脾气必虚,带你了解脾阴虚不同的解法

古今方剂中单补脾阴者极少

古今方剂中单补脾阴者极少,《局方》参苓白术散属于补益脾气而治久泻的常用方,其中山药、扁豆既补脾阴,又补脾气,又有莲肉补脾阴,厚肠胃,所以此方也可列为补益脾阴之剂。然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品,仍以健脾益气为主。

《慎柔五书》中的慎柔养真汤为较合适的滋养脾阴方。山药、莲肉以外,尚有白芍、五味子、麦冬等敛阴、养阴之品。然仍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补益脾气药。

滋养脾阴以山药、扁豆、石莲子、太子参等为主,白芍、石榴皮、甘草为辅,神曲、谷芽为佐。山药甘平,健脾气,养脾阴,补而不滋腻,健脾而不燥,气轻性缓,扁豆健脾和中,清暑止泻,

若腹胀较甚者:可用炒扁豆衣代之;太子参甘润,补脾气而又生津;石榴皮味酸而涩,敛阴而治久泻久痢,故亦适用于脾阴亏虚之证

若食少而大便干结者:不用此药。脾阴胃阴俱虚者,养脾益胃兼顾,应相对地以养胃阴为主,选药以甘凉、甘平为宜。常用如沙参、麦门冬、石斛、太子参、怀山药、甘草等,并加酸味敛阴之白芍、乌梅。鉴于脾胃阴虚者消运不力,常兼气滞,故宜佐以理气而不耗阴之品如橘皮(或橘白)、佛手花(或佛手片)、绿萼梅等,亦可加白芨以护膜,加麦芽和胃而助消化,亦兼疏肝。

如阴虚有郁热者:酌加淡黄芩、蒲公英、浙贝母、石见穿等。

若证系脾肺之阴俱虚:症兼咳逆、短气、颧红,宜补肺养阴,两脏兼顾一般常用药如百合、山药、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甘草等,

肺燥郁热者:酌加阿胶珠、茅根、芦根、枇杷叶之类,西洋参与太子参煮水代茶,频饮;药治之外,以藕粉、冰糖煮糊服之,亦有裨益。

如属肝脾阴虚:症兼目眩头昏,或胁痛、腹胀溲少、脚弱无力,治宜柔肝养阴,药如炒当归、白芍、枸杞子、石斛、怀山药、炒生地、墨旱莲、平地木等。黑大豆甘平,养肝脾之阴,亦可用黑豆衣滋阴除烦热。此外,如楮实亦可加入。

脾肾阴虚者:症兼腰膝酸软,小便灼热量少,男子阳痿遗滑,女子月经涩少等,一般可用景岳左归饮加减。药如山药、山茱萸、杞子、炒当归、杜仲、茯苓、泽泻、龟板、潼沙苑、甘草等。

腹胀、慢些泄泻、脾气必虚,带你了解脾阴虚不同的解法

感悟

由于此类常兼脾肾气虚,阴虚与气虚互兼而各有所侧重,所以治疗用药当随证而定。上述脾阴虚又兼其他脏腑之阴虚者,有的应侧重治脾,脾旺则他脏之疾得以改善,如“培土生金”法即是其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郁热   太子参   脾气   沙参   石斛   白芍   白术   麦冬   补益   扁豆   佛手   茯苓   解法   脾胃   山药   甘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