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自汗、盗汗、汗出不畅,怎么区分汗出异常?

要进行辨证识病,必须从症状入手进行分析判断。

内科疾病症状学是研究和描述症状的基本病机,症状的临床特征所反应的病机差异性和与相关症状、体征、舌脉组合出现时所反应的病机,从而为中医内科临床辨证诊病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

研究症状,可以更好更高效地辨证诊治。

先来看看汗出异常都会有什么症状?

中医:自汗、盗汗、汗出不畅,怎么区分汗出异常?

什么是汗出异常?

指非生理状态下的出汗或无汗,是内科疾病中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因津液的生成、敷布失常所致。

通过分析汗出异常的性质,有助于判断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和疾病的轻重等。

临床时应了解汗量多少、汗的粘稠度、汗出时间、汗出部位及主要兼症等情况。

汗出异常有哪几种?

中医:自汗、盗汗、汗出不畅,怎么区分汗出异常?

1、无汗

兼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脉浮紧者,为外寒束表

若在发热过程中无汗,兼皮肤干皱无弹性,舌红绛者,为邪热入营伤阴。

若长期无汗,兼口、眼干燥或关节疼痛者,为燥证

2、自汗

一般指日间汗出,动则益甚,兼见畏寒、神疲、乏力等症,属气虚、阳虚。

中医:自汗、盗汗、汗出不畅,怎么区分汗出异常?

3、盗汗

是指病人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常兼潮热、颧红等,多为阴虚内热,阴津被扰所致。

4、战汗

多见于热病过程中,寒热战栗,表情痛苦,几经挣扎,而后汗出者,常见于正邪交争之时,为疾病的转折点。

如汗出后热退脉缓,是邪去正安,疾病好转的表现。

如汗出后仍身发高热,脉来急疾,则是邪盛正衰,疾病恶化的表现。

中医:自汗、盗汗、汗出不畅,怎么区分汗出异常?

5、汗出不畅

发热汗出不畅,身热不扬,汗出粘手,伴脘痞纳呆,舌苔黄腻,为湿热病。

6、大汗不已

兼见发热面赤,口渴饮冷,脉洪大者,为里热亢盛,蒸津外泄所致。

冷汗淋漓,汗出粘手,兼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乃阳气暴脱,津随阳泄之亡阳证。

7、但头汗出

中医:自汗、盗汗、汗出不畅,怎么区分汗出异常?

即病人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余处无汗。

兼见面赤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者,是上焦邪热循经上蒸所致。

头面多汗,兼见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脘闷,苔黄腻者,是中焦湿热循经上蒸所致。

若见头额汗出如油,四肢厥冷,气喘,脉微者,为虚阳上越,津随阳泄的危象。

8、半身汗出

是指病人仅半侧身体有汗,或为左侧或为右侧或为下半身有汗,而另一侧则经常无汗,无汗侧为患侧,多由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周所致,可见于中风、痿病及截瘫等病人。

中医:自汗、盗汗、汗出不畅,怎么区分汗出异常?

9、手足心汗

是指手足心出汗较多,多为脾胃有病或肝经郁热累及于脾,脾不主津,津淫于四末。

应该如何调理?

症状不同,病因病机亦不同,且发病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故调理方法不能一言以蔽之,应根据具体症状辨证调理。

如有相关问题,我将竭力为您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郁热   中焦   危象   洪大   赤心   异常   寒热   湿热   口渴   手足   内科   症状   病人   疼痛   中医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