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热之邪过盛则会咽干唇焦、皮肤干燥,中医该如何调理?

众所周知,津液的正常代谢,是维持体内津液的正常生成、输布和排泄之间相对衡定的基本条件。

如果津液代谢失常,即津液的输布失常、津液的生成和排泄之间失去平衡,就会导致津液的生成不足,或是输布失常、排泄障碍,以致津液在体内的环流缓慢,形成水液潴留、停阻、泛滥等病理变化。

津液的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肺、脾、肾等脏腑中,任何一脏或任何一种生理功能的异常,均能导致津液的代谢失常,形成体内津液不足,或是津液在体内潴留,从而内生水湿或痰饮。

先来看看津液不足。

什么是津液不足?

燥热之邪过盛则会咽干唇焦、皮肤干燥,中医该如何调理?

津液不足,是指津液在数量上的亏少,继而导致内则脏腑,外至孔窍、皮毛,皆失其濡养,从而产生一系列干燥失润的病理变化。

津液不足多由燥热之邪或五志之火,或高热、多汗、吐泻、多尿、失血,或过用辛燥之剂等引起津液耗伤所致。

津液不足是怎么致病的?

中医上对于津液不足的病理变化,由于津液亏损程度不同,而有伤津和伤阴之分。

燥热之邪过盛则会咽干唇焦、皮肤干燥,中医该如何调理?

津和液,在性状、分布部位、生理功能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因而津液不足的病机及临床表现,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津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内则充盈血脉,润泽脏腑,外则至于皮毛和孔窍,易耗散,也易补充。如炎夏而多汗,或因高热而口渴引饮;气候干燥季节,常见口、鼻、皮肤干燥;大吐、大泻、多尿时所出现的目陷、螺瘪,甚则转筋等,均属于以伤津为主的临床表现。

液较稠厚,流动性较小,是以濡养脏腑,充养骨髓、脑髓、脊髓,滑利关节为主,一般不易损耗,一旦亏损则亦不易迅速补充。如热病后期或久病伤阴,所见到的舌光红无苔或少苔,唇舌干燥而不引饮,形瘦肉脱,皮肤毛发枯槁,甚则肉困、手足震颤蠕动等,均属于阴液枯涸以及动风的临床表现。

燥热之邪过盛则会咽干唇焦、皮肤干燥,中医该如何调理?

伤津和脱液,在病机和临床表现方面虽然有所区别,但津液本为一体,二者相互为用,病理上互相影响。一般说来,轻者为伤津,重者为伤阴。伤津并不一定兼有伤阴,但伤阴则必兼有伤津,所以说伤津乃伤阴之渐,伤阴乃津枯之甚。

由于津血同源,故津液亏乏或枯竭,必然导致阴血亏乏,出现血燥虚热内生或血燥生风等津枯血燥的病理改变。若津液耗损,使血液减少而血行郁滞不畅,从而发生血瘀之变,终致津亏血瘀。

气与津液相互依附、相互为用。津液的代谢,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有固摄和气化作用,可以控制和调节津液的生成与排泄。气也要依附于津液而存在,如人体津液大量丢失,气失其依附而随之形成气随液脱的危重状态。

津液不足会出现哪些症状?

燥热之邪过盛则会咽干唇焦、皮肤干燥,中医该如何调理?

中医临床可有多种见症,如口唇、肌肤、血脉失于津液的充盈濡养,见咽干唇焦而口渴,皮肤干燥,毛发枯槁,甚则目陷、螺瘪而脉细。津液不足,则汗液、尿液失其化源,故汗少或无汗,小便短少。大肠失其津液的濡润,传导滞涩,故可见大便秘结。津液大量耗伤,以致津血不能荣养筋脉,则可见转筋挛急之症。

若津亏进一步发展,则可伤及肝肾阴液,表现为胁肋隐痛,腰膝酸软,耳呜,遗精,头晕目眩等症。

津液亏损,尤其在过吐、过泻、过汗等津液大伤的情况下,常出现津气两伤之证,有目眶凹陷,皮肤干瘪,呼吸短促,心烦神疲,尿少或闭,舌质干红,脉细数无力等表现。

津液属阴,津液亏损日久,可致五脏阴虚,心阴不足则五心烦热,脾阴不足则肌肉消瘦,肺阴虚则皮肤干燥,甚则瘙痒、皮屑脱落等症。

燥热之邪过盛则会咽干唇焦、皮肤干燥,中医该如何调理?

综上所述,津液不足多由燥热之邪或五志之火,或高热、多汗、吐泻、多尿、失血,或过用辛燥之剂等引起津液耗伤所致,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调理方向应从滋养津液入手。


※重要提示:

①文中未涉及到症状的具体用药,且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具体症状还应辨证为主。

②图片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③有任何不明白之处,请在私信及评论区留言,我将竭尽所能为您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燥热   津液   脏腑   高热   口渴   毛发   流动性   病理   失常   血脉   皮毛   心烦   临床表现   干燥   症状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