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两虚和阴阳两虚有区别吗?调理:补气生血,益气生津

人体虚症概括起来,不外呼是血虚、气虚、阳虚、阴虚四种类型,根据虚症的不同类型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补虚药。但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气、血、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一般而论,气虚和阳虚、表示机体活动能力的衰退,阳虚多兼气虚,而气虚也易导致阳虚;阴虚和血虚、表示机体精血津液的耗损,阴虚多兼血虚,而血虚也易导致阴虚。所以,气血双亏、阴阳俱虚亦属常见之症,治当补气药与补血药、补阴药与补阳药并用,所谓气血双补、阴阳并补之法。另外,气能生血,亦能生津,故气虚与阴津不足之症,常以补气药配补血药或补阴药,即补气生血,益气生津之法。

气血两虚和阴阳两虚有区别吗?调理:补气生血,益气生津

气和血都有什么功能?

气:气的根本在肾而统于肺脾。在表则护卫皮毛,充实腠理,使人有抗邪能力;在内则导行血脉,升降阴阳,周流一身。凡是七情和冷热等刺激,均能影响及气而发生病变,故不论外感内伤都有气的病理现象,因有"百病皆生于气"的说法。

气血两虚和阴阳两虚有区别吗?调理:补气生血,益气生津

气充则强、气少则虚,气顺则平,气逆则病。为此,调理上有补气、升气、行气、降气等多种方法。气分不和可以影响血分,尤其是气机障碍能引起水湿痰浊等疾患,故治血病,水湿疾病,常有气分药结合使用。

气血两虚和阴阳两虚有区别吗?调理:补气生血,益气生津

血:血液循行体内,营养周身。如有亏乏、凝滞、妄行均为病症。造成血病的原因,或由冷热刺激,或由思虑和疲劳过度,或久病耗损,或跌仆刀伤,流血过多。临床上有养血、和血、活血、清血、止血、祛瘀等。

气血两虚和阴阳两虚有区别吗?调理:补气生血,益气生津

气血两虚都有哪些症状?

气虚主要表现:言语音低、呼吸短促微弱,神疲肢倦,懒于行动,自汗,胸闷,滑泄不止,平时易于感冒及血失。

血虚主要表现: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脱头发,面色苍白,爪甲不华,肌肤干清枯裂,形体消瘦,大便难解,妇女月经量少或经闭,舌质淡白,脉象细小。

气血两虚和阴阳两虚有区别吗?调理:补气生血,益气生津

气血两虚的症状表现则是两者的综合 ,可谓兼而有之。表现如下:

面色苍白,眼睑口唇淡白,神疲乏力,呼吸气短,食欲不振,纳谷少馨,头昏眼花,心悸怔忡。还可:经水量少,色淡如水;失眠多梦,健忘脱发,语音低微,手足麻木;肢萎体软,肌肉消瘦等。舌淡嫩。脉细弱无力。

气血两虚和阴阳两虚有区别吗?调理:补气生血,益气生津

阴阳两虚有哪些症状?

阴虚主要表现:咽干口渴、失眠多梦、大便秘结、心烦耳鸣、潮热盗汗、两颧泛红、肢体震颤、舌红、苔净、脉细数。

阳虚主要表现:形寒肢冷、精神菱靡、嗜卧懒动、大便唐薄、夜尿频多、 少腹冷、面色恍白、舌淡、苔白、脉沉迟。

阴阳两虚的症状表现则是两者的综合 ,可谓兼而有之。表现如下:

气血两虚和阴阳两虚有区别吗?调理:补气生血,益气生津

1、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阴阳两旺者,既耐热,也耐寒;阴阳两虚者,既怕热,也怕冷。夏天比正常人怕热,虽热,不敢将冷气空调开大,冬天比正常人怕冷,穿衣盖被稍多于常人。

2、阴虚者,常口渴咽干而欲饮;阳虚者,多水湿不化而恶饮。阴阳两虚者,时常想喝水,但每次又不能多喝。

3、阴主静,阳主动;阴虚者易六奋,阳虚者易萎靡。阴阳两虚者,常想睡却又睡不着,或者睡不安神。有时精力似乎旺盛,但不持久,容易疲惫,耐力差。

4、舌象、脉象出现反差如:舌淡而苔黄脉数,或舌红芬白而脉沉,或脉沉细数等等。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气血两虚和阴阳两虚有区别吗?调理:补气生血,益气生津

总结:气血两虚和阴阳两虚是有区别。一般来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那么对于阴阳两虚来说,一般来说可能是先出现肾阴虚,肾阴虚久了阴损及阳,发展而来,或者是肾阳虚,长期不治疗,日久阳损及阴,逐渐而成。

而对于气血双虚来说,气血亏虚一般来说主要原因是我们中焦脾胃虚弱导致的气血生化不足,还有其他原因像久病入络,或者湿热之邪阻滞经脉,气血瘀阻所致。



温馨提醒

1、图文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未涉及具体用药)具体症状还应辨证为主。

2、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3、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都可提出,我将竭尽所能为您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补气   生津   气血   阴阳   脉象   血虚   兼而有之   有气   冷热   口渴   机体   消瘦   正常人   大便   症状   区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