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去,一湿难除;除湿?湿热当以健脾,寒湿应以强心

人们常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一湿为什么难除?

因为人体内的水太多了,占整个体重的70%左右,一旦水出现障碍,湿气就会形成。这么多的水,每时每刻都奔走与身体各处,如何除尽?

中医认为,湿气的形成,是因为脾运化失利,也确实可以看出,湿气重的人,脾真的很虚。很多人老想着怎么去健脾,久而久之,发现起效甚微。却不知何故?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除湿?湿热当以健脾,寒湿应以强心

脾胃不虚,湿热就不能伤人

湿热多半是在夏天,太阳很大,空气中水气很多,所以是湿热。湿热的气候,一般出现在江河湖海比较多的地方。含水量较少的地方,在太阳底下,只会热不会湿。之所以出现湿热,是因为水多而土少,然后太阳很盛。在人体内,脾属土,土克水,土多而水少,湿热之象,自然消失。所以,湿热要健脾。

胃为戊土属阳,脾为己土属阴,湿土之气,同类相如。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也。”所以防治湿热还要注意健脾胃。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除湿?湿热当以健脾,寒湿应以强心

“脾胃是生命的根本”,因为脾胃既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也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历来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因此,我们说养生要养脾胃。

另外,《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外邪伤人,必随人身之气(正)而变。《脾胃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脏”。这是古人对脾胃的认知和科学解释。所以脾胃是维持人体气血充足的源头,一定要保证脾胃功能强健、正气不虚,如此才能保证不招致外邪,维护身体强健。人体湿热的形成,也可以用此理论解释明白。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除湿?湿热当以健脾,寒湿应以强心

虽然湿热产生的病因有多种,可以说自然界的所有外邪都可招致湿热症,但脾胃功能状态是湿热产生的决定因素。因为”胃为戊土属阳,脾为己土属阴,湿土之气,同类相如。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也”。这是中医对湿热源起的最科学解释,说得更明白些就是人如果饮食无忌,喜食生冷,损伤体内阳气,会导致脾胃虚弱,运化不足,湿气积聚,久而化热,再与从外界传导而来的外邪相结合,首先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内湿热产生。反之,脾虚运化无力,又常招致外湿侵犯,一定会伤人身体。所以健脾养胃,养好“后天之本”,保证体内正气足,保证体内不生湿,就易避免湿热上身。

寒湿应以强心

寒湿多半出现在,阴冷潮湿的地方。这种地方,太阳光线少,要驱散这寒湿,必须借助太阳之热。阳光一进来,寒湿就会减少。在人体内,心属火属阳。所以寒湿,要强心。

有一种病症,叫做心包积液,也叫心包积水。上面说湿气,是积液为湿。这种积液,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从心脏功能下降开始。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除湿?湿热当以健脾,寒湿应以强心

积食在肝脾,积液在心肾,积气在玄关。湿气之所以慢慢积累,是因为心脏功能在缓慢下降。现在人不爱运动,也不注重呼吸,所以心肺功能,有一个长期的下降趋势。这是身体的水循环利用出现障碍,湿气开始形成的内在原因。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除湿?湿热当以健脾,寒湿应以强心

如果湿气不严重,走走路、稍稍运动,手指就有些肿胀,这就是心包积液出来了,随着心肺功能的增强,来到了手上。心包经和肺经都在手上。如果问题相对严重,那么你除了走路之外,可以静坐意守自己的心窝处,这会增强你的心肺功能。如果心窝沉重,也不必恐慌,引气下行至丹田就就行了。时间久一点,湿气之症,就会消除。运动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只是需要坚持,而且不能出大汗,更不能喝太多的水。

因此,湿热当以健脾,寒湿应以强心。


温馨提醒

1、图文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未涉及具体用药)具体症状还应辨证为主。

2、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3、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都可提出,我将竭尽所能为您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湿热   心包   湿气   脾胃   心窝   气血   强健   伤人   人体内   体内   身体   人体   太阳   功能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