脘腹痞闷、呕恶纳呆、肢体重困,湿热蕴脾找上门了

脘腹痞闷,呕恶纳呆,小便黄,大便搪泄,肢体重困,当心湿热蕴脾找上门了。

什么是湿热蕴脾?

湿热蕴脾证是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证候。由于过食肥甘酒醴,或感受湿热外邪所致。

湿热蕴脾是传统中医学中疾病的一种证候,临床上它既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也可作为一种夏季常见症候而独立地出现。

脘腹痞闷、呕恶纳呆、肢体重困,湿热蕴脾找上门了

湿热蕴脾有什么症状?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脘腹痞闷,呕恶纳呆,小便黄,大便搪泄,肢体重困,或面目肌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皮肤瘙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湿热之邪蕴结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故脘腹痞闷,呕恶纳呆。

脾主肌肉,湿性重着,脾为湿困,故肢体困重。

湿热下注则大便搪泄,小便短赤。

脘腹痞闷、呕恶纳呆、肢体重困,湿热蕴脾找上门了

湿热内蕴脾胃,熏蒸肝胆,胆汁外溢肌肤,故面目发黄,色鲜明如橘,皮肤瘙痒。

湿遏热伏,热处湿中,湿热郁蒸,故身热起伏,汗出而热不解。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内盛之征。

调理方向主要从清热化湿入手。

相似证候的鉴别

主要与湿困脾胃、外感湿热、肝胆湿热叁证区别。

一、肝胆湿热证与湿热蕴脾证的鉴别

脘腹痞闷、呕恶纳呆、肢体重困,湿热蕴脾找上门了

肝胆湿热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证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舌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数等。

相同点为:

两证均因湿热内蕴所致,均可出现脘腹胀满、纳呆呕恶、身目发黄色鲜明、大便不调、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

不同点为:

脘腹痞闷、呕恶纳呆、肢体重困,湿热蕴脾找上门了

肝胆湿热证病位主要在肝胆,故以胁肋胀痛、胁下痞块、黄疸、口苦等肝胆疏泄失常症状为主,尚可出现寒热往来及阴部瘙痒,妇女带下黄臭等症。湿热蕴脾证病位主要在脾胃,故以脘腹胀闷、纳呆呕恶、大便溏泄等受纳运化功能失常症状为主,还可出现肢体困重、身热不扬等症状。

二、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鉴别

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阻困中阳所表现的证候。多因饮食不节,嗜食生冷,或淋雨涉水,居处潮湿以致内湿素盛等因素引起。院腹胀问疼痛,泛恶欲吐,纳呆,口淡不渴,便溏,头身困重,面色晦黄,或面目肌肤发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妇女白带量多。舌淡胖苔白腻白滑,脉濡缓。

脘腹痞闷、呕恶纳呆、肢体重困,湿热蕴脾找上门了

相同点为:

二证均有脘腹痞闷,纳呆呕恶,肢困便溏等湿邪阻遏中焦的表现。

不同点为:

湿热蕴脾证是湿中夹热,故见身热不畅,渴不欲饮,身目鲜黄、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而寒湿困脾证则是湿中夹寒,故见腹痛喜温,口淡不渴、身目黄而晦暗,苔白腻等。

三、外感湿热与湿热蕴脾证的鉴别

脘腹痞闷、呕恶纳呆、肢体重困,湿热蕴脾找上门了

外感湿热,则有病程短,多于夏秋之季发病和明显的表证症状,如发热恶寒,周身酸痛之类。而湿热蕴脾以胀满为主。

应该注意些什么?

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饮食清淡祛湿。多食祛湿的食物。

多食祛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茶、花茶等。

※重要提示:

一、图片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二、有任何不明白之处,请在私信及评论区留言,我将竭尽所能为您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湿热   肢体   中焦   外感   内蕴   晦暗   脾胃   肝胆   失常   大便   面目   鲜明   症状   肌肤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