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的背后,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暴食:罪还是病?

中世纪早期的欧洲,饥荒遍地,贪吃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罪过。基督教为了限制人们吃太多,推出针对食欲的禁欲主义,并且将其命名为“暴食罪”,纳入七宗罪。

暴食的背后,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当然,此“暴食”非彼“暴食”。

真正的暴食行为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心身健康的进食障碍,,多发生在年轻的成年人群、女性群体、大学生群体中,发病平均年龄约为23岁,发生率约为1.4%。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有暴食症?

暴食症,指在短时间内进食大量食物,并伴随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和缺乏控制感的一种反复发作的进食行为。

暴食的背后,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指出,暴食发作的频率为一周至少一次,且持续3个月。发作时常表现为:

当你出现以上行为,意味着可能患有暴食症。

好好吃不行,为什么要暴食?

暴食症的发生并不源于贪吃,而是受到了人格特质、社会文化、精神情绪、遗传与家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暴食的背后,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暴食者通常为冲动性人格,他们对饮食刺激反应强烈,对饮食冲动的控制力差,很容易诱发暴食行为。

而且由于长期暴饮暴食,暴食者的多巴胺敏感性降低,对食物的耐受性增加,便会寻求更大的进食量以抵消增加的耐受性,产生恶性循环。

“瘦美”文化大流行,很多女性对自己身材不满意而节食,殊不知这种限制性进食是暴食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研究数据显示,限制进食时,暴食基因反而会被诱发,过度节食之后,报复性暴食常有发生。

约79%的暴食者至少存在一种精神障碍病史,情绪总体比较糟糕,为应付负面情绪,患者往往通过食物安慰来转移注意、暂时改善情绪。

暴食的背后,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当负面情绪越大、暴食情况越严重,长此以往,暴食便被用作逃避消极情绪、减轻情绪压力的一种手段。

研究表明,暴食症的发生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遗传效应约为41%-57%。

除此,工具性喂养也是子女发生暴食的重要因素,它会使子女形成“进食可以作为处理问题的方式”的观念,日后采用暴食的方式来应对负性情绪。

当子女表现好时,父母用食物作为奖励,相反,以剥夺食物作为犯错的惩罚,这样的喂养方式称为工具性喂养。

暴食者的痛,有谁能懂?

暴食行为可能导致超重或肥胖,但暴食的危害远不止于此!

体重指数增高、腰围变大、脂肪堆积

暴食的背后,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胃扩张、糖尿病、高血压

自尊水平降低、人际关系困扰

焦虑症、情感障碍、抑郁症

对暴食者进行及时干预与正确治疗十分必要。

怎样才能摆脱暴食?

对于轻症暴食患者,目前一般采取心理干预,对于重症患者,在心理干预的同时辅以药物治疗。

暴食的背后,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通过改变暴食者不合理的认知,如纠正患者对自己的消极看法、对事情的曲解等来减少其负面情绪与不良行为模式,它是目前应用最多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调整改善患者人际关系,来帮助他改掉不良行为,学习好的适应行为,,修正他对自身体型与体重的不正确评价。

相比于认知行为疗法起效更慢,但停止治疗后效果维持更久。

暴食的背后,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通过改变饮食习惯、限制高热量饮食、增加体能活动等促进暴食者减肥,在短期内对纠正暴食行为、摆脱肥胖的效果明显。

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是目前运用最广的药物,它能有效改善暴食者焦虑、抑郁、沮丧等症状,短时间内降低暴食行为发生频率。

暴食,远不只是长点肉那么简单。对于暴食者而言,食物就像一个渣男,令人迷恋又让人痛苦。这份痛苦,发生在身体上,也刻在精神上祝愿每一个深受暴食折磨的人,都能早日挣脱。

#暴食##对抗暴食##暴饮暴食对身体有多大伤害##健康解密##头条#

更多养生资讯,欢迎关注素问健康管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暴饮暴食   负面   认知   疗法   抑郁   人格   子女   患者   冲动   情绪   食物   因素   身体   饮食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